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资料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每日一练(0908)(2)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每日一练(0908)(2)

2015-09-08 14:14:54 公务员考试网 华图教育微信公众号 华图在线app下载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 资料分析题型
  • 资料分析公式
  • 数资易错点
  • 数量关系公式
  • 常识百年党史
  • 全年时政热点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扫码领福利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华图教育解析:

  1.答案: D

  【华图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通过了两个设问表达的主题“旅行是什么,旅行是为了什么,德波顿看似没有刻意考求”。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重点:虽然德波顿在书中看似没有直接提出,可是读者读完书后,却都会得出答案。最后用“破折号”具体解释了答案是什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可见德波顿的书给了读者精神上的沉醉与享受。D项表述正确。

  A项的“模糊不清”,C项的“没有解答”明显与原文不符,所以不选;B项“淡然无为”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C

  【华图解析】

  据提问可知该题为隐含主旨题。

  阅读可知,转折词“然而”引出语意重点,即“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它能禁锢人的手足,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它能砍下人的头颅,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隐含主旨需进一步引申,即“科学仍然有所发展”,所以C选项正确;A、B、D选项均与主旨相悖。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B

  【华图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材料首先提到“汉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这种现象,然后指出对于这种现象语言工作者要冷静客观地分析,要规范语言运用的主流。由转折关系词“但”可知,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过分强调语言运用规范”这也是不行的,也就是语言工作者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对语言运用的主流进行规范,既不能放任盲目生造词语又不能过分强调追求“纯”,扼杀语言的创造性。B项表述最能概括文意。

  A项不是文段所要阐述的重点;C、D两项都只从正或反单方面来阐述观点,不够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C

  【华图解析】 A项在文中第二句“有些非词藻不为功”;B项在文中第三句,“词中的温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D项在文中最后一句“俗滥是不善用之故”。C项文中是“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而选项是“唐宋文”,唐宋的四六文只是唐宋文中的一种,偷换概念。故正确答案C项。

  5.答案: D

  【华图解析】

  此题属于非典型的细节判断题,实际上属于判断推理中前提支持型试题。

  “批评者的观点”是指“要采取坚决措施,保护森林资源,禁用一次性筷子”,D项中所表达的观点是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适量采伐,那么言外之意就是可以利用部分的森林资源来制造一次性筷子,强调的是“用”而不是“保护”,故不能对题干中批评者的观点提供支持。

  A选项指出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不能浪费在“一次性筷子”上;B选项提出“滥砍滥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该行为应被禁止;C选项指出了“森林和绿色植被”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应该保护森林资源。这三项都支持题干中的观点主张。

  故正确答案为D。

  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各位考生备战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6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识判断之科技知识汇总

2016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类比推理题解题方法汇总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推荐↓↓↓↓
国考
备考策略
国考
问答百科
各部委
职位分析
万人
模考大赛

相关内容推荐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税务系统行测备考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海关行测备考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海事局行测备考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铁路公安行测备考

(编辑:admin)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关注我们:后台留言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贴心微博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验证信息:国考
有问题找图图,答疑解惑小帮手

图书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汇总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费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间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科目 国家公务员考试答题须知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规则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 国家公务员考试分数线 国家公务员面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单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 国家公务员考试调剂名单 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 国家公务员面试礼仪 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 国家公务员无领导小组讨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体检考察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公示

招考信息

招考公告 考试大纲 招考职位 面试公告 成绩查询 录用公示 官方通知 考试日程

报考指导

新手入门 公告解读 大纲解读 职位分析 报考数据分析 报名指导 职位职能介绍 历年考情 数据汇总 政策解读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 专业课辅导 名师指导 每日一练 方法技巧 经验分享

行测

常识判断 言语理解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申论

归纳概括 综合分析 贯彻执行 提出对策 文章写作 综合指导 申论热点

面试

面试指南 结构化面试 无领导小组 面试技巧攻略 面试热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

行测真题 申论真题 面试真题 行测模拟 申论模拟 面试模拟 公共基础知识 命中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