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频道 >申论热点 > 社会

2022省考申论热点之“网上办”代替不了“下基层”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3-15 14:36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提高了干部工作效率。不过,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个别地方,有的基层干部以“网上办”代替“下基层”,与群众的距离反倒变远了。

掌握新技术新应用,用好新资源新手段,无疑可以让服务群众更顺畅、更高效。但基层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靠网上交流、指挥能解决的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很多时候,干部必须得到现场看一看、聊一聊、问一问,才能了解群众的具体诉求,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更何况,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一部分人没用上智能手机,不会上网。认为靠发几条信息、打几个电话就能做好群众工作,那显然是低估了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不见面治理”的情况偶有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干部觉得下基层麻烦,联系群众总是“一微了事”。有的干部和群众打交道能力较弱,遇到事情习惯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除此之外,有些地方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依然过多过频,导致干部很难腾出时间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到群众家中坐一坐。如何拉近干群的心理距离,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构成了基层工作的基本面,也决定了精通大事小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是基层干部应有的工作状态。正如一位街道干部总结的:“脚勤进千家、眼勤找问题、嘴勤讲政策、手勤干在前,收获群众信任,就得做到勤”。同时也要看到,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无法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无用的材料中解放出来,下去调研、走访自然就成了空话。目前,各地都在想办法为基层持续减负,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沉到一线,帮助群众办实事。

需要注意的是,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能否推动干部下沉到基层、提高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干部个人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也有赖于职能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制定权责清单,清理规范基层考核评比及责任状,还是向基层放权赋能,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或是加强政策引导,让实干者得实惠、向不为者亮剑,我们乐见各地推出更多实打实的举措,来激励干部深入群众听百姓声音,亲近群众感受基层冷暖。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利于干部收获真知灼见,想出更多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把群众关心的事切实办到他们心坎上。

基层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有位长期在乡镇工作的朋友说:“干部出个面,和自己说会儿话,在村民看来就是一种尊重。”可见当面了解情况、分析问题,依然是基层必不可缺的重要工作方式。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沉到一线察民情、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我们一定能不断激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盼。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关键词: 网上办基层下基层 编辑:zha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