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频道 >申论热点 > 社会

2022国考申论热点之历史剧不能脱离历史

来源: 广东分院2021-09-24 14:22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热点事件】

“青春版战争史诗力作”《雷霆战将》一度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本应再度燃起“亮剑”的热血激情,反而因雷人的造型、狗血的剧情、浮夸的演技,饱受争议。诚然,历史剧想创新无可厚非,但是将“偶像剧”的套路直接用在了抗日题材上,靠颜值赚噱头、拼流量不拼演技,剑走偏锋、哗众取宠,最终只能让“套路”被套路住。文艺创作者只有心怀敬畏,尊重历史、尊重观众,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份量的作品。

【综合分析】

历史是神圣而真实的。历史的灵魂是真实,过度的演绎只会让历史“失真”。历史剧的创作初衷是想通过文艺创作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认知,重塑历史感。可是,有些作品为迎合当下的“娱乐精神”,将现代元素掺杂进历史,剥离具体的历史语境肆意发挥,让历史剧没了历史,留下只是娱乐至死的夸张肤浅。“抗日神剧”这种种文化乱象的出现,“遮蔽了”文艺创作的初心,应该得到足够的检视和反思。

存在问题:

1.创作娱乐化。无脑的情节、浮夸的演技、雷人的造型,或许会为观者带来一时的娱乐效果,但是消费历史、娱乐历史的做法,其实是消解了严肃残酷的历史,矮化了先辈们的奉献和牺牲。这只会让真正的抗战历史被淡化、被遗忘,甚至被扭曲。主角的肆意神化,过度表达民族情结,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这样的作品难以获得观众真正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认同。

2.价值观异化。胡编乱造之作占据荧屏,消解的是我们的民族情感,引发的将是人们对历史的怀疑,这将严重削弱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对于青少年而言,更是产生错误的价值引导,这严重违背通过抗战剧进一步向民众宣传抗战精神的初衷。当历史剧不再历史人们的历史感也自然荡然无存。

主要原因:

1.利益驱使,忽视社会效益。制片方和投资商为获得最大化的商业利润,毫无原则地在抗战剧的框架下植入各种所谓“看点”“雷点”和“槽点”,用一些“偶像剧”套路包装历史剧,来增加看点、博取眼球、取得高收视率。

2.责任淡漠,背弃创作初心。文艺创作者专业素养不足,普遍缺乏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史料考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基本的敬畏感和正确的历史观,没有认识到历史剧以史为鉴、借古喻今的作用。

3.监管缺位,审核把关不严。行业主管部门对于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审查相对宽容,对抗战剧大体上持“支持”的态度,弘扬主旋律本来是正确的,但也导致影视资本扎堆于抗日剧中,加之把关不严,良莠不齐的抗战影视剧由此大量登上荧幕。

4.娱乐至上,审美趣味不高。观众无节制的文化消费是催生“抗日神剧”的动因之一,“抗日神剧”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审美趣味,或者权当笑柄摆在众人眼前。观众的捧场,反过来催生了更多的抗日神剧。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抗日神剧有恃无恐。

【提出对策】

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影视剧为吸引受众而凸显娱乐价值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为了博取高收益而抛弃价值底线,则是一种违背职业道德的堕落行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历史题材剧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比翼齐飞:

1.政府要严加监管,把好出入口。要优化和明确电影电视剧的审查体制,完善优胜劣汰的良性电视剧市场调节机制,坚持宁缺毋滥,把真正好的作品搬上荧屏。要广泛征求观众意见,理性看待公众选择,鼓励多样化创新,坚持推出高品质、正能量文作品,让“神剧”没有土壤。

2.企业要担当尽责,强化社会责任。参与企业应当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社会责任,切勿一味迎合市场、追求商业效益,而背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必须尊重基本史实,挖掘历史题材的内在价值,从中找到人类共通的价值和情感,打造真正的文艺精品。

3.从业者要坚守初心,坚持用作品立身。文艺工作者要保持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职业、敬畏观众,以忘我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创作当中,以塑造鲜活的艺术形象为荣,以精湛的艺术表演功力立身。要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坚持多走、多看、多聊,坚守文艺创作初心,感受阳光温度,创造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更有高度的时代作品。

4.观众要摒弃娱乐心态。观众应当增强甄别能力,严把选择关,摒弃娱乐化心态,培养爱国精神,敬畏先烈。在抗战剧中感悟历史,感受气壮山河的民族精神、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借读史以明鉴、借知古以鉴今,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崇尚,做历史精神继承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关键词: 历史历史剧 编辑:zha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