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文化

421联考面试热点:“代客祭祀”有违祭祖本质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421联考面试热点,联考面试热点,代客祭祀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清明节是我国祭祀先祖、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因为有需求,近年来代客祭祀也应运而生。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收费100元,这样的代客祭祀方式您能接受吗?4月1日,记者走访发现,重庆有陵园推出了这样的“基础套餐”。(4月2日《重庆晨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中国青年报胡印斌:事实上,陵园开展类似服务,或许事先做过市场调研,也会对消费者的心理有一个分析。这也表明,社会上对于代客祭祀服务,想必是确有需求的。然而,祭祀终究是一种文化行为。慎终追远,子孙绵瓞,本来就是传统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不用遮掩,也不必遮掩,那一代一代相继点燃的坟头香火,一直就在那里,也一直是中国人永不熄灭的生命希望。
 
    在祭祀上,“代他人悲伤”的情形从来不是一个问题。丧礼文化经由几千年发育,早就出现所谓“代哭”者、“陪哭”者等。而无论如何“代”,终究是客体,作为当事人,要旨还是在于是否能做到“正心诚意”。只要心有所思、心有所属,则外在的形式往往并不特别重要。很多人之所以在清明节不辞辛劳地去祭扫亲人,本身也是为了寄托哀思,表达一种怀念的情绪。如果只是“心为行役”,勉强为之,或者只是做给别人看,那还不如不做这些表面文章。
 
    如果你相信,你的亲人能够在天国里听到你的声音,则这封信无论是不是你在读,关系并不大。如果你愿意,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表达某种心情,也完全可以采取各种你认为方便的方式。心,不应该被外力裹挟;爱,也不应该附着太多尘埃。文化在其中,文明也在其中。
 
    @信息时报木须虫:从传统来看,祭祀终究是亲历亲为的好。因为祭祀充满仪式感,非亲历而无法代替,带上子女亲属给已故的逝者扫扫墓,献上祭品,表达哀思之情,也是对后辈的言传身教。传承既有的传统文化,这些显然是其它替代方式无法承载的。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情非得已的事总会发生,清明祭祀之事亦是如此。社会流动性的加快、工作节奏的提升、交通成本的加大,都可能使得一些人难以在清明成行,缅怀逝去亲人只能遥寄哀思。此时,若有相关的服务能够帮助其尽到祭祀仪式的义务,便是无奈之下的次优选择,如重庆这家陵园推动的“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的代祭服务。特别是一封信,是怀念与遗憾心绪的直接表达,倒也贴合纪念的内涵。
 
    当然,“代客祭祀”不能成为常态,也不会成为常态。就像日常生活中请人帮忙一样,只能偶尔为之,否则就会变味。清明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甚至流淌在血液里,因此可以相信,面对“代客祭祀”选项时,绝大部分人都会是理性的。比如,重庆陵园推出“代客祭祀”业务一年来,也不过只有20人接受了服务。现实中,清明节只要困难能够克服,人们不是已经回家,就是在回家的路上。情非得已选择合适的代祭方式,把亲人墓扫干净、摆点祭品,聊表安慰与心理补偿并无不可,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不过,“代客祭祀”也要避免进入误区。一方面要防止把祭祀外在的义务化,当成仪式的“作业”来做,若替代祭祀变成纯粹的劳务,等同于雇人守陵的性质,无疑会失去清明节的意义;另一方面要防止把祭祀当成共样炒作的噱头,失却文化传统的严肃性,如代替哭祭、为逝者送纸美女等等,违背公序良俗。因此,对于“代客祭祀”既不能完全排斥,也不能放任不管;既有赖于社会理性看待,也需要殡葬管理行业规范引导。像重庆这家陵园,将“代祭”作为对逝者亲属服务的延伸,提供环保、文明的方式让无法回家祭祀的人表达清明情愫,显然比网络的花样“代祭”要靠谱与严肃得多。文明的代祭多了,选择无厘头商业行为就会少很多,久之,反倒能成为清明内涵的补充。
 
    @青岛日报苑广阔:说起“代客扫墓”,并不算是一种新鲜事物,前几年就有很多淘宝商家在做这种生意,甚至还能够提供磕头、哭坟等等服务,价格则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定。但是这些由个人进行的“代客扫墓”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也引发了社会各界不小的争议。
 
    而重庆市这家墓园推出的官方版“代客扫墓”,却有望既避免个人代客扫墓的弊端,同时又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代客扫墓”的需求。官方版“代客扫墓”有标准的流程,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所以不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更加值得信赖。与此同时,官方版“代客扫墓”严格秉持生态祭祀、绿色祭祀的理念,不磕头、哭坟、焚烧纸钱祭品,而是以清茶、香烛、水果等等代替,所以避免了对墓园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整个扫墓的过程,会有工作人员录制视频,然后发给委托人。
 
    尽管“代客扫墓”还无法成为清明祭祀的主流,其本身也存在继续完善和改进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在保证自身生态、文明的前提下,满足了社会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
 
    @北京晨报戴先任:不管是“代客祭祀”,还是自己清明扫墓,都应该是表达自己对故人的一番心意,也要能做到文明祭扫,而不是请人到场假哭,或是焚香燃烛、点炮烧纸地污染环境、带来安全隐患。重庆这一陵园推出的环保而“克制”的代客祭祀方式,也就值得肯定,不失为弥补一些人无法亲自到坟前扫墓的缺憾的一种方式。
 
    当然,无法亲自扫墓,弥补方式还有很多,比如进行“指尖祭扫”,为故去亲人建立“网上纪念馆”,在网上“焚香燃烛”来祭拜;还可以请其他直系亲属代自己扫墓;或是今年无法回去,来年再想办法回家扫墓等。清明扫墓是慎终追远,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而重要的也是那种仪式感,不管是否亲自到场,态度必须虔诚,而不能漫不经心,不能像“小丑”一样丑态百出。
 
    选择“代客祭祀”,是个人自愿,他人无权置喙,但如果选择“代客祭祀”,希望代祭人表现得更得体一些,而不是像“跳大神”一样忸怩作态、矫揉造作,要能文明祭扫。这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才能让“代客祭祀”更能不违清明扫墓的初衷,让清明扫墓这一千年沿袭的优良传统,虽然经过不断演化,但仍然能不丢慎终追远、重亲情、重孝道的内核。
 
    @东方网王甄言:代客祭祀又呈现文明现象,一扫过去的俗气行为,比如备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等,不哭坟、不烧纸,不放烟花、爆竹,文明、有文化内涵,且远离了环境污染,是一种低碳的祭祀方式。尤其亲人或后辈根据先人、亲人生前的爱好特意安排文明的祭品,更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可以说尽管人已逝,可是亲人的音容笑貌等犹尤在耳,这是多么真切的亲情,这就达到了清明节的效果,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祭祀活动已经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网络祭奠悄然流行,即在网上为至亲的人设立一个虚拟的墓位,并进行装扮,随时可以祭奠,非常方便,也非常文明,这可以叫做“互联网+祭祀”吧。代客祭祀虽比不上亲自前往,却不逊于网络祭祀吧,既然如此,代客祭祀没有什么值得驳斥的。实话实说,清明祭祀本来就是一种仪式,一种表达方式,只要不偏离主题,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否则,恐怕有些教条和刻板了。
 
    客观而言,处在多元时代的十字路口,任何一种社会行为都免不了要变革,包括祭祀的行为和方式。当是一个跨时空的社会,人员流动大、流动快,亲人、后人与逝者、先人的时空距离在拉大,祭祀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也是必须的。再者,社会文明的脚步不断向前,祭祀不能掉队,在环境承载力受到挑战的当下,文明祭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公民的责任,不可抛诸脑后。因此,没有理由质疑代客祭祀,何况一种文明的祭祀式。
 
    华图解析:清明扫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目的在于悼念祖先,缅怀先人,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清明墓祭的形式也在变化,从亲自到墓前祭祀,变成了花钱请人代替自己祭祀,甚至催生了一种“代客祭祀”的产业链,商家还能够提供磕头、哭坟等等服务,价格则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定。
 
    客观地说,“代客扫墓”是当下时代发展的现实产物,其表达敬意的初衷是好的。不过,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清明祭祖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敬重逝者的感情不能用金钱拿来买卖和加以衡量。找亲朋代扫坟墓可以接受,但花钱买服务,找陌生人代为祭拜,有违祭祖的本质,更是对逝者的欺骗、亵渎和不敬。
 
    简而言之,亲情是金钱买不来的,对逝去亲人的感情更不是陌生代客者能够表达得出来的。所以,不管是否有时间,只要内心虔诚地牵挂、真诚地哀思,这本身也就实现了祭祀的目的。所以,“代客扫墓”这种方式还是少点好。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公务员面试热点:“代客扫墓”真的好吗?

清明节是我国祭祀先祖、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因为有需求,近年来代客祭祀也营运而生。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收费100元,这样的代客祭祀方式你接受吗?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