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莫让“孝老假”成为“常回家看看”的痛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孝老假,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北京市首提员工可休“孝老假”。8月31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这是北京市首次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上升为重点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北京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9月1日《新京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法制晚报侯坤: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无疑有益于普遍孝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只不过,若想孝老假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则,促进用人单位和休假员工两方的双向落实。

首先,用人单位要真放假。如今很多单位员工的法定节假日或者带薪年假都难获保障,新增的孝老假能否落地着实令人担忧。如果用人单位不能体会到政策的善意,不能正视员工的需求,恐怕新出台的福利最终也难以落地。对此,有关部门要引导用人单位转变思想,须知,员工休假不仅是其合法权益,也是用人单位展现人文关怀精神的良好契机,有益于形成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利益契合点。针对于给员工放孝老假的企业也可予以适当的政策优惠或财税减免以作激励。其次,员工获得孝老假是否真正行孝老之实,也是政策落地的一大疑问。如果出现欺瞒,则违背了政策设置的初衷。针对此,单位内部可以建立失信名单,若一经发现员工利用孝老假作为他用,可以实行必要的惩处。正如早些时间,有单位员工请病假出国旅游最终被公司开除一样。

所以,针对新政,政府和企业还应出台配套的措施,才能将政策的善意发挥到最大。

@北京日报关育兵:从舆论的现实反应看,大家更担忧的是,这些假期能否落实?早在1981年,国务院就对职工探亲待遇做出了明确规定--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规定很美好,但这项出台了30多年的探亲假制度,在相当数量的单位已经名存实亡。有假难休,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连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计算都没有规定的孝老假,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公众的担忧击中“孝老假”的软肋,现实与美好愿景之间道阻且长,但其正面意义应当肯定。从制度设计来看,这为子女照顾父母提供了保障。当子女不得不照顾生病的老人的时候,至少大家心理有这样一种底气:政策是支持我这样做的。从社会风尚来看,这更多是在传递一种理念:孝敬老人,关心和照顾老人,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对于这样的义务,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而不能拒绝。这会让更多的老人安心,也会让更多的子女尽心。

一项新生制度,犹如一个成长的孩子,人们应给予其成长的时间。应该相信的是,随着法律的完善,监管的到位,“孝老假”也许就在不远处微笑着。

@青岛日报罗志华:北京市在“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首提“孝老假”,则使“孝老假”从用人单位自创、上升到政府倡导的高度,对于这一假期的普及与推广无疑大有裨益。 然而,从过去的经验看,类似假期缺乏的不仅是“高度”,更是执行“力度”。在探亲假、年度带薪假、节假日等法定假期都难以落实的背景下,于法无据的“孝老假”,又岂能得到用工单位的普遍重视?更何况“孝老假”虽然写入规划,但不过是“鼓励”而已,没有强制性,其执行效果,仍难有乐观预期。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过于看重该假期的直接效果,实际上是一种功利化的表现。事实上,“孝老假”除了直接赋予职工假期福利外,更是营造社会孝文化的一种方式,因此不管执行效果如何,对这一假期的倡导,本身就是一种孝道宣扬,有较多单位响应固然可喜,没有也未必就是失败。某种程度而言,“孝老假”既要看重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而推广过程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也是不容忽视的收获。

当然,有较佳的实际效果无疑更好,但想让“孝老假”跨过法定假期都无法跨越的现实难题,也存在诸多不易,这就需要政府出台具体措施,将“鼓励”落到实处。而政府鼓励也并不缺乏实招,比如政府可将孝文化建设当作单位争先创优的重要指标,激励用工单位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兑现包括“孝老假”在内的员工福利。

更现实的做法是,对落实“孝老假”较好的用工单位,可给予相关政策优惠,让遵守孝道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应加大对落实法定假期不力行为的查处与惩戒,为“孝老假”扫清障碍,并使“孝老假”对法定假期产生倒逼作用。

@华声在线何勇:事实上子女不能“常回家看看”,除了缺假期之外,更多缺的是心和费用,这些不是休“孝老假”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很多打工族来说,虽然他们不见得很缺假,有的人或许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休假,但他们很缺钱,导致他们依然没有办法“常回家看看”。在外打工人员,回家一趟,花费的不只是来回路费,还有其他费用。这对于很多工薪族来说,回家看望一次父母,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工资就没了,成本实在是太高,基本上承受不起。

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即便有假期、有钱,也不见得一定会选择“常回家看看”。像是在每年的国庆节“黄金周”期间,很多人宁愿去景区拥挤,也不选择“常回家看看”,更有的人以回家探亲名义成功向单位请假,结果却是出国旅游。即便是一些与父母同住一座城市的子女,有条件很方便的“常回家看看”,却连过中秋节这样重要的传统节日,也与父母团圆过节,而是选择给同城的父母寄月饼“表心意”。对于这种本就没有“常回家看看”之心或者强烈意识的人来说,不管放再多的假,也都换不来“常回家看看”,只是给他们增加更多的出游时间。

一言以蔽之,实现“常回家看看”,还需要创造更多的条件,既要保障民众拥有足够的假期,还要降低回家探亲的成本,更要引导为人子女树立“常回家看看”的孝道之心。

@多彩贵州网曹瑞晓: “带薪休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落实难”主要是随着工作分工的日趋细化,尤其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有人休假,其承担的工作短时间内可能无人接替,造成“空岗”。公司不但要给休假的员工支付原有的“薪金”,还要弥补空岗后造成的损失,很难有推动“带薪休假”的实行的动力。另外因为工作竞争激烈,若因为休假,给上级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失去一些表现的机会,有些年轻干部不愿意选择去“休假”。在如今人们呼吁劳动赞美“老黄牛”的价值认同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种可以依法主张的权利,带薪休假便很难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因为你可能会成为“另类”。特别是,一些领导对带薪休假持不鼓励态度,导致一些员工想休不能休、不敢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当前时代背景下,“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即便站在赡养、照看老人的角度,探亲假也仍有存在必要,要想不让“孝老假”不沦为一纸空文,关键在于执行给力和劳动部门保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话戳痛了多少遗憾的子女未能陪伴老人最后的时光,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倡“孝老假”真的很有必要,也有理由存在下去。

要促进员工“孝老假”的进一步落实,不能让“带薪休假”只是“看上去很美”,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的就是,打好一套“组合拳”。加大执行力度,以细则促落实,还有人们应转变“不休假”的陈旧观念,适应新形势,摆脱“不愿、不敢的职工维权”的意识,敢为自己代言,要为自己争取合理合法的“休假权”。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打好漂亮的“组合拳”,方能让“孝老假”民生政策更好地得以落实,不再是难落实的“探亲假”的姊妹篇。

华图解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随着中国渐入老龄化社会,这一传统被赋予更为深广的内涵。近年来,我国也在通过养老、人口等政策制度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事实上,“孝老假”除了直接赋予职工假期福利外,更是营造社会孝文化的一种方式,因此不管执行效果如何,对这一假期的倡导,本身就是一种孝道宣扬,有较多单位响应固然可喜,没有也未必就是失败。某种程度而言,“孝老假”既要看重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而推广过程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也是不容忽视的收获。

然而,网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仅有美好的愿景是远远不够的。拿现实情况来说,不少企业本来就已经面临着成本上升的难题,假如没有相应的配套、“降成本”的努力,“孝老假”很有可能只会成为“纸上假期”。在这个意义上,以政策的形式鼓励员工为长辈尽孝,一方面值得肯定,另一方面,只有相关的保障措施与休假政策“齐头并进”,“孝老假”才能照进现实。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2017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老年代步车乱象”急需法规“框框”

“两年前央视曝光‘三无’代步车生产,采访的就是我,曝光之后还是没人管。”山东武城县一老年代步车厂家负责人直言,现在不仅没人管,产品还升级了,不但能充电还能烧油,时速可达100公里。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