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文化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莫让“牡丹花变塑料花”毁了“洛阳牡丹”的招牌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热点,牡丹花变塑料花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清明假期正值出游高峰,河南洛阳的中国薰衣草庄园内正在举办“牡丹艺术花海节”,4月7日,有游客参观后爆料称,花费60元门票在园内看到的多是塑料制成的假花。对此,洛阳薰衣草庄园回应称,目前还未到牡丹盛放期,真树上绑假花是为了效果好看,园内也有部分真花,将向游客解释明白。(4月7日《法制晚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光明日报舒圣祥:一个景区要累积口碑很不容易,毁坏起来却很快。事实上,拿塑料花冒充洛阳牡丹花海,砸的不仅仅是景区的牌子,还有洛阳牡丹的牌子。让整个洛阳来为一个景区背黑锅,当然很不公平。旅游目的地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通常会被旅游者认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旅游目的地标识,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价值,是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旅游目的地通过名称、标记和口号等信息,向旅游者传达的某种独特旅游体验的承诺。如果某个景区存在虚假宣传、以假充真、诱骗宰客等旅游乱象,由此带来的不良体验,将让整个旅游目的地品牌受损。
 
    这些年,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已从资源竞争、产品竞争,逐渐演变为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地方旅游监管部门,亟待树立保护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意识。而要保护旅游目的地品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严格监管,严惩害群之马。具体到塑料花冒充洛阳牡丹事件,当地旅游监管部门,必须及时介入调查,如果查实涉嫌旅游欺诈,该退费的要退费,该惩处的要惩处。
 
    景区通过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虚假宣传,忽悠游客掏钱买门票,而实地景观与广告宣传完全不是一回事,此类旅游乱象并不少见。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对于此类行为,理应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如果景区一句“宣传措辞缺乏推敲、有偏差”就能混过去,不仅对买票游客和其他景区不公平,更会伤害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甚至砸了洛阳牡丹的牌子。
 
    @东北新闻网郭元鹏:对于游客来说,满满期待,变成了一脸失望。所有游客到洛阳为的就是感受牡丹满园关不住的秀美春光,他们期盼的是,在这里感受牡丹的美丽与端庄。因为有了这样的赏花期盼,才有了风尘仆仆的旅程,而这旅程却因为“假牡丹”,而变成了“真遗憾”。在游客看来,这场旅程一定是不值得的。游客就有了受骗的感受。
 
    无论景区的出发点是什么,其造成的后果都是游客被欺骗了,其本质就是造假的行为。按照这家景区的说法,是不是所有的景区都可以为了“更好看”,而去造假?樱花节可以搞一片“假樱花”,桃花节可以搞一片“假桃花”,梨花节可以搞一片“假梨花”,如此这般,“虚假的春光”,也就成为了事实的欺骗。试问,在安装塑料花的时候,有没有提前告知?有没有在宣传的时候声明:来我们这里看“假牡丹”?我想如果提前告知了,估计连一个游客都不会有。
 
    透过景区的“假牡丹”,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眼下的一些地方景区造假的行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一些地方景区不惜信口开河,有的说自己是最正宗的,有的说自己是最古老的,有的说自己是最原始的,而实际上很多经典,都是模仿的,属于“高仿景区”,所谓的“古老的”都是“伪造的”。还有的地方为了吸引游客,不惜杜撰传说故事。这样的行为都是一种属性,那就是不折不扣欺骗游客。
 
    “真牡丹”变成了“假牡丹”,不能止于“解释说明”。笔者以为,既然游客是被骗的,那就应该考虑一个处理的方式:把门票钱退给游客。因为,他们花钱不是“看假花”的,而是“看真花”的。看“塑料花”,谁还要千里迢迢到景区?
 
    @红网姜文来:诚然,牡丹开放有其自然规律,大部分牡丹不会因为清明节假期提前开放,这怨不得牡丹。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以其高贵的身姿不会糊弄游客,让游客不满意的是上了广告宣传的当,举办方诚信出了问题。广告称“打造直径12米的金牡丹,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白天赏万株牡丹花海,夜晚看大型牡丹花灯……赶紧邀上亲朋好友,到洛阳薰衣草庄园赏牡丹风情,游艺术花海,与春天约会吧!’”世界上哪有直径12米的真牡丹,如果有也是“打造”的是假的,牛皮吹上了天,一点都不脸红。广告说得天花乱坠,现实相差千万里,落差太大,将游客吸引过来了,游客肚子里生满了怨气。举办方收了60元的门票,却丢了金子般的诚信,一个人对企业的信任不是用60元钱就能买回来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诚信是硬通货,是金不换的东西。用60元钱砸了自己的诚信,得不偿失。
 
    广告所传递的信息是真实的,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纵观目前的广告,实事求是者有之,但已经凤毛麟角,大部分广告靠 “吹”,小“吹”的广告算是厂商有点良心了,大“吹”的广告比比皆是。所以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办法对付广告,“不看广告看疗效”,广告做得好,不如疗效好,疗效是硬道理。当然有疗效需要好的广告创意,广告本身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良心艺术,如果靠 “吹”,这种广告本身就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是应该被重点整治的广告。花60元钱大部分看的假牡丹,这种“牡丹艺术花海节”本身有“吹”出来的成分,在消费者“疗效”体验中一下子就露了馅,消费者以后会自动屏蔽这样的艺术节。
 
    消费者想在假期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本身没有错,是一种正常的需求,社会千方百计地满足百姓美好愿望,并且从中获得商机赚取一定的利润也没有错,这正是市场行为。但企业在服务百姓过程中,采取 “杀鸡取卵”、用虚假信息糊弄百姓的方式圈钱,这钱挣得就不光彩,带有“欺骗”的味道,从这种出卖自己企业诚信赚钱的经营方式可以看出企业文化需要进一步提升,打造诚信企业任重道远。
 
    60元看假牡丹,谁病了?答案很清楚,不讲诚信用虚假信息糊弄消费者的企业病了,当然监管部门也“感冒”了。期待全社会早日清除类似的病,还消费者一片蓝天。
 
    @东方网陆敬平:大家都知道,每年花朵开放都有固定的时间。而该庄园提前举办“牡丹艺术花海节”显然是违背了时令,牡丹还没有盛开,只好以塑料花代替。但是,作为慕名而来的游客花钱就是为了赏牡丹花,你塑料花再多再美也无法替代真牡丹花。因而遭到游客质疑和吐槽理所当然。对此,洛阳薰衣草庄园回应称,目前还未到牡丹盛放期,真树上绑假花是为了效果好看,园内也有部分真花,将向游客解释明白。笔者认为,向游客解释明白确有必要,但是,这种急功近利办节弊多利少,还是不办为好。
 
    首先是有欺骗游客之嫌。其次是损害地方品牌。再次监管不能当看客。这件事也给所有景区提个醒,别总想着走捷径,谋取高效益。要紧紧围绕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下力气做文章,促使广大游客自觉自愿甘当景区义务广告员,这可比花费巨资做广告效益好得多。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长城网芦静:无论景区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游客看到的是实物与宣传不符,其本质就是诈骗和弄虚作假的行为。旅游旺季,策划一些吸引眼球的活动无可厚非,但宣传和营销也要有底线,不能利用游客的探奇心理,在活动主题宣传措辞上玩猫腻,欺骗游客的感情。可以说,诚实守信对于景区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如果因弄虚作假形成负面的口碑,对旅游景区甚至当地现象来说,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名誉损失,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面对“低成本、高利润”的诱惑,人造景观、千城一面、发布误导信息的事情终难绝迹。需要正视的是,虽然利用如此“套路”能够短时间“捞一笔”,但在旅游市场的长期影响力不是靠这一时的噱头能维持的。景区要对游客抱有负责任的态度,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底蕴,通过“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开发一些富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提升城市品位和活力,用游客的好口碑赢得市场。
 
    此外,要真正杜绝欺客宰客等旅游市场乱象,仅靠游客的举报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部门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从严查处违法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只有从监管机制、源头和渠道等各个环节、层面对整个旅游市场进行“全要素”整顿,扭转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宰客思维,才能让旅游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花季”旅游旺季已来临,但愿那些千里迢迢到景区看“塑料花”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了。
 
    华图解析:又是一年花开时,大家都在计划着外出踏青赏花。洛阳牡丹自古盛名,花色奇丽,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誉,所以很多人选择去洛阳,一睹牡丹的芳采。作为洛阳当地一家大型景区,却用“塑料花”哄弄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涉嫌欺骗游客,还损害了地方品牌,给“洛阳牡丹”的招牌抹了黑。
 
    洛阳牡丹鲜花变成了塑料花,景区的解释是,“宣传措辞缺乏推敲、有偏差”,让游客误解了。这样的声明显然是在强词夺理。而且事情曝光以后,景区不是如何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决定把门票价格降低一点,难道便宜就不属于欺骗行为了吗?
 
    希望这件事能给所有景区上一课,偌大的景区,不是不可以有假花来补充和点缀,但要在宣传中告知游客,而不是广告说得天花乱坠,现实相差千万里,最终失了游客对于景区的信任,得不偿失。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公务员面试热点试题:“游客扔石头砸死袋鼠”何以如此冷血?

近日,有媒体从福建福州市动物园了解到,一个月内,游客为让袋鼠跳,两次投石袭击袋鼠,造成园内袋鼠一死一伤。福州动物园在呼吁游客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同时,也已向上级部门申请,在全园安装高清监控。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