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文化

公务员面试热点:在这段历史中,习近平为何提起这三个人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新华网记者 黄玥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多次赞扬他们,中国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谁?有着怎样的故事?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图文故事为您讲述。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3年前,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讲话时提到了3位国际友人:约翰·拉贝、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约翰·马吉。
 
    习近平这样评价他们:
 
    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
 
    他们中有德国的约翰·拉贝、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的约翰·马吉等人。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被习近平念念在怀的这三位国际友人,在南京大屠杀这场劫难中都有哪些帮助中国人民的故事呢?
 
    约翰·拉贝 为20多万中国平民提供避难场所
 
    德国人约翰·拉贝曾于1908年至1938年在中国工作30年,从青年到壮年,从北京到南京,他的孩子也在中国出生。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京,制造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惨绝人寰的血案。在那个危急关头,拉贝联络了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
 
    《拉贝日记》详细记录了大量南京大屠杀的内情,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1950年拉贝病故。1996年12月,尘封了近60年的《拉贝日记》由外孙女莱因哈特夫人奉献给了世人。
 
    拉贝一直被中国人民铭记感恩,中国人把他当做“活菩萨”“南京人的救星”,在南京,还专门为他建立了拉贝墓园和纪念馆。
 
    习近平曾在多个重要场合赞扬拉贝,包括他2014年访问德国时的一次重要演讲和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重要讲话。
 
    “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上这样表达。
 
    2015年9月,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受邀登临天安门城楼观看盛大阅兵式,真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爱。阅兵前一天,他还在人民大会堂从习近平手里接过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
 
    托马斯把奖章视为“巨大的荣耀”。他说,这份无上荣耀,也归功于他的祖父——“中国辛德勒”约翰·拉贝。
 
    贝恩哈尔·辛德贝格 插丹麦国旗阻日本人进难民区
 
    《拉贝日记》中写了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的故事,辛德贝格因此而被人熟知。
 
    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26岁的辛德贝格在南京江南水泥厂工作。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每天都耳闻目睹日军的暴行。
 
    有一次在码头,他看到日本士兵疯狂地虐杀9名被绑在一起的中国码头工人。日本士兵砍下中国工人的手臂,随后把人推下黄浦江,只因想看看没有手臂的码头工人是否还能游起来。
 
    辛德贝格再也不能沉默。那天,他发现“其他数千名无辜的码头工人都遭遇了同样的命运”。他后来写道:“我们难以控制内心的愤慨。”
 
    他利用外国人的身份,在水泥厂周围插丹麦国旗,庇护了约2万名中国难民。他还用照片和信件记录了当时日军战争犯罪的事实,向国际社会传播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1938年3月,在日军逼迫下,辛德贝格离开了南京。
 
    “他从来没有坐下来和我谈过南京大屠杀,但我认为那是他一生的创伤。因为当生命中遭遇了特别悲惨的事情时,你反而不会对别人讲起,因为这太难讲起。”辛德贝格外甥女玛丽安娜曾这样对媒体说。
 
    玛丽安娜为舅舅栽培一种特殊颜色的黄玫瑰,将其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2014年,玛丽安娜受邀出席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她带了7束辛德贝格黄玫瑰赠给了纪念馆等有关方面。
 
    如今,南京和平广场里坚强地盛开着这样的黄玫瑰。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曾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在和平广场亲手插上一支黄玫瑰。
 
    在201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谈到了辛德贝格的事迹。他说,丹麦的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中千方百计保护中国难民。
 
    中国人民惦记着辛德贝格。“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不仅是为了怀念辛德贝格,它更象征着和平的愿望与永恒的纪念。
 
    约翰·马吉 炮火中摄录105分钟日军暴行
 
    “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习近平坚定有力的话语,与民族的历史和尊严站在一起。
 
    “沿太平门至龙潭的公路干线,在10英里和12英里距离之间80%的农民房屋被烧;逃到乡间的城市老妇被打死;反绑的中国士兵被日军处决后扔进水塘;四川籍士兵的尸体横陈路上……”
 
    这就是揭露日军暴行的有力铁证,是美国人约翰·马吉用16毫米摄像机秘密拍下的105分钟画面,成为那场浩劫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动态影像。
 
    1912年,传教士约翰·马吉被派中国南京德胜教堂工作。在南京期间,他亲眼目睹侵华日军的滔天暴行,善良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感到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痛苦。
 
    马吉在日记中写道:“过去的一个星期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过日本兵是如此的野蛮。这是屠杀、强奸的一周。我想,人类的历史上已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发生过如此野蛮的事了……”
 
    他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4盘放映长度达105分钟的真实史料,这些镜头之后被编辑制作成纪录片,并公之于众。
 
    很多人看完这部片子感到震惊,里面惨不忍睹的镜头让人呕吐、难受,侵华日军的暴行遭到了世界舆论的谴责。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马吉勇敢地出庭作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松井石根等战犯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曾多次被日本否定、无视,而约翰·马吉拍摄的画面,是最有力的抗辩。歪曲和掩盖历史的伎俩,在历史铁证面前,永远是苍白无力的。
 
    正如习近平强调,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2015年10月10日,包括约翰·马吉拍摄的影像在内的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作为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手史料,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那段不容抹杀的惨痛记忆,唤起了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相关
 
    对于这段历史,习近平这10句话必须铭记
 
    1.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2.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3.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
 
    4.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5.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6.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
 
    7.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8.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9.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10.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媒体
 
    南京大屠杀80周年:勿忘人性“至暗时刻”
 
    在纪念每一个人的悲剧的时候,我们才能防止悲剧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0年前,在长达40多天的日子里,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以惨绝人寰的手段,血腥屠城,30多万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惨遭杀害。受害者中,还有不少来自其他省份的难民,以及被野蛮对待的外国人士。
 
    这些年来,随着亲历者日记、口述实录等不断发现,那段历史的细节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并被不断完善、丰富。而新近发现的史料也证实,“南京大屠杀”一词在当时即已多次见诸报端成为固定提法,并与奥斯威辛集中营等相提并论。那是一段让人不忍直视的惨痛历史,也是一段让人激愤的历史,每每触及,每每落泪。
 
    眼下,乔·赖特执导的传记历史片《至暗时刻》正在国内上映。在影片中,英国首相丘吉尔面临着历史性的选择,是向纳粹妥协投降,还是团结人民奋起抗争?历史当然不能假设,但置身于特定时空情境之中,在那个人类历史的至暗时刻,选择放弃什么、坚守什么,并不轻松。但也正是本着对人性的信仰,丘吉尔做出他的选择,文明社会做出了选择,人类社会终于走过了又一个幽暗时刻,走向了光明。
 
    同样,1937年那个冬季,无疑是南京建城史上最悲惨的时刻,那也是人性的至暗时刻,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至暗时刻。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个纯熟的现代民族国家,但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没有给这个民族带来安宁,反而是一次次无限膨胀的扩张欲望,而且,给邻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现代文明社会,基本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对个体和人性的尊重。即使战争再怎么惨烈,但不杀平民、战俘,保护老幼病残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已经确定为现代文明底线。在“南京大屠杀”的那一至暗时刻,一个以较早进入现代化自居的国家却完全丢失了现代文明的核心原则。日本侵略者不仅把屠刀伸向普通平民和老幼,更是以此为乐为竞赛,灭绝人性,恶行令人发指。
 
    阿多诺说,“奥斯威辛之后不再有诗”。南京大屠杀在东方在更早的时候,就展示了法西斯的反人类的兽性本质。这也呈现了现代性最黑暗的一面。
 
    但疯狂的、“无差别”的杀戮,非但没有让中国屈服,反而激发出全民的抗争精神,并最终汇聚成不可阻遏的历史洪流。这既是一种人类的大势,也是一种历史潮流。在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强调人性与文明的价值,本身就是力量的源泉。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一再证明,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都要高扬人性的高贵。不明了这些,一味迷信实力、崇拜杀戮,只会让现代文明图具躯壳而缺乏持久进步的内核。日本军国主义对南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无可抵认。不管现在有些人是出于什么理由,还是什么原因,以所谓统计上的具体的死亡人数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都不过是掩耳盗铃,都是拒绝面对历史和人性的拷问。
 
    构建一个和平、安全、繁荣、开放的美好世界,需要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唯如此,才能达成共识、表达立场。从2014年设立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开始,在记取战争教训方面,我们在渐次丰富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城市记忆。在纪念每一个人的悲剧的时候,我们才能防止悲剧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就是保护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也有能力维护和平。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真诚地希望,勿忘历史,尊重人性,珍惜现代文明成果,永远不要再重现那样的至暗时刻! (新京报)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下一篇


Error page: /htmm/makehtml_archives_action.php?endid=1832693&startid=1284899&typeid=11987&totalnum=4017&startdd=1720&pagesize=20&seltime=0&sstime=1577337851&stime=&etime=&uptype=&mkvalue=0&isremote=0&serviterm=
Error infos: You have an error in your SQL syntax; check the manual that corresponds to your MySQL server version for the right syntax to use near 'LIMIT 0,1' at line 1
Error sql: select id,typeid from dede_archives where id= LIMIT 0,1;


Error page: /htmm/makehtml_archives_action.php?endid=1832693&startid=1284899&typeid=11987&totalnum=4017&startdd=1720&pagesize=20&seltime=0&sstime=1577337851&stime=&etime=&uptype=&mkvalue=0&isremote=0&serviterm=
Error infos: You have an error in your SQL syntax; check the manual that corresponds to your MySQL server version for the right syntax to use near 'and id > LIMIT 0,1' at line 1
Error sql: select id,title,description from dede_archives where typeid= and id > LIMIT 0,1;

没有了
返回首页返回列表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