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频道 >申论热点 > 文化

公务员申论热点:网红经济与网红文化

来源: 华图教育2016-11-24 15:32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词语解释:“网红”是“网络红人”一词的简称,最早指的是一些因独特的外貌或言行在网络上走红的普通民众,现泛指一切主要通过网络特别是社交媒体获取和维系声名的人。有人说,网红的出现是当代“名人阶层”“平民转向”的必然结果。“网红经济”这个词儿呢:从一个网名叫papi酱的女孩儿获得了1200万投资、再到网络女主播半年买车买房。相关新闻不断推陈出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颠覆着人们的思想!

    中国有多少“网红”?《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一项调查统计显示,“网红”人数目前已超过100万,八成以上是女性,清一色的锥子脸、高鼻梁、尖下巴。现如今网红已成了舆论场中的绝对高频词,有关网红的新闻几乎每天都在刷新。但这其中也掺杂着一些不那么正面的“新闻”。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题

    那么,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现状解读】

   如今的“网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她们多数是长得漂亮的女孩,这种漂亮不是指向个性或气质,相反这些人的脸蛋有着明显的模式化倾向,如果不是忠实粉丝,你很难分别出网红之间长相的区别。除了长相她们的职业也有相似之处,其中多数都被冠以主播、模特这类头衔,她们的成名绝非偶然,往往后面有一个团队在操作,所以“网红”彼此竞争激烈,红极一时但可能很快就被遗忘,因为她们背后有大量替代者,她们没有什么特色,但上位或者保持地位并不容易。
    
       微博时代,以前的网络红人是一种现象,他们也有大量的粉丝,但和粉丝之间并无利益往来。而如今的“网红”从出现那一刻开始就有着明显的目的性,她们以近乎流水线的方式批量生产,通过互动平台或者网店的方式,利用粉丝谋取利益。因为存在利益关联,“网红”往往通过各种方式讨好粉丝,她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这与以前的网络红人也很不一样,以前的网络红人在粉丝面前显得高高在上,很有偶像风范,而如今的“网红”已经产业化,他们靠粉丝消费自己获利,舆论经常提及的“粉丝经济”,“网红”即是典型。

       年轻人热衷当“网红”,这并不奇怪。作为在互联网中应运而生、新媒体下迅速崛起的新事物,“网红”经济是当前互联网创业中最强劲的风口。对这种择业倾向,不仅60后、70后,就连很多80后都吃惊,有人觉得孩子们被“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互联网晃晕了;有人批评90后、95后不够脚踏实地。更多人劝他们认清“网红热”背后的泡沫,不要吃亏上当。

       【提出对策:如何解决

  首先,加强监管直播入口:网络直播的迅速蹿红也给网红带来了利好。一些网红为了吸引眼球,钻当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的空子,呈现出“野蛮生长”的不良态势。而要规范网络直播的有序发展,关键还是要建立有针对性和相适应的网络直播监管体系,并辅之以有效的惩戒措施,让低俗直播,不敢播,不能播。

    其次:多一些“积极网红”: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负责任的公众人物,还是需要以勇气与智慧,迈过这个门槛,在网络世界上建构自己更充分的影响力。这也是一个健康网络世界的需求。媒体界也应该有基本的意识自觉,努力塑造、推进能够刺激人努力向前、自我提升、散发正能量的“网红”,自觉抵制或批判过于迎合炒作、低俗畸形的负能量“网红”,让“网红”吸纳更多健康养分,成为顺应并推动互联网时代的积极力量。

      再者:从源头做起:全社会都要形成自觉抵制低俗网红另类抓人眼球炒作的舆论环境,并建立“无底线,不网红”,我们不需要低俗“网红”的共识。  对于当下的各种“网红”乱象,监管要管、平台要治,而“网红”们更当自重自强。无论是有形的“网红公约”、抑或是无形的规则力量,“网红”和平台若能恪守道德与文明的底线,遵守法律法规的“红线”,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自制力与自洁力当成为“网红”现象的“标配”。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关键词: 公务员申论热点网红经济与网红文化 编辑: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