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对“代驾碰瓷”要严打严防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热点,代驾碰瓷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看到新闻上最近出现“代驾碰瓷”事件,杭州的单先生恍然大悟:自己之前和朋友遇到过的车祸,原来极有可能是一起骗局。事情是由央视前主播郎永淳引发的,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称:郎永淳酒后本来是叫了代驾,但快到目的地时,代驾借故离开,他见离家很近,就想自己开回,没想到刚开,就被一车剐蹭,对方要求私了,索赔金额甚高,郎永淳不同意,对方就报警了(11月1日《钱江晚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刘昌松:打击“趁醉打劫”,很有必要。那遇到这种情况的醉酒车主,又能否获得法律上的宽宥呢?危险驾驶罪是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新增第133条之一所规定的罪种,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由于法条对“追逐竞驾”后缀了“情节恶劣”的要求,而对“醉酒驾驶”没有这样的后缀,便有了只要达到醉驾标准就应追究刑事责任——“醉驾一律入刑”的说法。但现在看来,这种观点存在片面性。因为刑法133条之一只是分则条文,依然要受总则条款的制约。总则第13条为犯罪下了这样的定义,可简略表述为: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拿警方之前公布的代驾碰瓷案为例,王某确实酒驾了一小段路。但因为其主观上本有安全驾驶意识,客观上找了“代驾”;全程绝大部分路程由“代驾”完成,对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明显减小;其“醉驾”了一小段路的行为,也是其被碰瓷者下套所致。综合判断,王某的“醉驾”行为,应当符合“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要求,依法不应认定为犯罪。对于“醉驾”行为确属“代驾碰瓷”所致,即使法律上尚不能完全除罪,但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定罪免刑),或者从轻处罚,还是可能的。因为这样,才能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
 
@人民网蒋萌:法不外乎人情。这里面的人情,不是拉关系、走后门那种人情,而是说法律不会超出世道人心与公众惯常的是非认知。所以,在制定有关法律时,必须充分考虑法律的严谨性以及社会的多面性。即便如此,透过“代驾碰瓷”,还是能够看出法律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反而成为敲诈勒索者的“工具”,这无疑有违法律秉承的公平正义、惩治邪恶的初衷。因此,如何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显然考验着执法者的智慧。就“代驾碰瓷”而言,车主一没有主观恶意,二是被人设套陷害,三是醉驾距离很短社会危害性较小,执法者恐怕不宜以“醉驾一律入刑”论处。此外,最高法院今年5月公布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规定:“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上述指导意见,显然也是一种纠偏,是为了避免出现矫枉过正。必须指出,一个不良判例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反之亦然。若能对“代驾碰瓷”车主予以减轻处罚,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车主会更镇定,降低被敲诈的可能,敲诈图谋难以得逞,此类犯罪也会减少。
 
@法制日报刘勋: 在司法实践中,危险驾驶罪的量刑大多数都会适用缓刑,有些情节显着轻微的还会免予处罚。但是罪名成立之后,即便没有被刑事处罚,其他方面的惩戒也会让危险驾驶者望而生畏,这种畏惧甚至大过对刑事处罚本身的畏惧。“代驾碰瓷”的实施者其实就是准确抓住了危险驾驶者的软肋,尤其对于非常顾及个人形象和职业岗位的司机。大部分“代驾碰瓷”的受害人宁愿接受敲诈勒索也不愿意报警处理,这无疑是对敲诈勒索犯罪的极大纵容。可是这种无奈的选择似乎又有可以理解之处。
 
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精神,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定为犯罪。如果结合法理和情理综合评判“代驾碰瓷”引起的醉驾案,被碰瓷者如果选择主动报警,应该视为自首,就有可能符合“显着轻微危害不大不为罪”的法律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今年5月1日起在全国第二批试点法院进行量刑规范改革试点,其中明确“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如果能有不予定罪处罚的指导性醉驾案判例作为支撑,无疑会给遭遇“代驾碰瓷”受害者吃下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敢于报警。
 
“代驾碰瓷”现象的发生不能仅让受害者吸取教训了之,而是要让受害者敢于报警。不能姑息涉嫌犯罪的危险驾驶行为,更不能纵容满含恶意的敲诈勒索行为,这既是社会公众的普遍期待,也是对司法机关智慧的考验。
 
@燕赵都市报毛建国:很多人“中招”,是出于对法律的敬畏,“两害相权取其轻”,从而打掉牙齿往肚里咽。敬畏法律是好事,但有必要区分,这种敬畏到底是出于对惩处的害怕,而是出于对危害的避免。不同的认识,直接决定了行为的性质。
 
现在,“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公众看来,喝酒行为对于公共安全具有极大的侵害性,一个人更应该从公共安全和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而不仅仅因为担心被法律惩罚,从而杜绝“酒后驾驶”。换而言之,很多人其实是出于侥幸心理,认为在家门口不会碰到警察,这才选择自己驾车,进而提供了“代驾碰瓷”的机会。
 
孔子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代驾碰瓷”这个话题上,同样需要自我反省。如果当事人不是出于侥幸心理,而是坚决避免酒后驾驶,哪怕车停在小区门口也坚决不碰方向盘,再狡猾的碰瓷者恐怕也无计可施。对此,曾有警方提醒,要选择正规的代驾公司,正规的代驾公司软件上会显示代驾人员的具体信息,更有保障;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酒后驾驶,哪怕是酒后坐在驾驶室都坚决杜绝。
 
对于“中招者”来说,碰到“代驾碰瓷”确实有些倒霉,甚至还有点“情有可原”,但也应当看到交通安全意识没有完全到位,对酒后驾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甚至可以说,“代驾碰瓷”的根子还是出在安全意识上。因此,当我们谴责“代驾碰瓷”这种行为,并且希望对“中招者”区别以待时,还应该“求诸己”,反问自己在安全意识上有没有筑起一道牢固的大坝。
 
@南方网丁建庭:针对“代驾碰瓷”现象,当然需要提醒司机选择正规代驾公司,查看对方驾照,确认对方基本信息,留下对方联系方式,“不要因为过于自信或者心软在目的地附近结束服务,自己驾车”。但只有提醒还远远不够,警方必须加大对这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更多司机站出来指证,不给这个群体提供生存空间。和其他违法行为一样,如果受害者不敢或不愿报案,法律也不能给违法者以严厉打击,实质上就是对“代驾碰瓷”的一种变相纵容。而且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许多人受制于“代驾碰瓷”,恰是源于对法律的敬畏和对代驾司机心存的善意,结果却只能把牙打掉了往自己肚子里咽。这样的恶意让人痛恨,也不可宽宥。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代驾从业人员资质及行业道德标准进行硬性规定。但是,这并不妨碍以诈骗罪或敲诈勒索罪对“代驾碰瓷”行为进行惩处。可以说,找到法律依据不是难事,关键是遭遇碰瓷的司机敢不敢站出来报案、能不能拿出有力证据。对于司机来说,洞悉碰瓷背后的真相比较容易,难的是进行痛苦选择:究竟是花钱免于被警方发现醉驾,还是甘愿醉驾入刑免于被人勒索?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考虑,当然应该选择后者,因为这意味着对两种违法行为的不姑息;而前者则是一种相互利用或者说利益勾兑,伤害最大的便是法律的公平和社会的正义。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更多人选择了前者。原因无他,更多是基于个人利弊得失后的选择,相比花钱,醉驾入刑的处罚是大多数人不能承受之重。
 
让更多被碰瓷的司机站出来,除了从公平正义的角度鼓励,更需要平抑对醉驾入刑的担心。换句话说,对“代驾碰瓷”引发的醉驾案,法律有没有从宽处理的空间?这并非不可能。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今年5月1日起在全国第二批试点法院进行量刑规范改革试点,其中明确“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这一定程度上是对“醉驾入刑”一刀切做法的纠偏,是否适用于“代驾碰瓷”后的醉驾案,有待司法部门提供专业判断。但从情理上看,这样的醉驾应该从轻处罚。因为只有消除了被碰瓷者的担心,才能真正鼓励司机站出来指证,而不是向代驾碰瓷者妥协。
 
醉驾和“代驾碰瓷”皆是违法行为,两者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联。两种行为自然都需要打击,但同时也要避免因为严厉打击醉驾,而姑息甚至助长“代驾碰瓷”。这其中的分寸需要拿捏有度,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们的善念也需要更有效的维护。
 
华图解析:虽然,郎永淳醉驾案是否因“遭遇碰瓷”而引发,目前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代驾碰瓷”这一话题已然引发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种行为影响恶劣,更在于其侵犯车主利益同时,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甚至于触犯了法律。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破解这种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的“代驾碰瓷”现象呢?这就需要车主和执法部门共同努力,从车主方面来说,一定要选择规范代驾平台上具有正式资质的代驾人员,并且在代驾人员“借故提前离开”时,车主因自身的侥幸心理而选择酒后自驾,最终陷入不法分子的陷阱中。
 
从法律层面来看,“代驾碰瓷”已涉嫌敲诈勒索罪,这就需要有关执法部门,不断强化相应的打击惩治力度——在追究醉驾车主危险驾驶罪责任的同时,严肃严格依法追究相关“碰瓷”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一盘番茄炒蛋刷屏,是感动还是窝火

11月1日,一个叫做《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广告突然在朋友圈刷屏了。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