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文化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伴郎灭火器喷伴娘,恶性“闹婚”何时休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热点,伴郎灭火器喷伴娘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在广东省开平市发生了一起“野蛮”婚闹。几名伴郎趁着往新娘房内递红包的时候,将一名伴娘拉出屋外。最开始是往伴娘身上喷彩带,但最后竟然拿起干粉灭火器,往伴娘身上喷,所幸无人受伤。(2017年11月20日 中国新闻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中国江苏网张洪泉:结婚是一个人一生的大事,不吵不闹不热闹,在很多地方,结婚现场冷清往往会被人认为是为人不好,没人捧场。于是,很多家庭在婚礼前,就开始筹划如何闹婚,于是同学、兄弟和乡亲们就成了婚闹的主力。被闹的对象,从伴娘、新郎的父母,到新郎的众家人,从一般的小打小闹,演变成大闹,甚至是闹剧、是犯罪。曾看到有一次,新郎的父母被化妆成骡马,在一些人拿着鞭子驱赶下,一步一拐的用力拉着一辆新轿车。
 
    或许有人说,我家的婚礼真没有找人来闹,那些闹婚的都是关系好的朋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其实,那些来闹婚的不仅仅是捧场,更是来“报仇”的。当年你把白菜帮子、臭鸡蛋丢在新郎新西服上,还将新郎的衣服扒掉,大冬天的只剩下一个短裤,绑在树上,或者吊在车门上,看起来很开心,很过瘾,但那种刺激,新郎都记在了心里,出来混的迟早要还回去的。
 
    尽管婚闹层出不穷,但更多的家庭还是按着传统的方式结婚,文明、礼貌、低调有内涵。出现这些婚礼,彰显着家庭教育、家族文化,传达着家族和双方父母、朋友对婚姻、对家庭、对社会的认识。北宋的苏东坡有个好友叫张先,八十岁了娶了个十八岁的小妾,在现在看来属于比较牛X的“老牛吃嫩草”,苏东坡送诗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苍苍白发的老爷爷面对一个黄花闺女,一个“压”字妙趣横生,绝对比那一揽子臭鸡蛋的婚闹更有意思。
 
    当然,凡事有度,过度婚闹不好,不代表婚闹就差。古时男女结婚因媒妁之言,男女从不见面,闹婚是为了让男女增进熟悉度,而如今基本都是自由恋爱,婚闹已经大不需要了。如果地方有婚闹的习俗,在婚闹设计上,尽量考虑道德和法律,以及对方的接受度,从而保证婚礼和谐、健康,这才是大家应该考虑的。
 
    @淮北文明网淮中游:拿干粉灭火器往伴娘身上喷的婚闹行为,看似是在给婚礼添喜庆、讨彩头,实则不能排除某些参与者“阴暗”“自私”的心理,这样的婚闹尽管渲染了婚礼的喜庆气氛,但却给别人造成了一定伤害。如此婚闹,不仅有胡闹之嫌,更有逾越道德底线之嫌,此种婚闹不足取更不值得提倡。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对“野蛮”的婚闹并不欢迎,就连一些举办婚礼的“新人”及其家庭也对其颇有微词。但尽管如此,制止野蛮“婚闹”却一直没有摆上日程,一些“野蛮”的婚闹时不时进入人们视野,引起人们热议和声讨。何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在笔者看来,一方见面在于人们还没有将“合理”的婚闹和“野蛮”的婚闹区分开来,简单认为取消“野蛮”的婚闹就是“拒绝”婚礼的喜庆氛围,就是将人们的“好意”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在于政府及有关方面还没有对“野蛮”的婚闹进行“亮剑”,制止“野蛮”的婚闹仍处于社会呼吁的层面,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环节。以上两方面,致使人们对“野蛮”的婚闹敢怒敢言却不敢采取措施抵制。
 
    “野蛮”的婚闹不是小事。一些“野蛮”的婚闹不仅会让人感到难堪,更有可能伤及他人身心。比如媒体曾曝出的个别涉嫌猥亵新人的“婚闹”,就有逾越法律界限之嫌。而类似婚闹如此“闹”下去,不知有多少人会“对簿公堂”“诉诸法律”,让好好的“喜庆事”变成“伤心事”。
 
    综上可见,是时候对“野蛮”的婚闹说不了。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野蛮”的婚闹引起高度重视,从移风易俗的角度加强对民间婚嫁行为的引导,让民间的婚嫁行为尤其是婚闹更文明、更合乎规范。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对参与“野蛮”婚闹者进行强制管控,区分“野蛮”婚闹造成的不良后果和性质,该公开曝光的公开曝光、该启动法律程序问责的坚决依法进行问责。只有如此,“野蛮”的婚闹才可能画上“句号”。
 
    @中青在线: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足以为我们敲响警钟。这些恶性“闹婚”事件再次证明,某些陈规陋俗,绝非无伤大雅的小事,而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闹婚”陋俗受到伤害的人绝非偶然的个案,在这种情况下,移风易俗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应该被视作一件避免更多人受伤害的社会要务。
 
    移风易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改变一项根深蒂固的陋俗,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巨大的努力。事实已经证明,在“闹婚”这个问题上,仅靠公愤或舆论,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有必要拿出法律的武器,严惩那些在恶性“闹婚”事件中涉嫌违法犯罪的人,以此树立起文明婚俗的权威和标杆。
 
    在以往的新闻之中,我们常常看到“受害者与闹婚者达成谅解”的陈述,参与婚礼的人之间,难免沾亲带故,出于人情的考虑,很少有人会拒绝谅解,而一旦双方达成所谓的“谅解”,闹婚者往往就不会受到追究。人情如此,无可厚非,但过多的“人情”,也纵容了那些借着婚礼,肆意作恶的“闹婚者”,给陋俗制造了生存的空间。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恶性“闹婚”事件中最常见的猥亵与伤害,都并非“不告不理”的亲告违法犯罪行为。法律的及时介入,会有效制止恶性“闹婚”事件,同其中涉嫌违法犯罪者的严惩不贷,也会对他人产生警戒。改变观念与法律惩处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改善陋俗。
 
    @长江网万斌:近年来,恶性“婚闹”现象屡见报端,轻者婚礼受阻,重者人员受伤,甚至酿成危及生命的惨剧。当我们频频发出严厉谴责时,也应反思:恶性“婚闹”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传统婚俗理念提供了恶性“婚闹”的深厚土壤。不少长辈鼓励年轻人捧场闹婚,认为没人闹婚不喜庆,甚至不吉利。这一做法极大纵容了“婚闹”行为,好事者变得肆无忌惮、变本加厉。于是,一起起恶性“婚闹”频频上演。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在不少恶性“闹婚”事件里,闹婚者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陈规陋俗”的范畴,有违法犯罪之嫌。高举灭火器袭击伴娘的人明显已经涉嫌过失伤害,甚至故意伤害。无独有偶,今年6月,伴郎胡某和陈某在西安市参与婚庆活动途中,在一台婚车后排座位处,对伴娘进行搂抱、袭胸,也已涉嫌违法。但参与婚礼的人,难免沾亲带故,出于人情考虑,很少有人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闹婚者往往就不会受到追究,也纵容了那些借着婚礼,肆意作恶的“闹婚者”。由此可以看出,追责机制不健全给恶性“婚闹者”制造了生存空间。
 
    移风易俗是一场制度的变革,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严肃追责,严惩因恶性“婚闹”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失和违法犯罪者,为文明“婚闹”提供法治保障。但它更是一场思想的变革,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社会公德,践行文明风尚,消除恶性“婚闹”滋生的土壤,让文明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北京晨报:必须强调,作为一种传统风俗,闹婚应多些对优良传统的弘扬、少些对公序良俗和法律的破坏。对此,相关部门一是应加强宣传引导,促进移风易俗。就像之前结婚、过春节放鞭炮那样,随着持续的宣传和一些地方禁放鞭炮的强力工作,如今已经大有改观。二是不能姑息迁就,只要闹婚事件的受害人要求追责的,就应严格追究涉事人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形成闹婚不能胡来,闹婚风俗不是违法挡箭牌的社会意识。
 
    华图解析:结婚本是件幸福的事,婚礼更是见证幸福的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亲友的祝福。新人喜结连理,亲朋好友自然要前来祝贺并笑闹一番,这本是人之常情,也是许多地方固有的婚礼习俗。但令人遗憾并且尴尬的是,近年来,各地闹洞房“过火”的事情却屡屡发生,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原本是为了让婚礼更热闹更喜庆,如今却变了味道,伴娘成了被闹的主要对象,伴娘被猥亵的事件频现报端。从闹新娘到闹新郎,再到闹伴娘,有的还闹起了公公婆婆。从捆绑灭火器、扔鸡蛋到扒光衣服游街,这些五花八门的奇葩闹洞房闹出了许多不愉快,甚至还闹出了人命。
 
    毋庸置疑,传统的闹洞房讲究热闹有趣,可以使双方亲友熟络起来,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但如今,那些违背当事人意志的“耍新人”“耍伴娘”等行为,应该坚决予以反对并摒弃。第一,作为闹洞房的成年人应加强自律和个人修养,不要把风俗当成猥亵伴娘的合理借口,哪怕只是为了烘托喜庆气氛,也不允许跨越法律的边界;第二、那些当伴娘的成年人更应吸取教训,面对一些毫无下限的“婚闹”,要及时制止勇于说“不”,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不向权势和丑陋习俗妥协;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管理者的角色,积极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提高民众社会公德,让民众能够知法守法;与此同时,还应该出台一些规范措施,制定相应法规规范,对背离文明的婚闹,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该追究的决不能不了了之,以此来守住文明、法律的底线。
 
    婚姻仪式充分显示了人们对婚姻的尊重,同时也见证了一种家庭责任的建立。相信随着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努力,恶俗的婚闹会逐渐减少,文明结婚是必然趋势。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新娘结婚不要彩礼,回归婚姻的本真

与农村一些“天价彩礼”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河北河间一新娘打破世俗枷锁,结婚不要新楼房、不要一分钱彩礼,她的做法在当地“朋友圈”刷屏。河间市委领导闻讯后也给这对新人点赞,并送上新婚礼物和祝福。(新华网11月20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