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公务员面试热点:“官告民”控辍保学,值得点赞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官告民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云南首例因辍学引发的“官告民”案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啦井镇新建村公开审理。啦井镇人民政府将5户学生家长告上法庭,要求依法判令学生家长立即送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法庭调解后,双方当场就学生返校时限、共同劝导事宜等达成共识(12月5日《中国青年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燕赵晚报高亚洲:在这起“官告民”官司之前,当地政府还采取了敦促、动员、批评、教育等方式,在未取得明显效果之后,才诉诸法律。这样的渐进过程,体现了法律的托底价值。
 
    据悉,在经法庭调解后,双方当场就学生返校时限、共同劝导事宜等达成共识。这是“控辍保学”的法治成功。当然,其意义远不在此,这还是一次生动的法治常识普及过程。
 
    当地政府以原告的身份,把几户村民推上被告席时,看似不和谐的“吃官司”,却也把政府与村民的身份置于平等的位置,这种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不仅仅把“控辍保学”拉回到法治解决的范畴,同时,也是对村民们的一次法律常识普及——依法保证自己的子女按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是他们的法定责任。对村民而言,认识到和政府是平等的法人关系,维护个人权益,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而对地方政府来说,通过一次公开的法律实践,在对等的“官告民”过程中,也是一次对自我角色的检视,除了要依法履行监管责任之外,还必须从扶贫、改善教育质量等方面,履行政府应有的治理职责。
 
    @法制日报何勇海:因辍学引发“官告民”的诉讼,目前在云南是首例,在全国恐怕也不多见。有人或许要说,孩子辍学不全是家长放纵或家庭贫困所致,不全是家长的责任。确实,《光明日报》最近的一篇报道称,教育部基教司相关负责人判断,因厌学或学习困难辍学的学生可能占到辍学学生的60%以上,厌学或学习困难取代贫困成为辍学首要原因。但家长仍有义务阻止孩子辍学,对有辍学之念的孩子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认识到上学对个人前途与家庭幸福的重大意义,而非漠视、放纵孩子辍学。现实中不少家长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以读书无用论影响孩子,其实也是孩子辍学的根源之一。
 
    政府也有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政府这种义务,应体现在对义务教育法相关条款的宣传普及,对家长侵害子女受教育权等行为责令改正乃至行政处罚。当这些手段都不管用时,就有必要动用诉讼这一利器了。啦井镇政府因部分孩子辍学而“官告民”,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做法。
 
    当然,政府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除直接控制学生辍学、落实好免费教育等惠民政策外,还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补齐教育短板,比如吸引并留住优质师资,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认为自己根本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好大学,经过漫长上学,投入高额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说,保障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是让其逐渐衰退,对于“控辍保学”至关重要。正如一专家所说,义务教育就是我国学生的起跑线,必须公正。
 
    @中国青年报李一陵: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让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诉诸法律之前,当地政府多次对被告进行敦促、动员、批评、教育,但是被告方始终拒绝将子女送进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把家长告上法院,实属无奈,当然也是有理有据。
 
    目前,我国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据统计,2016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而2014年、2015年分别为92.6%、93.0%,虽然巩固率逐年提高,但增速已经在放缓。越到最后关头,巩固率的提高也就越难,要实现2020年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恐怕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提出要避免因贫失学辍学,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辍学,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辍学,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控辍责任。通知为“控辍保学”工作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首先是政府要履行补短板、控底线的职责,通过精准确定教育扶贫对象,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解决好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在通过宣传、劝导等方式引导贫困家庭认识到教育的意义的同时,更要通过科学布局农村学校、改善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初中普职教育相融合等实实在在的措施提高民众对教育的信心,让他们看到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做扎实,“官告民”等法律手律才能更容易获得民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实现“控辍保学”目标的根本之道。
 
    @解放网符向军: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普及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政府部门的应尽职责。今年7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 更为“控辍保学”,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控辍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
 
    出于贫困、“读书无用论”、教学质量不高等的影响,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家长容易失去对教育的信心,宁可子女尽快打工挣钱,也不愿“浪费时间”送其入学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导致一些地方失学辍学情况突出,地方政府自当守土有责,做好相关解释、教育、敦促、动员和政策惠学工作,并明白“扶贫先扶智”的道理,把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相关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诉诸法律,把失学辍学孩子家长告上法院,虽是最后的无奈之举,也是尽职尽责表现。既能体现政府部门的良苦用心,也能借助庄严的法庭、严肃的法律,以及法官的法治宣传,促使家长明白其法定义务,唤醒其教育抚养孩子的责任心,进而自觉自愿送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该案最终由法庭调解,原、被告当场就学生返校时限、共同劝导事宜等达成共识,无需强制执行,让这起“官告民”诉讼圆满结案,凸显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政府责任所在,这也是该案的法治意义体现。
 
    @东北新闻网储旭东:平心而论,没有哪个政府部门愿意把老百姓告上法庭,但若是遇到执法受阻、行政障碍,却又不适用强制执行手段时又该如何?不少政府部门出于无奈,往往会选择“就此作罢”“任其发展”,尤其不少案例还都涉及别人的“家事”,没必要管得太多。但也有一些执着的政府部门在为此想办法、找对策,毕竟每一个司法行政中遇到的“堵点”,都是我们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点、阻碍。怒江啦井镇政府“官告民”的实践可谓是一堂生动的司法课。
 
    正如被告家长反映,此前法律意识淡薄,并且受到“读书无用论”影响,“如今吃上官司才知道,不送娃娃去上学违法”。当然,我们对“官告民”的关注点无需过度纠结审判的结果如何、达成调解的内容是什么,仅仅是提升群众的法律观念、优化社会的法治思维、明悉自身的法治责任等方面,意义都很重大。有益的“官告民”行为,正是借助司法的严肃性、审判的震慑性,给一些法制观念匮乏的老百姓进行深度普法、切身教育,这无疑可以对新时代法治文明的不断强化发挥出很好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官告民”对加强新时代法治文明有着卓越的“里程碑”意义。我们各级政府部门不妨对无视法律、累教不改的违法行为,多一些“官告民”的有益尝试,这不仅符合“法的精神”的新要求、新期待,更有助于推进全民普法、提升法治文明、完善司法体制,让学法、懂法、遵法、守法成为人们的本分、常识,融入思想理念、融入日常行为。当然,“官告民”是手段、是教育、是感化,终究不能替代应有的社会治理、社会服务。意识理念的短板、不足可以用“官告民”这样的“司法教育课”来完善,而加大普法教育、强化精神文明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共同提升。终有一天,当我们主动将“官告民”方式“束之高阁”的时候,也标志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上升到新的高度、达到新的层次,想必这也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期待、共同的愿景。
 
    华图解析:相较于多见的“民告官”诉讼,这起“官告民”案件显得别具一格,除了身份的转换,更在于引发诉讼的原因,啦井镇政府认为学生辍学,家长没有尽到责任,损害了子女受教育权,在沟通未果的情况下,又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给当事村子开了一场教育普法会。
 
    有人认为,镇政府是多管闲事,其实,根据《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进行专门立法,除了明确父母及监护人的法定责任外,也从权责层面,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职责——保证辖区内适龄孩子及时接受义务教育。今年七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在“控辍保学”中的责任。
 
    可以说,此次“控辍保学”是治理方式的一次革新,是依法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辍学问题,政府除了要依法履行监管责任之外,还必须从扶贫、改善教育质量等方面,履行政府应有的治理职责。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公务员面试热点:“官告民”控辍保学,具有积极意义

近日,云南首例因辍学引发的“官告民”案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啦井镇新建村公开审理。啦井镇人民政府将5户学生家长告上法庭,要求依法判令学生家长立即送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法庭调解后,双方当场就学生返校时限、共同劝导事宜等达成共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