2013-12-14 10:04:47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来源:中国网 2013-12-13
既然认定了要让犯错的“记者”道歉,不如就以侵犯个人名誉罪对他进行起诉,找一个公平的“球场”,在那里别轻信舆论忽悠,要信就信法条。
作者:杨公振
大妈被老外刮蹭事件逐渐消停了,人们热火朝天的愤怒也逐渐被真相降温了。老外系无证驾驶,交通肇事,被要求赔偿之后将被遣送回国。误报新闻的“记者”向这位被误解的大妈发表了公开道歉信。央视《面对面》节目最近采访了这位被剐大妈,在瑟瑟寒风中,大妈平静地说:“我不能接受他(误报新闻记者)的这么一封道歉信,我需要他当面向我赔礼道歉。”
舆论永远是热情到盲目的。从事件开始的认定“大妈讹老外”,到后来的一致声讨“老外爆粗口当街骂人”,再到最后对“误报新闻的记者”进行追究严惩。这股既干燥又浮躁的风,相继点燃了一些人劣根敏感的神经、民族气概的不容侵犯和记者无冕之王权力的讨伐。
它一直在给当事人吹枕边风,按照自己的理由和逻辑,不停地给当事人支招。这些“招数”往往是一种态度的宣泄,纯粹的表达和极少的倾听。如果谁在自己遇事的节骨眼,把问题扔给舆论,等退潮后我们能看到的将是各种杂乱无章的垃圾,几乎没有什么可用的东西留下。所以这种筛选和依靠通常是既无用又耗时的,除了给自己徒增犹豫,别无它用。
不要在沙海里挣扎,我们寻找的是一根定海神针式的信念。在此之下,所有的问题都能有迹可循,争议都能得到公平的裁决。现今,我们只能依靠,也必须仰仗的就是法治。
在大妈被剐这一事件中,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希望以和为贵。在大妈看来,如果那位“记者”能够站在他面前向她诚恳道歉,也许会得到她的原谅;而在那位自己已经意识到犯了错的年轻人看来,他不想对舆论公布自己,希望得到保护。两种需求碰撞两种价值观,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温柔的和解,最好调和的方式就是诉诸法律,依法断案。
当前社会,人们还不习惯靠制度来解决问题,总想着和和气气地把事儿平了。“不伤和气”几乎是所有矛盾调和时的首要原则,人们依旧传统地认为寻求法律帮助,就像以前的“对簿公堂”,要么你挨板子,要么我挨揍。这种传统的思维观念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有着很大的落差。其实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才是最接近公平的处理方式,跟“伤和气”并不冲突,同样文明,但是更高效。
在西方,收到法院通知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儿。谁家里的狗太吵了,或是垃圾没有实行正确的分类,在美国个别州甚至是草坪剪得实在太难看了,都有可能被邻居起诉告上法庭。
但是这些都是“小事儿”也不严重,上法庭对于一个习惯了法治社会的公民来说也完全平常。在那里,法院就像一个球场,法官就像是个裁判,真正官司决定输赢的选手是辩护人和陪审团们。西方社会让人们从小就走进开放的法庭,知道一个国家的最终保障是如何运行的。如此,人们对法治的信仰远大于无知带来的畏惧。在有问题时,请一个公正的裁判来做决定,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我们的观念也应该慢慢转一转,让法治思维一步步地进入人们生活。就在两方都想保证自己权益,不想让步时,不要再让舆论来横冲直撞地添乱,利利索索地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争执,比和稀泥更透明,比口水仗更速效。
所以,在这里劝一劝被剐大妈,既然认定了要让犯错的“记者”道歉,不如就以侵犯个人名誉罪对他进行起诉,找一个公平的“球场”,在那里别轻信舆论忽悠,要信就信法条。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0_88730.html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中国出手东海令安倍更加狂躁不安?
下一篇:用好批评利器要做到"三个防止"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