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食品

公务员面试热点:人民网评海底捞卫生事件

  来源: 人民网  关键词:公务员面试热点,面试热点,海底捞后厨,公务员面试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一度被视为餐饮界标杆的海底捞,近日因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目前,北京市食药监局已经要求海底捞总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进行限期整改,在一个月内对北京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信息化、可视化。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人民网评:让阳光照进后厨,让人民吃得卫生

日前,针对媒体反映的海底捞劲松店、太阳宫店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存在多处问题,海底捞回应称媒体反映的后厨问题属实、十分愧疚。其后,海底捞再次发声,公布了详细的整改计划以及责任人名单,整改包括可视化、与第三方虫害治理公司合作等内容。

危机公关做得再好,还得看顾客是否吃这套。作为消费者,人们更关心海底捞会不会做漂亮事,比如整改是否真正到位?顽疾能否被彻底瓦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所到之处,腐败便很难存在。然而,后厨恰恰是餐厅最神秘也最不透明的地方,它是“闲人免进”的地方,正因为不对公众开放,往往沦为监督死角。应该说,无论餐饮企业的自我定位,还是监管部门的制度安排,餐厅后厨都被纳入监管范围内,但是内部管理常常失灵、外部监管失之缺位,使后厨极易从本该最干净的地方变为最肮脏的地方。

以海底捞事件为例,无论漏勺伸入下水道还是老鼠乱窜,自然不为海底捞所许,但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制度与执行两张皮,问题便会滋生。若非记者暗访,谁会发现这些乱象?有多少不干净的食物将被吃下肚去?

海底捞事件发生后,北京市食药监局通报称,该局第一时间约谈该公司北京地区负责人,要求该公司结合目前全市正在推行的“阳光餐饮”工程建设,严格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各店的教育、管理、督导与约束,全力保障食品安全。

这“阳光餐饮”是北京市于今年5月启动的民生工程,按制度设计,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局要将“阳光餐饮”工程纳入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评定工作,加大监测抽检力度。该工程的一大指向,显然是拿后厨“开刀”,但抽检毕竟有限,不可能将所有餐厅后厨抽检到。值得一提的是,26日下午,北京市食药监局要求“海底捞”总部按照承诺对北京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信息化、可视化,限期一个月完成,同时北京地区负责人能够主动对各门店进行随时检查。这就传递出了更为积极的信号——餐厅后厨再也不能暗箱化操作了!

谁来承担主体责任?众所周知,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这个原则早已是国际共识,我国也不例外,已写入食品安全法。如果海底捞的一把手张勇也常常光顾后厨,凭其职业敏感,一定能发现问题之所在,也一定能够发挥震慑作用,工人们起码不敢冒着丢饭碗的风险忽略食品安全。

要求餐饮企业一把手多到后厨走走,并非道德绑架。举凡餐饮企业出事,十有七八祸起后厨。餐饮企业的一把手更应主动扮演好自身角色,如果只独享利益,而不共担责任,或惯于当甩手掌柜,或疏于管理,时日长久,必然出事。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企业一把手无权推卸责任,也不能只是将责任挂在嘴边。说得再好,不如到后厨看看,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

一个品牌的树立往往需要经过筚路蓝缕的艰难打拼,而毁掉却极其容易。海底捞的教训值得警惕,餐饮行业的监管也不容或缺,一方面应不断提升公众对“阳光餐饮”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企业主体责任必须落实到位,诚信自律意识必须不断增强。如果借此之机,让阳光照进后厨,让人民吃得更加健康卫生,一定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秦宁)

人民网评:食品安全人命关天,没人能够蒙混过关

日前,海底捞两家门店被媒体曝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与以往该类事件迅速激起舆论风波不同,海底捞在受到网友谴责的同时,也因其致歉和整改态度赢得一些网友的宽容,甚至被称赞危机公关做得成功。然而,“一纸声明”真能让食品安全污点“一笔勾销”,企业打出的“真诚牌”真能成为“免死金牌”?

媒体曝光的消息发出后,海底捞在其官网和新浪微博连发两封致歉信,同时在对涉事两家门店的处理通报中 公布了整改措施。有网友称赞海底捞的行为“很负责,有担当”,甚至将海底捞的应对表现评价为“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

表面看,一纸声明似乎让“剧情反转”,不仅使食品安全事故这一事实核心模糊了焦点,避免了落入批判谴责的舆论漩涡,还因其表现出的致歉态度获得点赞。看似“高明”的危机公关背后,实则埋下巨大的隐患:如果今后食品企业都认为,只要一份态度诚恳的声明,就能让自己从风口浪尖全身而退,那么,企业又如何能做到加强自律,保障食品安全?

从应对此次事件的做法中,不难看出海底捞拿出一贯对待顾客的“制胜法宝”——“真诚”。然而,若真的将顾客奉为“上帝”,又怎会突破食品安全底线,无视顾客健康安全?如此,我们不禁要追问,以往那些热情周到的服务,究竟是“真诚”还是“套路”?

海底捞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个例。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难逃曝光,监管和处罚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关系健康中国建设,关系增进人民福祉。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这其中,企业负有主体责任。餐饮企业的老板,更应主动担负起主体责任。长期以来,海底捞以极致化的服务体验,博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餐饮行业的服务,不能仅限于前台和表面,面上的功夫再好,还得底子来撑。火锅口味如何,食品是否安全都是关键。因此,海底捞致歉信表面上反映出的“很负责”,不能完全抵消运营中的“不负责”。

实际上,这一次,虽有一些网友选择原谅海底捞,仍有部分网友“不买账”,坚持“食品安全零容忍”。形象的建立和维护,靠的绝非一时的公关,而是持之以恒的表现。不看声明,看行动。接下来,就看海底捞如何将今天的表态变为实践,如果今后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再出现懈怠和反弹,那今天的道歉、通报,就都是“假把式”,而非“动真格”。

而其他企业,更不必将海底捞的这次公关行为奉为“教科书”。服务态度只是锦上添花,食品安全才是生存之本。如果“本末倒置”,终有一天会给自己“打脸”,也终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王宇鹏)

打开后厨,让食品安全看得见(人民时评)

值得审视的,是这波舆情的转折。随着海底捞的致歉信及处理通报,部分网络舆情从愤怒转为谅解,还有不少网友与自媒体为其“点赞”。诚然,海底捞的问题恐怕非其一家所独有,餐饮服务业在门店、质量、供应链以及卫生管理等方面都面临阶段性难题。这也是大家普遍对食品安全问题抱有担心的原因。对海底捞的宽容,体现着一部分消费者的理解与耐心。

消费者的善意不应被辜负。平心而论,当遭遇食品卫生安全重大事故,面临品牌形象损毁,海底捞的反应是迅速的,道歉也是诚恳的。没有埋头装“鸵鸟”,避免了一场更大的信任危机。然而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仅有面对舆情的积极态度,并不足以解决那些“线下”“后厨”的根源性问题。只有真正让消费者看到变化、看到改善,才不负一家明星企业此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美誉,不至于让顾客们对整个行业食品安全状况的忧虑雪上加霜。

长远来看,企业的整改是实做还是虚做、真改还是遮掩,顾客心里是有杆秤的。对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而言,消费者利益都应摆在首位。海底捞的发展壮大,得益于鲜明的用户意识。比起行业内少数从业者服务态度不佳、欺客宰客等现象,海底捞的贴心服务可谓消弭了消费者的痛点,其在服务上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也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尊重和满足,一度刷新了行业服务的标高。然而,服务的“面子”再好,产品的“里子”也得过硬;内部的企业文化再温馨,践行起来也得与公共利益、法律法规一致。就餐饮行业来讲,食品卫生安全就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所在,就是消费者利益之根本。如果无法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就丢掉了根本,服务再好,都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海底捞事件,给整个餐饮行业再次敲响了警钟。要看到,新食品安全法“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原则,不只是写在纸上;公众的注意力和部门的执法态度,也不会被一时一事的表态牵着鼻子走。每一家餐饮行业都需要以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主动打开后厨,让食品卫生看得见;填补管理漏洞,消除卫生死角,让舌尖安全有保障,方可不负消费者的信任与期待。

当前,各行各业的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但怎样才能坚守住最根本的出发点,值得深思。强化企业自律是一方面,全社会也需要始终对食品安全保持高压态势,持续追问,刨根问底。这次北京市食药监局要求海底捞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抓住了监管的根本。失去了透明的管理和全方位的监管,再卖力的服务也可能在一些方面打折扣,声誉再好的企业也可能犯错。以海底捞事件为契机,经常去“后厨”看看,问一问“初心”,恐怕才是企业面对危机的正确方式,也是明星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 (任宇波)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考面试热点:“海底捞事件”暴露食品行业真问题

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记者在海底捞两家门店暗访近4个月看到的却是如上情形(8月25日《法制晚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