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登录

三支一扶招聘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三支一扶考试网 > 备考资料 > 申论辅导 > 2021年三支一扶申论模拟题:概括造成当前我国“路怒

2021年三支一扶申论模拟题:概括造成当前我国“路怒症”频发的主要原因

2021-07-12 11:34:21 三支一扶招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三支一扶招聘考试网华图教育发布:2021年三支一扶申论模拟题:概括造成当前我国“路怒症”频发的主要原因,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三支一扶考试微信公众号(htszyf),欢迎加入全国三支一扶备考交流群:764172889。

【给定材料】

由于汽车的面世,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一方面,汽车提高了社会的发展速度,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噪声污染、交通事故等都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困扰,与此同时,“路怒症”也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路怒”是形容在交通堵塞的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医学界把“路怒症”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它是指由现代道路驾驶压力导致的驾驶者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带有攻击性的驾驶行为,会把心中的愤怒情绪转向其它的驾驶者、路上的行人或是乘客。路怒症已成为道路交通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6年9月,杨某驾车驶入小巷后与快递小哥发生了口头争执,当时巷子很窄杨某按喇叭想让对方靠边,没想到对方却将车横在杨某的面前骂骂咧咧,杨某当时脑子一热就加速冲向了快递小哥,直到车辆撞上旁边的一辆汽车才停了下来,等他下车查看的时候才反应过来自己做了什么,此时快递小哥已经躺倒在地浑身是血,经过医院抢救,快递小哥并无生命危险,但身上有大面积擦伤,同时6根肋骨被撞断。

在快速进入汽车时代的中国,“路怒症”以同样迅疾的速度变成一种“流行病”,甚至成为一种尴尬的社会形态缩影。治疗“路怒症”,不但事关行车文明,更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某电视节目就“路怒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主持人:从各地发生的案例来看,“路怒症”的爆发虽然都是在行车过程中,甚至伴随着一定的交通事故,但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理性的途径予以解决,人们为何偏偏选择极端的方式,“路怒症”患者“怒”从何来,它是不是某种浮躁社会心理的反映?

嘉宾L:路怒症的频发,需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找原因。从主观上说,“路怒症”很大程度上源自司机性格和修养方面的欠缺。心理因素对“路怒症”也有明显影响,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心理上的问题。不会换位思考,不同个体在驾驶技术、驾驶习惯上差异很大,但人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从而误会他人的驾驶行为。二是情感心理上的问题。“以车取人”,因车辆品牌、产地、甚至牌号和司机性别而产生优越感、受歧视感等各种复杂情绪,从而因一点小问题而引发报复心理。而从客观原因上分析,引发司机路怒症的原因也很多,拥堵的交通状况容易让人烦躁易怒;同时,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超负荷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等,都让都市人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就会转变为负面情绪,再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极易迁怒他人,引发“路怒症”。

“路怒症”是“易怒症”的反映。有调查表明,中国人过马路等红灯的可忍受时间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受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国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也相对薄弱,这无疑更增加了“路怒症”的“发病率”。

嘉宾S:就个体而言,司机常常会处于焦虑、压抑、精神紧张的状态,如果频频“遭遇”红灯、拥堵,或与其他车辆出现摩擦争执,情绪就可能爆发出来。就社会环境而言,一些驾车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文明驾驶现象随处可见,这在扰乱行车秩序和环境的同时,也大大影响其他驾驶员的心情,滋生“阵发型暴怒障碍”;一些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心理敏感度高,情绪燃点低,在开车过程中,哪怕是发生小小的摩擦和不快,都可能即刻唤起他潜在的不良情绪,出现失控行为。

将“路怒”归因为社会心理浮躁,有一定道理。多年来,中国的转型发展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也就是在经济增长、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社会的规则意识、心理建设、文化素养没有同步并进。相反,不守规矩、不讲文明,任性、违章等现象屡见不鲜,而执法不严、违法违规成本低等,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此类不良现象。在行车秩序又不太好的情况下,出现各式各样的“路怒症”也就不足为奇。

嘉宾Z:如果人们心平气和,当然不会爆发“路怒症”,但是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气质个性不同,期望每个人都不浮躁,都不“路怒”,也不现实。“路怒症”是与现代社会文明相抵触的心理之病,反映了当下一些人内心急躁、心理烦躁、脾气暴躁等特点。

主持人:有论者称,“路怒”归根结底在于法治不彰,你们认同吗?

嘉宾S:从“路怒症”频发的社会环境看,制度和法治是最关键的环境要件。如果交通法规意识淡漠,形成规章得不到普遍遵从,随意抢道、超车、闯红灯等现象司空见惯,如果对相关法律制度缺乏敬畏,对公共安全缺乏认知,对是非曲直缺乏基本的判断和甄别,如果各种不文明驾驶行为得不到有效惩罚,那么行车的法治环境将难有保障,良好交通秩序将不复存在。比如在路口随意变道“加塞”,“违规”却能获益,规则显然形同虚设,规则一旦被虚置,公正就无从谈起,而在一个缺乏公正秩序的环境里,司机们只能以“怒”相对。法治最能代表理性、抑制非理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共识。将现实与这十六个字两相对照,不难找到“路怒症”的病根。对于肆意违规获利的行为,用严密的规则和严格的执行完全可以制约。

嘉宾Z:就我国而言,“路怒症”和法治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法制不健全或不能完全转化为法治效力。违反交规者众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管矫治,即如一位德国友人形容中国司机上路“像猴子开车”,交通乱象自然会引发太多的“路怒症”。不文明行车得不到有效惩治,“冲动的惩罚”不够,其结果必然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怎会不养成暴力逻辑的“坏脾气”?因而,交通法规完善,交通监管严格,是治愈“路怒症”的良药。

主持人:有调查显示,56.9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路怒族”,比例很高。个人如何缓解“路怒症”?

嘉宾L:缓解路怒症首先取决于个体自觉。开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控制情绪,多想后果,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斗气;第二,多些理解和宽容,你可以想想,也许司机是个性格可爱的新手,如果遇到斗气找麻烦的司机,你可以设想,那不过是不懂事的小毛孩子,不跟他一般见识就是了;第三,养成行车的好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变道,不加塞抢道等。

嘉宾Z:涵养遵纪守法品质。人人遵纪守法,按制度和规矩行驶,“路怒症”就会减少。文明驾驶是底线原则,即使遭遇粗暴驾驶行为,其他人也应压住火,不要被“不文明”所传染,变成“路怒症”患者。健全“车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常态机制,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和谐出行处处可见。在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下,“路上之怒”也就会日渐消弭了。

嘉宾S:时刻严守规则,形成良好的驾车习惯;在开车上路时要“暗示”自己安全第一,保持理性、平和、淡定的心态,养成适当的心理调适和控制能力,杜绝失控情绪和行为;如果行车中遇到长时间的交通拥堵,要通过听音乐、看风景转移注意力,或是通过深呼吸等进行自我减压,克服焦虑。管好自己,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少些怨气、杜绝暴力,大家伙儿才能都行得顺畅、行得安全。

【题目要求】

请根据给定材料3,概括造成当前我国“路怒症”频发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1)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准确;(2)不超过200字。

【材料分析】

【批注1】主观原因:司机性格和修养欠缺。(此处暗示原因可能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

【批注2】主观原因:认知和情感等心理问题,导致不会换位思考,甚至引发报复心理。

【批注3】客观原因:一是交通拥堵;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生活压力大。

【批注4】主观原因:国人等红灯的可忍受时间较低。

【批注5】主观原因:社会公德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也相对薄弱。

【批注6】主观原因:司机处于焦虑、压抑、精神紧张等状态。

【批注7】主观原因:不守交通规则,不文明驾驶现象频发。

【批注8】客观原因:生活工作压力大,心理敏感度高,情绪燃点低。

【批注9】主观原因:社会心理浮躁。

【批注10】客观原因:不守规矩、不讲文明,任性、违章等现象屡见不鲜,而执法不严、违法违规成本低等又助长了此类不良现象。

【批注11】客观原因:法制缺失。

【批注12】客观原因:交通法制不健全或不能完全转化为法治效力。

【赋分说明】

1.社会心理浮躁。(1分)

2.社会公德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薄弱(2分)

3.交通拥堵(1分)

4.工作生活压力大(2分)

5.交通法制不健全(1分)

6.执法不严、违法违规成本低(2分)

7.答案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可得1分

【参考答案】

主观原因:一是社会心理浮躁。司机处于焦虑、压抑、精神紧张等状态,引发认知和情感等心理问题,导致不会换位思考,甚至产生报复心理;二是社会公德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薄弱,不守规矩、不讲文明,任性、违章等现象屡见不鲜。

客观原因:一是交通拥堵,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生活压力大。三是交通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违法违规成本低又导致交通法制不能完全转化为法治效力。

公告抢先知 一对一咨询
关注华图三支一扶社区考试网 及时了解本地考情
各地区公告抢先看 免费领取备考资料
专业客服为您答疑 咨询上岸课程
(编辑:wangshichao)

官方图书推荐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