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导盲犬进地铁遇“嘴罩”难题,需制度纾解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热点,导盲犬进地铁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自20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导盲犬进地铁”获得了政策上的保障。但11月3日下午,盲人徐女士在地铁金台夕照站准备乘车时,因为未按规定给导盲犬佩戴防护用具而被工作人员阻拦,双方随后发生争执。记者采访北京多位使用导盲犬的盲人发现,导盲犬当初在基地培训和目前日常工作时,因影响散热等问题,难以实现长时间佩戴嘴罩等防护用具。(11月6日《北京青年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北京青年报木须虫:导盲犬在国外早已普及,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在使用方面允许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几乎成为通行规则,并且进入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与其他公共场所相比也没有特殊的防护要求,例如日本、美国并不要求导盲犬佩戴嘴罩。这些事实上都证明了通过选育和系统训练的导盲犬,具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而且,在国内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过导盲犬对他人有威胁的事件。
 
当然,地铁有其特殊性,既要保证视残人士无障碍通行的权利,也要考虑到交通本身的安全秩序,避免导盲犬这种大型犬只对乘客产生的安全影响,在社会没有彻底消除对导盲犬只非理性恐慌情况下,保持应有的谨慎并不是坏事。像导盲犬进地铁,或许有没有嘴罩都不会影响地铁的安全,但戴了嘴罩这种有形的护具,无疑会增强其他乘客群体的安全信任感。
 
此次发生在北京地铁有关导盲犬“嘴罩”事件,地铁相关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或许显得机械与粗暴,但包括视残人士、社会、地铁以及公共管理层面,有关导盲犬安全防护的分歧仍然值得关注与讨论,而这个过程相信也是重新确立共识的过程,有利于社会各层面认识和关注导盲犬,重视视残人士地铁无障碍通行的便利。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制部门不妨加强与导盲犬专业培育培训机构的联系,听听乘客的意见与建议,对导盲犬入地铁的防护作出新的界定。如果各方都认可并包容导盲犬以通行状态进入地铁,自然是善善之举。即便还有不同的声音,难以形成一致意见,寻求公约数也不是难事,如设计出既不影响犬只导盲工作,又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器具,相信总有办法,重要的是管理不能站在被管理的对立面上。
 
@中国青年报王恩亮:我国现有的多数导盲犬出自大连培训基地,在国内,大连培训基地给出的“导盲犬不能戴嘴罩工作”的说法,是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同时,在早已允许导盲犬进入地铁等公共场所的发达国家,也没有要求导盲犬佩戴嘴罩的先例。况且,一只犬要成为导盲犬,是要通过层层遴选和淘汰的,备选犬只不仅要被审查“祖宗三代”有没有伤人及护食记录,还要看它接下来两到三年接受训练的表现,一旦暴露“恶习”,就要遭到淘汰,可以说,导盲犬的安全性相当有保障。倘若立法者在制定相关规定前对这些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然就不会对不戴嘴罩的导盲犬严加防范了。
 
幸运的是,我国导盲犬国家标准已于去年着手立项,笔者期望这起事件能够让国家在未来出台这一标准时能够对各地的立法工作有所指导,在盲人权益和地铁乘客安全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无论如何,都不该因为一个嘴罩的问题,把导盲犬和需要它们帮助的盲人乘客挡在地铁门外。
 
@北京晨报付彪:自《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开始实施,“导盲犬进地铁”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但也设定了一定的条件,即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乘坐地铁,需要出示视力残障证、导盲犬证,并为导盲犬佩戴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
 
应该看到,这一规定具有人文关怀意义,因为它兼顾了残障人士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尽管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是《残疾人保障法》赋予的权利,可真正有导盲犬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又有多少人不会将它与宠物狗相混淆?而在现实生活中,对狗狗的排斥者也不在少数,尤其是车厢内的小孩,对狗狗更显恐惧。所以,要求携导盲犬乘车带齐证件和相关用品,合乎情理。
 
但从视力残障者角度看,这一限制是繁琐的、“多余”的。正如盲人徐女士表示,“防止伤人的护具”在现实中较难实现,“导盲犬不管是在训练时还是在日常使用中都是不戴嘴罩的,因为这样会影响它们的正常工作”。此前,我国首位残奥冠军平亚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曾试着给Lucky戴过口罩,但它一直用爪子扒,很难正常工作”。毕竟,培养一只导盲犬需要两到三年,能够顺利毕业成为盲人眼睛的导盲犬,无论从性格还是工作能力上,都是可以得到公众信任的——它们没有伤人的先例,除非主人遭受到伤害,否则不会发起任何攻击性的行为。
 
显然,在公众中进行导盲犬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消除误解,还需纳入政府工作的视野,进行制度“扫盲”。尤其对地铁管理者来说,更大考验在于如何服务周到。诚然,条例中明确的规定需要执行,但这个限制是属于相对平和的,如何有效果地执行恐怕更为重要。如果一味对导盲犬说不,一定程度上说便是对盲人说不。让视力残障者更方便地出行,不能简单拿规定说事。
 
@马涤明:公共服务部门拒绝未佩戴嘴罩的导盲犬进入,有法可依;但如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导盲犬就很难进入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盲人也就无法顺利享受公共交通服务。这是否意味着,“合格导盲犬乘坐公交不受限制”的规定,有些“看上去很美”呢?实质问题是,残疾人群的特殊权益与普通人群的一般权益发生了一点冲突,这种冲突,需要通过管理者的智慧,以及公众对于残疾人的包容来消除。
 
训练人士称,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导盲犬在工作期间可以不用佩戴嘴罩,“有的国家导盲犬在1岁以前需要在嘴上系一根绳子,但这并不是口罩,狗的舌头是可以伸出来的”。嘴上系根绳子算不算“护具”,相关部门可以研究。如果能制作一种网状笼头当护具,既不影响导盲犬呼吸,又能让他人有安全感,是否更好?如果地铁能够为盲人指定车厢,带小孩、怕狗的乘客就可以避开导盲犬,是否也是一种办法?
 
公共部门、残疾人服务机构还可以多作一些宣传工作、“科普”一下,让公众知晓导盲犬不同于其他宠物狗,不会咬人;教育小朋友对残疾人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小动物以爱心相待,从小养成关爱包容特殊群体的品格,“怕导盲犬”的问题或许就不至于那么严重了。
 
公共服务部门更应该在完善服务、加强管理上做足工夫,不宜以避责心态对待残疾人士的特殊问题。如果做好安检和相关的宣传与防范工作,应该不难找到导盲犬与公众安全感之间的平衡点。
 
华图解析:大家都知道,导盲犬和警犬一样,是辅助特定人群工作或生活的功能性犬只,对于视力残障人士来说,导盲犬就是他们的“眼睛”,是他们黑暗中的“引路者”,也是他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伙伴”。
 
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导盲犬出现在公共场所,是否会对一些儿童以及老人在内的人群带来恐慌,尤其是在地铁上,人群拥挤,势必会加大这种恐惧。因此,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应当出示视力残障证件和导盲犬证,导盲犬应当佩戴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那么问题来了,导盲犬佩戴嘴罩,会导致其嘴巴上的汗腺不能散热,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反而造成安全隐患。
 
此次发生在北京地铁有关导盲犬“嘴罩”事件,或许工作人员的做法有点简单粗暴,但是,说到底,如何保障残疾人群出门更方便,除了要提高全民文明意识外,最根本的是法律要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帮助,打破导盲犬常遇到“车难乘、门难进”等阻碍,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环境,享受舒适的生活,以及人们的关爱。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公务员面试热点:“上班22天连休8天”不要忽视其副作用

每月有一次8天长假,但代价是要连续上班22天。近日,贵州省清镇市的一项工作时制改革试点广受关注。当地宣布,从11月1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将用半年时间,在全市9个乡镇部分岗位试行这项工作。当地表示,试点旨在打好服务“时间差”,解决群众特别是“上班族”等由于时间关系办事难的问题。(11月6日《南方日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