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421联考面试热点:“大数据杀熟”到底受伤的是谁?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421联考面试热点,联考面试热点,大数据杀熟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微博网友“廖师傅”爆料称,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预订特定酒店的房间,价格一直保持在380元~400元。偶然一次,他通过酒店前台了解到,该房间淡季的价格仅为300元左右。消息发出后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反映曾遭遇过类似的“杀熟”。(3月26日《工人日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海峡导报徐建平: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演进,宰客技术和方法也花样翻新,升级换代,原来那种直接“磨刀宰羊”式的宰客手法已经out且low了,转而出现了全新的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商家运用大数据技术搜集用户消费行为资料,精确分类定位,“看人下菜”,差异化定价。例如,当遇到举棋不定的新人,为放长线钓大鱼,它会抛出一个有诱惑力的价位,诱导“上船”注册和消费,先成功获客再说;而对稳定的老客户和“回头客”,系统就不会那么客气了,它会不动声色地开出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
 
    但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其中的“猫腻”。正因为如此,上述微博发出后,瞬间转发破万,网友们纷纷吐槽各自“被宰”经历。而据专家介绍,目前这种大数据“杀熟”在互联网平台已十分普遍。
 
    那么说明,是时候揭开这个盖子了。应当看到无论这种大数据“杀熟”伪装性、欺骗性有多强,只要它是看人定价、任意调价,实质上就构成了价格欺诈和宰客欺客的事实,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及干预。
 
    @每日商报岑嵘:事实上,商家就是通过某种信号了解到消费者支付价格的意愿,这个过程也被称为“信号选择”,如果你愿意在凌晨一点去网站抢优惠券,说明你是个对价格敏感的客户,通过这种行为,商家就把你筛选出来,反之你不在乎这种优惠,说明你对价格不敏感,那就无需折扣。这种行为其实在商业世界非常常见,当价格歧视这件事情来到互联网世界,就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商家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算法,了解每个人的购物习惯、经济状况、价格敏感度,把这种价格歧视精确到每个人。那么通过掌握了大数据对每个消费者实行不同定价是不是“奸商”行为,笔者以为这个大可商榷,并不能一棍子打死。
 
    首先,价格是商业世界最有活力的东西,通过价格起伏,可以让商品最大可能地流通。我们既然可以接受“折扣”这件事,那么对价格歧视这件事也应该能接受,有些人支出更高的价格,反过来说就是有些人享受到了更低的价格。其次,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大数据采取价格歧视,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比如非法得到客户的隐私对消费者进行差别定价,这件事本身就是违法的。再比如,对特定地域或国家的人采取价格歧视也是不合法的。如果使用价格歧视形成了垄断同样也是违法的。通过大数据来差别定价,最好的办法并不是通过算法给予每个人不同价格,相同的事情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办法,这就是采取同样的价格但给予不同的折扣。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同样数额的金钱,得到和失去的感觉是不同的,没有享受到优惠无非是没有得到,而定价比别人高则是损失。同样行为经济学中“公平”这个概念也至关重要,当我们得知同样的商品我们的价格比别人高时,会非常气愤,而别人拿到了优惠券而享受到了折扣时,我们则没有这么愤怒。
 
    笔者以为,大数据算法时代的定价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并非是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最终的解决也需要明晰的法律。大数据算法时代的定价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并非是简单的道德问题。
 
    @荆州新闻网叶合营:“杀熟”,这个词并不陌生,在平常生活中或许会碰到过,即利用熟人间的信任关系,采取不正当手段赚取熟人钱财,其中传销是比较典型的。但是互联网厂商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杀熟”却是一个新表现、新陷阱。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这正常吗?显然这不符合常理!按说老用户应该享受的优惠比新用户更多、更大、更优,从而进一步提高老用户对企业的黏性和忠诚度。毕竟,维护一个老客户比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要低许多。无怪乎网友对这种行径惊呼:这些厂商应该都是佛系公司吧,都不“杀生”的。当然,厂商为吸引更多的新用户注册和使用,针对新用户推出特别优惠的策略这也无可非议,网友也表示这都可以接受。但是大数据精准“杀熟”这种隐蔽的价格差异明显不只是为了吸引新用户,而是与传统经济“杀熟”一样,利用老客户的信任,暗地涨价,赚取额外利润。
 
    这种针对新老不同客户差别化定价,最大限度榨取每位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这或许不仅仅是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价格歧视那么简单。毕竟价格歧视的前提是消费者知悉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不确定的,会因人而异。比如小店铺销售没有明码标价的衣服,店主会根据消费者的衣着打扮、神情举止等判断消费者的经济实力,进而提出不同的销售价格,而消费者也知道这衣服是看人定价,双方尚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使遭遇垄断行业或产品,消费者没有议价能力,但是至少消费者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消费。然而,大数据精准“杀熟”,却是将老客户蒙在鼓里随意加价,消费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厂商会在背后打小九九、搞小动作、玩小猫腻,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加价”了,这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构成价格欺诈。
 
    “杀熟”伤害老客户情感、不按常理出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归根结底是使用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厂商突破了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底线,背离了社会生活中诚信的基本准则。在每个老客户身上多拔几根毛、多剜一块肉、多榨一点油,几十上百万的用户,累积起来颇具诱惑的额外收益纵然很可观,但是客户信任不可辜负,企业声誉不可罔顾,社会诚信和法律法规不可颠覆,否则后果细思恐极。诚如网友所言:本来商业竞争就激烈,玩杀熟?你玩吧,客户精明,一次购物体验不爽被套路,果断拉入黑名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终究得不偿失。
 
    @和讯网马继华: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商家也可以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务,这种服务里面显然也会藏有猫腻,而应对这种猫腻的办法,最灵验的无非是货比三家。
 
    在现实中大多数消费者也确实是货比三家的,所以,即便是大商场、电子商务巨头多强,也无法实现对市场的垄断,这是人性所决定的。但是,人还会总有一点偏好,总是会习惯于逛街走到同一个地点,上网购物也往往率先看某家网站,熟客还是会出现。
 
    希望我们的商家不要把消费者当傻子,真正的为消费者利益着想,提供的针对性的服务不包括额外的高价(土豪除外)。因为,一旦消费者发现上当受骗,一定会用脚投票,长此以往,再大的商家也只有关门,靠自己嘴硬的服务没有用。

    华图解析:按常规来说,商家一般都会对熟客区别对待,给予优惠价或特殊服务,以笼络客户的心。然而,一些网络公司却利用大数据“杀熟”,而且这种行为,显然在行业内已不是秘密。坦白说,这事并不值得意外。俗语说,买的没有卖的精,看人下菜碟一直是商业世界的常态。
 
    其实,商家溢价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种溢价是否公开透明。如果老用户普遍支付高于“正常价格”的金额,甚至越是老用户价格越高,这显然背离了诚信原则,辜负了老用户的信赖,到头了,只会让消费者对商家失去信任,从而错失更多的消费者,最终伤害的反而是商家自己。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4月新规来了,静态扫码支付单日限额500元

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记者 卢俊宇)4月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将影响我们的生活。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