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学生伤害教师致死,根子在谁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热点,学生伤害教师致死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记者12日从湖南沅江市委宣传部获悉,12日下午4时许,沅江市三中发生一起学生伤害教师致死事件,目前犯罪嫌疑人罗某杰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11月13日 中国新闻网)
 
    11月12日,47岁的中学班主任鲍方在办公室被刺26刀死亡。行凶者是鲍方所带实验班的学生罗某,16岁的罗某平时成绩不错,曾经多次在班上考第一名。根据湖南省沅江市通报,发生在沅江三中的这起案件,系因两人在办公室发生争执。在此之前,罗某曾对鲍方布置的作业产生抗拒。据了解,该生在校时成绩很好,“是他们班的第一名”(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高路:相比于别的同学,他是最容易感受到老师温暖的学生,可他却成了对老师下手最重的学生。为什么这么亲密的互动竟然没能换来当事学生的手下留情,这实在值得深思。也许正是这种表面上的亲密和谐,掩盖了问题,在悄无声息中埋下悲剧的引信。
 
    在刚夺走班主任的生命,愧疚占满内心,往事一点点涌上心头的时候,学生还说了“我不觉得班主任对我多好,对他也不了解。”这么一句话,这至少说明,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是不够的,两个人貌似很亲密,却如同走在不相交的两条路上的陌生人。老师以为是为学生好,而学生则认为是对自己的干涉。
 
    更重要的是,这种师生间的感情,在老师看来是师生情谊,是尽老师的责任,但在分数论的背景下,也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为对成绩的追求。老师很严厉,在一所偏远中学,高考成绩几乎是他们唯一能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是他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机会,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难免对尖子生严格了一些,也格外关照一些。在为感情、为兴趣和为成绩之间,有些学生就失去了判断力,对于老师的好不仅不感恩,相反,还认为这是老师应该做到的。被错误认识扭曲的学生于是一言不合举刀相向,用26刀亲手毁掉了老师,也毁掉了自己。
 
    两个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分道。罗军将以受到法律严惩的方式承担自己的恶。而社会的思考却没有停止,分数无疑是最有效率的教学,但也是相对简单粗糙的教学。分数抹去了个体的差异,也抹去了教育的差异。受教育者已日益多元化,不能以一个标准去要求有不同追求的人。也许,牺牲一点效率,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松一松分数的弦,教育才能卸下沉重的负担。
 
    @中国青年报李一陵:据了解,这所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省重点中学,特点之一是“生源条件较差”,这些主要来自农村的学生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就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而在一个封闭式管理的环境内,如果压力长期得不到纾解,便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尽管如此,我并不想由这起“弑师”案引出对应试教育批评的陈词滥调,批评学校不人性的管理。虽然今天,高考成功并不再意味着人生的飞跃,进入大学之后,农村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可能会更大,但高考仍然是他们改变命运轨迹的重要途径。要想在高考中取胜,只能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学生也许苦不堪言,但他们只要不放弃高考,就没有太多的选择。学校的管理方式虽然严格,可是类似管理模式在很多高中学校不过是大同小异,沅江这所高中并不显得另类。
 
    短时间内摆脱应试教育模式,让高三学生从此没有升学压力,都是不现实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农村学生,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处境上只会是更加不利。我们能够做什么?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只能呼吁学校学会为学生减压,在帮助学生沿着现有路径实现大学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情绪释放服务,避免类似悲剧发生。希望这生命的代价,能够带来改变。
 
    @中国网田小典: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生权益的充分保护,已经严格杜绝了教师体罚学生等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学生受到伤害。同时,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来讲,“春天”到来了:老师敢打一下,自己就可以上教育局告状,结果就是“下岗”;要是单纯的语言说教,还能给点面子,左耳进右耳出,过后还犯;要是看你不顺眼,就跟你来个主动出击,骂你了你也不能还口呀,大不了让家长跟你道个歉。结果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胆大,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而老师则不得不小心翼翼,万一不小心触碰了哪个学生的神经,很可能万劫不复。
 
    还记得自己幼时读小学和中学时,老师们对学生可谓苦口婆心,对那些不爱学习、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同学,严厉批评,有的挨个罚站等极为平常,后来想想,这些老师们真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管教,唯恐其“浪费光阴”。而今,对于当下的老师来讲,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只得任其“自由发挥”,如果稍微用点严厉的方式进行管教,则很可能令自己惹上大麻烦,还不如不管教为好。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诸如湖南沅江市三中罗某这样的孩子,已经发展到可以随身携带弹簧跳刀,并将可以杀死人的刀对准自己的班主任。如此恶劣行径,都是小毛病得不到纠偏,衍变出的大问题。
 
    学生伤害教师致死,拷问的是社会良心。老师们从流汗,到流泪,最后到流血,如今,连基本的生命权都得不到保障,这样的一个职业,究竟还有多少吸引力?如果老师们的人格尊严因为职业属性而不复存在,那么师道也就没有了依附空间。
 
    @正义网侯坤:只因学业问题上的小小争执,学生竟然弑杀老师,手段凶残令人触目惊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班主任狂刺26刀的少年,曾是很多人眼中的“好学生”。“老实礼貌”“成绩突出”,这是周围人对罗某的一致评价,也是许多人心目中一个“好学生”应当具备的特征。表面上看来,这样的定义似乎有其道理,但罗某弑师案的爆发却在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好学生”的定义:杀人夺命的罗某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至少绝不是一个尊重生命、心理健康的“好学生”。
 
    其实,从教育平等角度而言,所有学生都应当被一视同仁,本不应有“好学生”与“差学生”之分,但在教育实践中对于所谓“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教育手段措施差异和重视程度差别却是真实存在的。很多时候,学校和老师乃至家长,都会对“好学生”在知识学习上格外重视,而对“差学生”在行为品德上更为关注。这种区别对待很容易伤害所谓“差学生”的信心与自尊,对“好学生”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其实也容易造成潜在伤害,这就是重视了学习忽视了心理健康,关注学习多,关注情绪少。
 
    简而言之,说到“好学生”的标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成绩好”“有礼貌”“老实听话”等等,往往忽略心理健康这一重要指标。在此次弑师案中,罗某就遭遇了典型的“好学生”待遇:学校、家长、老师都对他寄予厚望,对他的所有关注都集中于学习成绩上,而疏忽了他的心理状态。几乎可以断定的是,从“好学生”到杀人弑师的变化过程中,罗某的精神心理问题累积绝非“一日之寒”,而是天长日久的焦虑与压力聚集的结果。如果平时有人能够对他的心理状态更加关注,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助其正确排解内心的焦虑与压力,他也许就不会走上这条路。
 
    近年来,校园弑师案屡屡发生,引发了社会关于教育的深度忧虑。与大多数弑师案不尽相同的是,此次弑师案的行凶者,并不是与老师势同水火的“捣蛋鬼”,也不是与老师素有嫌隙的蓄意报复者,而是被老师格外器重的“好学生”。“好学生”弑师事件提醒我们,教育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歧视成绩差的学生,亦不能高估所谓“好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心理健康状态。何况,成绩好坏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才是真正值得学校和家庭骄傲的“好学生”。
 
    @澎湃新闻李勤余:被害者鲍某生前是一位和蔼、幽默的老师,小罗是一名成绩优秀,“很老实”的学生。事先并无发生凶案的征兆。相反,作为班主任的鲍某对小罗的学业甚为关心,而小罗对此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感,并称“不了解”鲍某。因此,不少评论者将悲剧归咎于“我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评价标准有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一种意见是教师的“育人工作落后”。小罗的成绩足以上重点大学,但他自己只想考普通二本,因为他向往的是“轻轻松松的生活”。于是,部分评论者认为鲍某未能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在替小罗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这种压力,最终使小罗走上了绝路。
 
    其次,小罗与鲍某之间本无深仇大恨,只是因为小罗抗拒鲍某布置的作业,后者通知了家长而感到恼怒。在铸成大错后,小罗已深感后悔。这充分证明,小罗在性格中存在缺陷,不能控制自身情绪。如不改变,即使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小罗是否就能如愿过上轻松的生活?恐怕无人能够断言。完全用教育缺陷解释小罗的冲动,恐有本末倒置之嫌。
 
    重知识传授、轻心理辅导,也是弑师事件暴露出的一大问题。正如校方所介绍的,学校已经多年没有配备心理老师。以我的任教经历来看,这并非个例。而且,即使在中学里安排心理老师、开设相关课程,其发挥的作用能有多大仍然存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愿意主动向心理老师求助的学生并不多。因为传统观念里,咨询心理老师就等同于心理有问题。要让学生敢于倾吐心中的烦恼,绝非配备几位心理老师就能做到。
 
    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现行的教育理念却有需要改进之处。本文的目的,也绝不是为一线教师叫苦。如果能给予小罗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如果能与其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如果能不以成绩论英雄,也许悲剧能够避免。但对身为一线教师的鲍某而言,可辗转腾挪的空间实在太过狭小。要彻底改变这一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
 
    华图解析:不得不说,当看到如此残忍的事件发生在一个花季少年身上时,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是痛心。想想,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因为小罗抗拒鲍某布置的作业,后者通知了家长而感到恼怒,甚至将其杀害,可以说,这种冷血与残酷,与“花季”极不相称,更让我们无法理解这种凶残与暴戾从何而来。
 
    近年来,校园暴力行为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他们这种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家庭和学校都有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们关注最多的是他们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的人格养成,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未能守住道德底线,使他们变得冷血,残酷。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有责任帮助求学者树立良好的人格修养,而非只关注分数,作为家长,更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同时社会层面也要多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引导学生走上“心灵健康之路”,这样才能防止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考面试热点:“携程亲子园虐童”,整治虐童乱象迫在眉睫

11月8日,一条有关“携程亲子园内教师虐待孩子”的新闻刷爆朋友圈,引发公众关注。随之流出的亲子园内监控视频显示,孩子们被老师扔书包、打头部、喂芥末,一名女孩被老师戳中头部后撞到桌角上。(11月8日新华社)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