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频道 >申论热点 > 社会

2022省考申论热点:以良法促善治

来源: 湖北分院2022-02-28 16:14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一、热点概况

2021年10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与发展,节奏更快,要求更高。在这一特点之下,实现良法善治成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立的价值目标。实施良法,平衡群众利益需求与公平需求;平衡群众秩序需求与自由需求;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矛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案例:

随着网红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乱象。比如,网红明星偷逃税、“直播带货”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水军”刷单以及流量造假等。这些乱象是网红经济中不健康的成分,引发恶意竞争,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无外乎人们存在投机心理、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滞后,无法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要避免网红经济乱象,使其既符合现代人们的消费需求,又能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良法善治解难题。

网红经济乱象治理需要法律制度与时俱进。网红经济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为消费者带来多元化、个性化和共享化的购物体验。与传统经济不同,网红经济消费模式由“需求—产品—消费”变为“内容—需求—消费”,消费场景从线下到线上,这种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的变化均会产生新的法律问题,比如直播平台是否存在数据造假,线上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网红明星的税收是否合理等问题。因此,治理网红经济乱象需要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经济法律制度回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调整和完善,提供法律引导和保障。经济法作为发展促进法,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密切相关,应该及时回应网红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鼓励新模式、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同时,经济法作为公平分配法,应针对网红经济乱象中的税收、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做出回应性立法,发挥调整功能,从整体、全面和长远角度推动形成数字经济法治、依法规范分配活动、保障分配秩序,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保障网红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各方观点

江苏法治报: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义是“良法善治”,司法之于善治则是最后一道防线。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人民法院要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的精神状态,锚定目标,精准施策,实现人民法院在新时代下的新作为。

民主与法制周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党的二十大必将在深刻总结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对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谋划、提出新要求、明确新任务、作出新部署,引领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

民主与法制社: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现代法治的精髓,在于立良法、谋善治。人类社会存在人治和法治两种基本类型的国家治理模式。“法治”优于“人治”的最大之处在于,法治是“规则之治”,即通过既定的客观规则,而非仅靠个人的主观意志、权力或权威,来规范社会、凝聚人心、治理国家。然而,仅有“规则之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依法而治”,法治的实质在于依“良法”而治。任何规则必须是反映客观规律、体现人民意志、符合公平正义的良法,并通过有效的法律机制付诸实施,转化为一种有法治秩序和治理效能的“善治”状态,实现良法和善治的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法治达到良法善治的理想状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深度分析

(一)概念释义

何为良法,以其字面理解来看,指的是良善之法,以其深层次含义来看,它指的是公开、稳定、明确、统一、可遵循、不溯及既往的品质之法。法律作为治国施政的强有力手段,需要能够为社会主体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需要与避免和行政指令脱离轨道,需要明确要求、做到公开透明,让所有人可遵循。良法是善治的基础,善治则是在建立良法的前提下去落实到位,在法律的落实过程中做到公正客观,公平正义。良法善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法治社会的和谐统一。

(二)问题分析

1、法治规定与发展要求不同步。新时代下,社会矛盾转化之快,人民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日新月异。而受制于落后法律的滞后性,各类新问题新矛盾难以顺利解决,新兴领域、重要领域,依然存在较大的法律漏洞,制约了经济发展。

2、法律规定不明确。在具体法律的执行中,往往受限于法律概念界定不清、新旧法律适用规则不完全统一、法律规范性语言表述不够清楚等限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各依各法、自说自话”的情况,影响了法律的执行。

3、法律对职权责的规定与现实脱轨。由于在立法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不高,部门主导立法等现实原因,导致法律中对职权责的规定与实际脱轨,出现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不平衡,甚至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过于严苛、过于宽松、“一刀切”、“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

(三)意义

1、良法治国最为持久。建党一百年来,我国在“摸着石子过河”的道路上,探索出来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成为我党百年奋斗史上重要一环。良法治国,是百年来始终如一的经验之谈,在新时代下历久弥新,并将带领着中国治国之路越走越远。

2、良法治国最为可靠。法治建设核心的原则是以群众利益为先。选择走良法善治之路,能够有效解决群众在新时代下遇到的发展难题和需求矛盾,能够以最具权威的手段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是保证国泰民安最好的武器。

3、良法治国最为有效。良法之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引领作用。法律有优劣之分,劣法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甚至迟滞我国的经济发展动能,而良法能够为经济发展拓宽范围、引领方向,为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4、良法治国最为稳定。相较于政策文件,法律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基于公民信赖保护原则之下,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一方面可以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充分发挥作用,无需反复变化;另一方面,良法善治有助于推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和谐相处,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对策

1、提高立法效率。坚持以宪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完善社会主义核心法律体系。把握当前社会发展新趋势,对新兴领域、涉外领域、重点领域加速提高立法效率,提高我国法律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保证百密而无一疏。

2、优化立法质量。立法提速与立法提质并行,注重效率的同时兼顾立法质量。坚持做到立法形式的多样性、立法目的的针对性,立法角度的民主性、立法内容的科学性,坚持立改废释纂并举,优化立法质量,推进法律的合宪性审查,以良法推动社会治理效率。

3、健全法治队伍。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与法治中国建设密切相关。把握法治人才培养方向,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步,加强复合型法治人才的培养工作,以高素质高水平的法治人才,为良法善治提供有效智力支撑。

4、强化法治实施。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保证国家机关认真贯彻履行法律之下的职责义务。专门的监督部门需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监督部门也要依法受监督,确保检察权、监察权、审判权得到依法行使。

5、丰富法治形式。法律条文只是冰冷的文字,实现善治,更要注意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在社会范围内,以宣传做手段,倡导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加大普法力度,营造全民懂法、全民守法、全民用法的社会氛围。

四、思维导图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关键词: 省考申论热点 编辑:yushuang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