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2017国考面试热点:“干部扇老师耳光”是公权思想在作祟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2017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一年级的学生放学后家长经常未及时接,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让到校签“安全保证书”。孩子的姑姑闻讯后,冲进学校欲找班主任,误将一女老师当成班主任,怒扇3耳光。打人者是商州区人社局下属单位商州区劳动监察大队干部。(12月26 《华商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人民网冯悦:怒扇他人耳光如果发生在市井,貌似也不会引来这样的围观。但这粗暴的一幕竟然是发生在文明校园中且打人者是有干部身份的人,自然会引来一群“吃瓜”群众。无论家校之间产生怎样的矛盾,作为家长抬手就打,站不住“理”字,作为干部如此粗暴,更是抹黑了“公”字。

本来家长没有及时接孩子放学已经不占理。老师出于关心已经多次提醒,可都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因此不得已才让家长来签“安全保证书”。而家长非但没有感谢老师的认真负责,反而是干部身份的姑姑来学校扇老师耳光,究竟这家人是怎能想的?是觉得老师在为难他们,给他们难堪,于是就恼羞成怒来上演一出“官欺民”的闹剧吗?

依笔者看,这干部姑姑怒扇老师耳光,想给老师难堪,其实更难堪的是自己。作为公职人员,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忽视自己的个人修养,更忽视了自己的身份形象。如果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发生这样的事件,充其量也就是家校纠纷。可作为有特殊身份的干部,一言一行都代表干部的形象。如果言行恶劣,公众必然先关注的是你的身份,而不是指责你的个人修养。因此,一名干部应时刻提醒自己的身份,时刻注意保持自己的形象,公大于私。倘若手中有点权力,就乱发官威给他人难堪,最终难堪的是自己,难堪的是干部形象,难堪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干部扇老师耳光”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安全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问题。这种仗势欺人的帮倒忙,给了老师伤害,给了自己难堪,更给了公众一种干部的坏印象,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该干部如何挽回形象,如何消除影响,也要如扇耳光般利落、干脆,才是该有的姿态。

@东北新闻网马骁:女干部打老师非常让人震惊,这种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甚至说是不该发生的,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这件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女干部可以说是学生的监护人,监护人不是打手,监护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遇到了问题,应该帮助孩子积极的解决,同时也要为孩子做出表率,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才能够尽到监护人的职责。像这种打人的行为,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伤害了老师,更伤害了孩子,这样来协调解决“安全保证书”有关问题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其次,女干部有一定的官职,从这个层面来讲,她更应该为社会做出表率,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来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像学校签订“安全保证书”这样的事某种意义来说属于公事,那么就一定能够公办,作为干部一定清楚要按程序办事,打人是绝对不对的。

对于老师来说,虽然为学生做好服务是本分,但服务不能没有底线,在受到不公时要敢于用适当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好正常的师生关系,维护好校园风气,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

虽然打人方做了了道歉,单位进行了处分,学校对老师进行了安抚,但或许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以及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永远无法挽回,我们还是希望此类事件不会发生,希望社会更加和谐。

@胶东在线刘天放: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人,本该是人人尊重的职业,对老师就该给予足够的尊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也该是一种联系紧密,共同教育孩子成长的和谐关系。身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这位女干部本该率先垂范,然而,她却蛮横撒野,动手打人,这怎能是国家干部的形象?整个一流氓、土匪的做派。难道就以为自己是国家干部,就可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就可以不问事实随便扇别人的耳光?殊不知,女干部扇老师耳光等于扇了自己的脸!该女干部的行为,败坏了干部形象,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引来民众的愤怒。如此干部必须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

无论是做官还是当干部,首先就必须把人做好,连做人的基本道德修养都没有,还何谈当干部?难道“为政先修德”这句话该女干部从来没听说过?她能对受苦受累的老师都能下如此狠手,很难想象她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对她服务的老百姓心平气和,是不是也是成天难为老百姓,总是“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因此,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在查实后对该女干部的行为给予严惩。无论是违反了党纪政纪,还是触犯了国法,都必须让她付出应有的代价,以维护教师的权利,给老师和学校一个说法。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位女干部至今还保持沉默,似乎没有任何想悔改的表现。她在派出所做完笔录后就回去了,记者给她打电话她不接听,她也一直没有对自己的打人行为向受害者道歉。看来,她是想让自己的野蛮、粗暴、无礼进行到底了。可别忘了,即便她有通天的本领,在一个法治国家打人都是要受到惩处的。身为一名干部,本该严格要求自己,做文明人,为社会贡献更多的正能量,可她却反其道而行之。要知道,女干部扇老师耳光,这不仅是损害干部的形象,更损害了政府的执政形象。这表明,一些干部的道德素质还很低下,需要下大力气严肃纪律,整顿作风,依法行政。

女干部扇老师耳光,这是在给谁看?跑偏的权力很可怕,它带来的就是出格的暴力。巴掌扇在了别人脸上,其实不然,当权力的手掌扇向别人脸的时候,扇的正是自己的脸。说穿了,女干部动手扇老师耳光,就是在依仗自己的身份乃至权力,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在逞威风。由此,对于手中握有权力的干部,还是要在平时多让其清醒清醒头脑,多让其照照镜子,认清自己的职责和定位,绝不能让自己手中的权力跑偏。否则,扇老师耳光可就不仅仅等于扇自己耳光的事情了,那等于扇部门的耳光甚至执政者的耳光了。

@中国江西网秦蓓:只因对老师“让到校签安全保证书”的做法不满,孩子的姑姑居然怒扇老师3耳光!笔者不解:孩子的姑姑“火气”咋这样大?不管老师让家长签保证书的做法合适与否,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什么“好心”换来的却是家长的“耳光”?这位姑姑打人的底气又何来?

通过多种渠道证实,打人者是商州区人社局下属单位商州区劳动监察大队干部。难道是干部这个身份“赋予”了这位姑姑打人的“戾气”和“底气”?想必这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女干部是容不得自己及其家人受“半点委屈”的,以至于为了一张保证书就怒扇老师耳光,这是何等的霸道?又是何等的野蛮?

笔者认为,与其说这位姑姑在老师面前“撒泼”,不如说是这位女干部的作风在公众面前“撒野”。作为商州区劳动监察大队干部,本该用更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言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展示国家干部应有的素养和风采。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女干部不仅没有国家干部的样子,就连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无从谈起。巴掌虽然打在老师脸上,但“羞的”却是女干部自己的脸,“丢的”却是整个干部群体的颜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笔者认为,要让干部“撒野”事件不再重演,还需进一步规范干部言行,用“三严三实”这把尺子来衡量、约束和检验干部。更重要的是,要对这种私德不彰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从而扭转其观念,打消其他干部的侥幸心理。只有教育监管问责多管齐下,才能扯住挥起的拳头、喝住暴力的“官念”。

@刘柏言:经调查新闻中煽人者是监察大队一干部,其怒气冲冲闯入教师办公室煽一教师耳光,煽完才发现煽错人,如此蛮横嚣张行事却仅仅是因为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让到校签“安全保证书”。这名干部第一反应在众目睽睽之下煽老师耳光,让一名干部的亲民文明形象扫地。

领导干部一言一行都受到公众的关注,所以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保证自身行为不脱轨、不越界,明确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新闻中打人的干部如此行事反映了其对自身思想要求的松懈和平日的嚣张跋扈,想必其一定是平日在自身管辖范围内嚣张惯了,才会把习惯延伸到这个事件当中。

老师给家长打电话也好,让家长签“安全保证书”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身为学生家长,无论在社会上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应该拿出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态度,领导干部也是一样,领导干部更应该亲民,更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干部打人事件后,相关涉事人员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道歉,如此行事为领导干部形象再次抹黑,针对此次事件的发生,相关部门应该及时问责调查才能让这名思想跑偏的干部及时回归正常航线。

华图解析:中国自古讲究尊师重道,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老师打学生、学生打老师、家长打老师,使老师、学生、家长的三角关系似乎不那么融洽。不过,说实话,作为干部,遇到事情,首先要想到如何解决,而不是暴力相向,否则,不仅影响到其所在单位的形象,随着大家的关注,影响到某个地区整个公职人员的形象。

此事件的发生,说到底是他们身上官老爷气息太重,是浓浓的特权思想在作祟,应该多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因为作为公职人员,他们已经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更代表着政府部门的形象和社会的公信力,所以他们必须要具有更高的道德素质,才能符合人民公仆的要求。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学校、家长都不能缺位。当孩子出现状况遇到问题,如何对待和解决考验的是家长、学校双方的智慧,或许彼此多点宽容理解和沟通,才能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这次打人事件,相关部门应该秉持着公正、公开处理的态度。只有让更多这样有问题的公职人员能够受到足够多的违法教训,才能使其他公职人员引以为戒。这次事件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导火线”,要想让每个公职人员不轻易动手,需要每一个公民从自身做起,更要求公职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相关制度的约束以及自身的道德水平,还需要更多的社会监督,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类似的任性行为发生。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公务员面试热点:贫困生难道一定要有贫困生的样子吗?

助学工作长期以来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高校学子开始吐槽,为什么有些人穿戴讲究,用着各种电子产品,仍然属于“贫困生”,而有的同学却因为偶尔的一次“奢侈”消费被取消助学资格。(1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