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2018公考面试热点:“大数据杀熟”违背诚信原则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2018公考面试热点,公考面试热点,大数据杀熟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最近,有网友自述了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据了解,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偶然一次,他通过前台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2月28日《科技日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法制日报毛建国:大数据“杀熟”,“杀”的是消费者,何尝又不危及整个行业。人们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有着一种特殊的好感,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哪怕其有一些问题,也瑕不掩瑜地选择性忽视了。这种好感,是新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然而现在,大数据“杀熟”的出现,看似能够让一些人挣了一点小钱,如果长此以往,只会透支公众信任,最终丧失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有人可能想问,现在实体经济领域已经很少出现“杀熟”了,而大数据“杀熟”的出现是不是说明现在新经济领域的商业伦理不堪言状?问题确实需要重视,但也不能说新经济在商业伦理上就不堪言状。“杀熟”从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更多的是因为传统经济领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有效的约束体系,已经越来越不具备“杀熟”的空间。而新经济则不同,由于我们对大数据的充分认识和彻底掌控还有一个过程,目前对大数据的监管也有不足,为“杀熟”提供了可能。
 
    面对大数据“杀熟”,理性的态度决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大数据发展是大势所趋,其有利于实现与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当下还是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拿出有效的办法,防止大数据伤人吃人。解决这个问题,很难毕其功于一役。监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真正做好常抓细抓长抓的大文章;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学会“有态度地消费”;新经济行业也应增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形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大数据“杀熟”而杀死大数据,舆论要有理性态度,大数据本身更要有清醒态度——行业发展离不开舆论支持,损人最后必然损己。
 
    大数据“杀熟”不过是老问题的新表现。确实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不过也不必过分紧张,不能因此对大数据失去信心。商业伦理的塑造,商业秩序的形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可以预言的是,在新经济发展中以及在大数据应用中,还会继续出现新问题,而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惧怕问题,他们会见缝插针地点破问题,见招拆招地解决问题。
 
    @羊城晚报江德斌: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在商业领域可以根据用户的上网轨迹数据和日常消费习惯,给用户进行消费者画像,从而实现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等,以提高成交率,降低营销成本,提升消费体验。可见,大数据技术是一项具有实用性的信息工具,如果善加利用的话,会让商家和消费者实现双赢。但是,大数据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遭到商家滥用,随意超越边界,就会损害到消费者利益。网友和媒体曝光的商家利用大数据“杀熟”丑闻,就是滥用技术的结果,商家过于追求利润,利用消费者对商家的信赖和消费习惯,采取信息不对称报价,以获得更高的价格差收入,进而忽视了消费体验和公平原则,令老客户承担超出正常范围的价格。
 
    可以想见,当消费者发现真相后,必然会心生愤怒,认为商家把自己当做“唐僧肉”,进而会用脚投票,主动抛弃商家。显而易见,商家利用大数据“杀熟”亦潜藏经营风险,只能寄希望于消费者不会察觉,否则一旦价格的秘密被揭开,就会引发消费者的反弹情绪,并诱发舆论风波。事实上,亚马逊的差别定价就曾引发用户集体谴责,即为典型例子。
 
    在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均已被互联网渗透、重构,网络用户的行为轨迹均被记录下来,商家掌握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甚至比我们更了解我们。商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也可借此牟取更大的利益,真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消费者则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愈发难以摆脱网络服务,往往无法抗拒商家的侵权行为。
 
    应该说,在大数据大发展、大运用的当下,大数据恶魔的一面难免会被不良商家所利用,在电商业务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问题迟早会曝光。电商管理部门,必须要站出来回应消费者的质疑并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公平正义和井然有序。否则,整个电商经济就会在公信力方面受到毁灭性的影响。相关政府部门也必须要及时查处这种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更要尽快制定约束这种现象的规则,尤其包括大数据的使用规则。
 
    @新京报西坡:互联网诞生之初,被视为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利器,但随着一些大型科技公司的崛起,去中心化成了幻想。现在的景象是,一批科技公司掌握了亿万人的数据,这些数据无所不包,但外界对它们保存、使用数据的方式却几乎一无所知。
 
    我们在一次次被动地勾选“我同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一切特征、习惯、历史都免费让渡了出去。在这些公司面前,我们都是透明人。
 
    如果说自己贡献的免费数据帮助科技公司训练算法,大部分人还不介意。但是自己的数据被用来对付自己,这就太不公平了。在传统商业世界里,店家还会给熟客打折优惠,手握大数据武器的现代商家却玩起“杀熟”把戏,不能不说是商业伦理的退化。
 
    从根本上讲,觉醒的用户们理应团结起来,从大公司那里拿回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不过,消费者人数虽多,但却极其分散,对他们进行说服、动员的成本太高。一方集中而多金,一方分散却每个人的利益较小,博弈结果显然利于前者。
 
    当下我们可以做的,或许只有呼吁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一下利用大数据“杀熟”的定价方式,是否存在现行法律意义上的不公平。无论怎样这是一个教训,新技术不必然意味着美好,还可以意味着新套路。
 
    @四川在线严奇:面向消费者,网络商家是数据占有的优势者,网络商家可以根据顾客日常的消费情况,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顾客的消费水平,给出一个“既让顾客可以接受又不显得太贵”的价格,进而控制消费者的消费走向,“杀熟”就是如此。相反而言,面向多如瀚海的网络商家,顾客缺乏全面的识别能力,往往受制于习惯性购买行为。当网络商家“悄悄”调整价格时,老顾客也就难以察觉,商家的盈利空间也就大了。 不过,在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没有哪一款APP能提供不可替代的优质服务,没有哪一种服务能令消费者长期驻留,“杀熟”行为也不可能永远不会被察觉。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价格变动是实的不是虚的,大数据能隐蔽一时,却不能改变事实。
 
    在海量的消费者中,当少数人察觉猫腻之时,而舆论上的批判也会蜂拥而至。“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在网络时代亦是如此。当杀熟行为被发觉时,也许不会令老顾客在一瞬间消失,却也会使促使他们转变成“新顾客”,通过各类方式隐蔽其消费情况,商家采集的数据不真实,大数据服务也会走向误区。而缺少了固定客源,商家又何谈发展和前进。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们靠近,其拥有的去中介化特性,让不少中介商感到阵阵不安,旅行服务网站也是其中之一。而将区块链运用到网络经济当中,能令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直接对接,中间商对价格的修改“一目了然”,届时也不会有一点“杀熟”的机会,“杀熟”的网络商家也会被时代所淘汰。
 
    当然,“杀熟”问题的出现,也说明我们在价格监管上,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用大数据“杀熟”,也是明显的一类价格歧视行为。对此,《价格法》的第七条与第十四条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我们的价格监管机构不能坐视不理。相应的监督法规必须及时跟上,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规范,限制网络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恶意操纵价格,让大数据服务能立于阳光之下,才能避免技术发展走向欺瞒消费者的歧途。
 
    华图解析:按常规来说,商家一般都会对熟客区别对待,给予优惠价或特殊服务,以笼络客户的心。然而,一些网络公司却利用大数据“杀熟”,而且这种行为,显然在行业内已不是秘密。坦白说,这事并不值得意外。俗语说,买的没有卖的精,看人下菜碟一直是商业世界的常态。
 
    其实,商家溢价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种溢价是否公开透明。如果老用户普遍支付高于“正常价格”的金额,甚至越是老用户价格越高,这显然背离了诚信原则,辜负了老用户的信赖,到头了,只会让消费者对商家失去信任,从而错失更多的消费者,最终伤害的反而是商家自己。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421联考面试热点:柯基犬被摔死,警示了谁?

今年初,成都女孩小吴的爱犬丢失,疑是收养者索取酬金不成后将小狗丢下楼摔死,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个事件有了新进展:捡狗一方的当事女子何某某,因利用网络发送威胁、恐吓信息威胁他人人身安全,被行政拘留7日;狗主人吴某某等4人因利用网络散布他人个人私密信息,被行政拘留7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