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公务员面试热点:炒作满分作文,莫让谣言盖过事实

  来源: 法制日报、钱江晚报等  关键词:公务员面试热点,面试热点,炒作满分作文,公务员面试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6月7日晚,江苏高考语文测试结束的当晚,南京师范大学大二女生程小纯在微信公众号上发了一篇《人生如路,快上车吧》,并冠以“今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出现,快来围观”的题目,瞬间成为一篇爆款。24小时过去,阅读量破百万,8天过去,阅读量超过325万,转发量26万多次,点赞4万多个。而在过去半年她所写的所有公众号文章中,阅读量最高也在1000次左右。直到14日中午,这个乌龙才因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回应而真相大白。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情,程小纯连呼意外,“如果能重来,我不会再起这么耸人听闻的标题,不能标题党,虽然很常见。但我不是故意的,不是为了炒作,可以说是有意无心吧。”(6月15日《现代快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法制日报宋鹏伟:时至今日,这篇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依然“健在”,如果说这都不是故意、不是炒作,又是什么呢?这里的“有意无心”指的是没想到炒作会如此成功吧!其实,很多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被警方找到时,大都表现得有些出乎意料。

这哪里是什么标题党,根本就是谣言。标题党指的是标题严重夸张、文题不符或关联不大。如果这篇作文不是满分或者刊载的是往年的满分作文,姑且可称其为标题党。但在考试当晚自己炮制一篇作文,并以“今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的名义传播,不是造谣传谣是什么?对于一个公众号来说,阅读量可能带来直接收益,也会有因阅读量暴涨带来粉丝数增加等潜在收益。明明是自己唯利是图,自己却解释得如此轻描淡写——对于一个阅读量几乎从来没有上过千的人来说,如果能重来,她会放弃这么做?

明知故犯、影响巨大、个体获利,这既是本次事件的特征,更是诸多新媒体无底线竞争的一个缩影。为了追求点击量,一个好的标题是必要的,或者说适度的标题党也是可以容忍的,但底线不能一退再退,甚至纵容谣言的传播。“塑料紫菜”“肉松是棉花做的”……此类网络谣言为什么破坏力极大?除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常识欠缺以外,更大的原因是网络传播生态的恶化——为了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且多数都不会受到惩罚。

对影响巨大的网络谣言,绝不应置若罔闻。首先,相关机构应当及时发声辟谣,并将此作为分内之责,而不是高高在上地等闲视之。报道中提到,这篇文章在传播了8天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才终于作出回应,是不是太晚了呢?其次,新媒体平台和监管机构应及时介入,并给予责任人适当的处罚——除了删文,更要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敢于逾越底线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最后,常识普及必须要跟上,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健康养生等社会热点领域,要让公众有能力、有意识自觉抵制谣言。譬如本次事件中,每年都会热炒的“满分作文”,究竟有没有真的?满分作文有无流出的可能性?这些常识要让公众知晓。

眼球经济的时代,点击量就是收益。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新媒体成功的捷径就是造谣和打擦边球,甚至是比谁的底线更低,那么谁来对那些被愚弄、被利用的受众负责呢?又怎么能怪大家总是轻信谣言呢?

@每日电讯乔杉:这篇假满分作文是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发出来的。现在的新媒体有其两面性,是把双刃剑。好的一面是,新媒体的出现确实丰富了传播生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和接收的方式;坏的一面则是,个别新媒体缺乏必要的把关,造成标题党、新闻失实等乱象泛滥。

从新闻属性讲,只要具有媒体属性,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主流媒体,都应恪守基本的新闻规律和新闻底线。可在现实生活中,个别新媒体根本无视新闻底线,经常做一些越界和过火的事情。

标题党成了“传播公害”,新闻造假更是踩到伦理底线。而那些造成严重后果的新媒体乱象,却只见投机者从中牟利,少有人为造假承担责任。长此以往,更是纵容了新媒体传播乱象的滋生。正所谓“正气充盈则邪气不生”,对那些靠标题党、新闻造假起家的公号必须有所惩戒,不能任由其无序发展。

@钱江晚报高路:从所谓的满分作文出炉节点时间看,这事炒作的嫌疑很大。“满分作文”在高考语文结束不久后就已经流传于网上,对于有严格审阅程序的高考作文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面其实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个是满分作文存不存在?另一个则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对满分作文趋之若鹜?

理论上说,作文满分并非不可能,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名篇佳作是急就章的成果,比如《滕王阁序》,就是在一群宾客的围观中王勃的即席之作。有人倚马可待,有人七步成诗、下笔千言,有人脱口成章、一挥而就,有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场近千万学子参加的考试,必定会有佳作产生。恢复高考40年来,其实满分作文也有不少了。围观满分作文的产生也成了每年高考的必选项目。观察各类优秀作文,也成了观察本届高中毕业生素质的窗口。

可是,在大家都要确保正确率,保证如何不失分少失分的前提下,高考确实不是产生好作文的理想环境。应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科举考试,还是现在的高考,主要承担的还是考察一个人的观点素养、语言文字功底的功能,它可能得一个很高的分数,但距离真正的好文章还有不小的距离。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满分作文放在高考的背景下有讨论价值,但放在整个文学的地位里讨论,意义就相当有限了。

一些自媒体热衷于炮制所谓“满分作文”冲的是眼球经济去的,江苏“满分作文”引来转载无数,受益最多的其实正是这些自媒体。一些人追捧满分作文,是把高考作文当成了可以依葫芦画瓢,总结出条条框框,生搬硬套,可以短平快复制,投机取巧赚分的工具,这就是功利主义代替了语言教育的基础作用,完全背离了好文章之所以好的初衷。

满分作文戳中的是高考分数论的痛点,在一分就能拉开名次差距、能划出重点与非重点界线的情况下,满分以及它背后的含金量是会让所有的人激动不已的。这种情绪一经撩拨,演变成了高考战场上生死存亡之争,让整个社会在满分作文面前没有抵抗力。对某些人而言,如何利用这个噱头,制造卖点,把它包装成不能不读不能不看,不能不买的秘籍、攻略才是真正的意图。

其实,好文章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单从文体来说,发展至今都已经非常成熟,一篇好文章的秘密,老师在课堂上也讲得够多了。想了解好文章的秘密看语文课本比看高考作文要靠谱得多。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应当从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文章书籍中吸取养分。满分作文,看看也就罢了,可当一个神一样来顶礼膜拜,这是舍本而逐末了。

@南方网杨玉龙:实际上,根据高考阅卷保密协议,高考满分作文是不可能第一时间被传出来的,否则就属于泄密行为。因此,第一时间公布的“满分作文”,尤其是在评卷未正式结束、分数未公布前,都是“场外”之作,与高考和考生无关。或许,文笔不错,也因此引起了一些网民及媒体的热传热播。只不过,这篇《人生如路,快上车吧》是真真切切的高考“假货”。

不过,这样的满分作文,无论始作俑者是谁,意欲何为,拿高考作文为噱头炒作,也是不地道的。其一,如果考生看到这样的作文,并比照自己的作文,就有可能被误导,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的分数,从而扰乱考生的正常情绪。尤其是,高考作文分比重大,按照此“满分标准”扣分过多,一些心思重的考生,更或做出傻事来。

其二,“2017第一张高考满分作文出炉:《人生如路,快上车吧》”一经爆出,就迅速占领了诸多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的重要位置,传播之迅速,令人瞠目。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在转发这样的“满分作文”时,传统媒体和自媒体进行核实了吗?还是一味地就是“复制加粘贴”。不实信息的转发,无疑如同“雾霾”伤人身心。因此,传播者也是不地道。

其三,热衷于炒作“满分作文”,恰恰说明了一些人的急功近利心理。尤其是一些机构,将高考作文归纳整理成书,如此的生意经虽然可行,但是对考生而言也是弊端多多。虽说一些高考作文写得相当不错,也不排除一些“伪考生”作文,但是对学生而言,如果一味迷恋模仿,对自己的写作并无益处。须知,写作水平的提高贵在平时多下功夫。

高考作为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不能过于喧嚣,还须多些平静。炒作满分作文、炒作高考状元、炒作高考秘籍等等,终归是功利心在作怪、攀比心在作祟。要知道,高考成绩只是一时的,决定不了一世。从根本上讲,炒作高考只能红火了一部分追名逐利的商家而已,对学生而言,只能增添一种负担。炒作,还是歇歇吧。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公务员面试热点:新华字典app卖40元 扎心吗

目前,第11版《新华字典》双色本在网上售价为19.8元。而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他们也研发了自己的APP, 6月11日,来自出版方商务印书馆官方版本的《新华字典》APP正式登陆苹果应用市场,并且由新闻联播原播音员李瑞英配音。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