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公务员面试热点:“平板教学”难逃“利益双簧”之嫌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公务员面试热点,面试热点,公务员,平板教学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山东省黄山中学推出“平板教学”,高一学生每人要交2800元买平板,此举引发热议,部分正在给孩子交钱的家长无奈地表示交费并“不自愿”。对于这项收费,校方称这个钱并不是学校收取的,而是这个项目的企业收的,学校不算违规。(12月14日澎湃新闻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南方日报王庆峰:当前,市面上有很多互动教学、在线学习项目,都是以软件形式推出,可以自主安装在手机、平板上。单论硬件部分,市面上的很多平板也不过千元。这种软硬件的封闭式结合,哪里谈得上什么“互联网”?再说为什么有“强制推销”之嫌。校方虽辩称“自愿性”,但在课堂这种集体小社会,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愿,众人都有而你没有,就会产生疏离感、排斥感,一声“自愿购买”,通常都衍生出人人标配的结果。

在过去,一些学校强制学生订教辅材料、学具等,使得“教育蛋糕”形成别致一角:企业专为校园定做,校园指定专项购买。这种合作模式之所以大行其道,在于共赢互利,学校拿到好处费,企业不需要抢市场。在今天,虽然“强制推行”慢慢淡出,但依然有很多人伺机而动。比如不少教材配磁带、配CD,须知当今的媒介载体,早都已经数据化了!强推“平板教学”也大同小异,通过校方指定进入市场,在本质上还是瞄准了学校教育这块蛋糕。

教育蛋糕为何这么容易吃?原因在于,学校和企业联手结盟的同时,漠视了学生的权益。买平板的学生首先是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学生有自主选择吗?没有。他们只是学生,是弱势一方。有鉴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2011年曾联合发文规定,严禁向学生强制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材料和其他商品,不得强制学生统一订购各种教辅材料、学具、报刊杂志等。此举的问题指向,可以说不言自明。

学生、学校的角色和地位不对等,就会催生行政指令的倾向性,比如“禁止”“提倡”。有些学校为了食品安全、用电安全,就禁外卖、禁用电;一些学校提倡某类教学工具,比如“平板教学”,马上就摇身变成“推销商”。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校方权力过大,而且很容易将之异化成行政命令。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要针对性施策:一方面,要规范教育教学重要事项的决策、审批程序,少些“拍脑袋”“校长意志”;另一方面,要强化家长参与机制,特别是涉及家长经济负担的支出项目达到一定额度,就应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直接和家长进行对话。总之,不要总借教学改革之名,打一些自己利益的小算盘。

@中国网冯悦:作为学校,虽称这个钱不是学校收取的,而是企业,因此不算违规,但给学生人家的电话是从学校打出的,而且打电话的时间应该是上课时间,试问学校如没有参与一二,学生怎能在上课时间排队去打电话,并且用的还是学校的电话?因此,有没有收取费用是一回事,参没参与是另外一回事。学校以为没有沾钱的边儿,就算没违规,那是对“违规”的理解狭隘了些。

作为学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仿佛是从小到到大被灌输的思想。眼看有的学生轻松完成,而自己却没有完成,怎能不着急?毕竟每个家庭的现实条件不一样,这样大而化一的要求难免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造成攀比心,反而有违教育的本义,拿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都无法弥补。

作为家长,拿不拿这个钱,心理都有“疙瘩”。出了这钱,其实自己并不情愿,毕竟不是像买个本、买支笔,那样轻轻松松,并且究竟有多大效果都不得而知,尤其孩子处在高中如此重要的阶段,万一痴迷于此,玩物丧志怎么办?而不出这钱,孩子肯定是要受委屈,会不会被老师、同学歧视,会不会被学校区别对待?思来想去,这钱都是不掏也得掏。

然而,学生和家长的这些“尴尬”,显然没有在学校的考虑范围之内,倘若真是一心为了教育,考虑欠妥也就罢了。如若真是心怀鬼胎,拿手中权力强买强卖,就不单单是违规问题,更是违法问题。不仅是学校责任难逃,恐怕相关管理部门也是难辞其咎。

诚然,教学改革并非不能推行,但学校要长住一个“根”,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好,一切为了教学好,切不可带半点私心、动一丝杂念,让清净之气守护我们的校园。

@搜狐宋潇:学校引进新兴教学技术的尝试值得肯定,可如果缺少配套的教育理念,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课堂改革。比如,很多学校在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课堂时,只有一个技术的空壳,老师依着PPT照本宣科,学生低着头自顾自地做事。从这一点上来说,技术的简单堆砌对课堂教学改革无益,非但没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还弱化了传统教学中言传身教的作用。

此次黄山中学推出“平板教学”,按学校的说法,部分家长不愿意缴费属于新生事物的阵痛反应,这种逻辑显然也“站不住脚”。“平板教学”并不是常规的教学方式,学校强制家长购买平板属于不尊重他们的正当选择权益。有必要强调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改进课堂教学是无法摆脱传统教育的窠臼的。因为,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机器也无法替代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过程;再精美的PPT、再快捷的网络沟通,也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不是新技术的“练兵场”,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支撑,没有良性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就会沦为新技术的“囚徒”。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平板教学”,但采用这一技术时,要谨防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可以将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可供借鉴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但它能够被广泛使用的前提是教学过程和教育评价机制已经得到了重组,教育理念的认知结构也有了显着的提高,否则,“平板教学”不仅不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一块跳板,反而会成为一块绊脚石。

由“平板教学”引发的争议只是众多学校课堂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是目前很多学校应该正视的问题。学校在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技术的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也要有相应的调整。

@东方网:众所周知,教育乱收费是一根“高压线”,明智的学校负责人为了避嫌,都会谨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古训,不轻易“找事”,从而避免被学生、家长、媒体等怀疑。所以,按照常理,如果并非上级部门统一组织安排,学校不会主动趟这道浑水,尤其“平板教学”已经被证实“效果一般”,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推广都会遭受质疑,还继续推广它,无异于自找虱子咬。

那么,学校为何愿意“自跳火坑”呢?不能不令人质疑。有人可能这样认为,学校并不十分了解“平板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不知道有的学校已经“弃用”,被企业忽悠了;有的人则会认为,学校“无利不起早”,怀疑学校与企业背后有利益纠葛,于是对上“绑架”教育局,获得了教育局长的批示,拿到了“尚方宝剑”,对下“绑架”学生,以种种方式“诱导”“胁迫”学生催家长交费。

面对一浪接一浪的舆论质疑,学校空口说空话,一句“企业收费,学校不算违规”,不仅打消不了家长心的疑虑,消弭不了公众的质疑声音,而且,还会显得学校比较固执、傲慢,甚至引发更强烈的质疑--怀疑学校没诚意,也解释不清,甚至是自导自演,显得极为苍白无力,家长觉得被愚弄,网民更不会相信,学校如何取信于民?

基于常理和实事,面对舆论质疑和家长“不自愿”的舆情,黄山中学要拿出更有诚意、更可信的理由解释和说服为何要与企业联手推广“平板教学”。比如,学校推广“平板教学”的详细方案是什么,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书包括哪些内容,怎样保证“平板教学”的效果,评估方案怎么进行,由谁来评估等等,应该向社会公开的内容一个不落地,这也是“校务公开”的题中之义,况且,此事已经引起舆论关注,成为公共话题,关注度非常高,学校应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理越辨越清,事越晒越明。当事学校如果真的清白无辜,干净坦荡,真的想把情况解释清楚,不愿背“骂名”,就不怕晒信息,不怕把合作情况公开,不怕让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透明。那么,当事学校到底向左走还是向左走呢?公众拭目以待。

@河北共产党员网孙江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2011年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严禁向学生强制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材料和其它商品,不得强制学生统一订购各种教辅材料、学具、报刊杂志等。学校因教学需要确需购买的,应从公用经费中列支。按照规定,黄山中学的收费行为是否是自愿很难判断。

其实,类似“智慧学堂”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有探索尝试,不过,设备购置费用都是从学校日常的办公经费支出。而且,学校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价褒贬不一,而且已有学校因其教学效果一般而停用了。在目前现有的关于智慧课堂的软件还不够成熟,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此次黄山中学的举动,实已有向学生推销平板电脑之嫌了。

现代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并不是把传统的纸质书本和笔更换为平板电脑等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就能实现的。如果不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在应试教育之下,平板电脑也只会成为学校给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工具,不会带来什么实质的教育改革,反而只会提高学生的教育支出负担。

对于学生来说,关键问题在于改变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而不是使用什么学习工具。使用平板电脑什么的只是换汤不换药,徒增加学生负担而已。

华图解析:  “平板教学”作为“新课改”的一大创新倒也无可厚非。但有几个前提:一是经过科学测试和充分论证;二是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三是学校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者,应当对项目收费、项目实施等事项负总责。

然而,由于学校在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而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情况下,只能让学生自掏腰包。高一新生每人2800,包括一个平板和上网费用。2800,在邹平县相当于一个什么概念?说实话,这样的结果,除了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之外,而且因为效果一般,部分学校已经叫停了这种模式,最重要的一定是,平板教学还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可以肯定的是,就黄山中学的现状来说,还是不合适搞“平板教学”的,如果非要硬着头皮上马,不仅是一种缺乏理性的教学改革态度,还会给民众造成一种学校和企业之间有猫腻的印象,让人不得不怀疑两者之间存在利益输送。因此,笔者认为,监管部门非常有必要叫停黄山中学推行的所谓“平板教学”,同时,也要对这件事彻查一番,坚决不让任何乱收费行为污染了纯净的校园。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大学操场对外收费”凸显“便民之困”

上海理工大学近日贴出告示规定,原先免费对外开放的田径场要开始收费了。收费采用充值卡模式,每张卡110元,进入操场10分钟以上,就要按照每小时15元的标准收费。此项举措引起很多家住附近锻炼者的不满。(11月1日《澎湃新闻网》)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