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公务员面试热点:实现“孝老假”重在“走心”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公务员面试热点,面试热点,公务员,孝老假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日前,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不过,“孝老假”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计算等尚没有规定。对于正在迅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这样的休假制度来的正是时候,但是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孝老假”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变成“纸上福利”也引发讨论。(9月3日中国新闻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扬州晚报马涤明:必须承认,新增的很多休假,比如清明、端午、中秋等,确实与很多私营单位、企业员工无缘,加剧了行业、部门、群体间的不公平。但换一个角度看,不管是休假制度,还是其他职场福利,落实起来毕竟需要一个过程;从大方向上看,总会有一天,所有的单位都会“殊途同归”。早些年,国家规定周日休息时,很多私营企业连这一天都不给休。实行双休日后,一些私企渐渐开始每周休一天。现在,双休日的私企也有了不少,每周一天不休的私企则不太多了。这就是社会大环境推动的结果。

职场上的某些福利制度,究竟是先设立,然后再慢慢普遍落实;还是等到全社会都具备了落实无差别福利的环境和条件,再设立福利制度?这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很难在不同群体间达成共识。如果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个伪命题,争论先有休假制度,还是等全社会都具备条件后再有制度,可能也会耽误事儿。

事实上,职场福利与劳动者权益的实现,很难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它不是政府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就能完全解决的。就目前的社会生态而言,需要引导、推动,来加速实现这个过程。不管怎么说,首先必须有制度的存在,才谈得上落实。拿“孝老假”来说,没有这个假的存在,它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有了这个假之后,则先和一部分人有关系,然后慢慢与更多人有关系。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但只要社会在进步,人人享受休假福利就不会永远都是梦。

@广州日报付小为: “常回家看看”成为大多数离乡背井者心头的念兹在兹,与传统社会长期以来的孝亲敬亲的要求与行为大相径庭。然而,传统社会“父母在,不远游”的孝敬前提本身其实也是不合时宜的。背井离乡背后牵涉的不仅仅是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下的无奈出走,从另一方面而言它也开放了人们自由迁徙、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如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对田园牧歌的放弃,行至今天,经由城市化冲击的社会乃至社会关系、传统家庭结构,需要有传统方式之外的补给。

尽管不舍,哪怕无奈,“孝老假”所面对的现实,所遭遇的困境,是社会制度其他层面该努力弥合和修复的部分。在认可“孝老假”初衷,鼓励而不是强制“孝老假”的当下,更多的考量应该放在“孝老假”之外。也就是说,如何给予子女在异地的独处老人从精神到物质层面的普遍关怀。这就涉及到从社区到乡镇老人聚居圈,便民生活设施、配套医疗服务、社工关怀组织、文娱活动安排等不同生活系统的构建完善。与此同时,对于有条件、有意愿将父母接至工作生活区孝养的子女,则要打通医疗保障、养老金发放等问题的异地障碍,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共享天伦之乐。

随着中国社会逐步向老龄化迈进,老龄事业的发展将是国家未来必须充分考虑的头等大事之一。适应老龄化社会,因应老龄化社会调整并作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布局,需要更审慎理智的头脑,抛开想象的美好,我们得从脚下的现状一步步搭好新的基石。

@南方网毕晓哲:要实现“孝老假”真正步入现实、步入家庭生活,须进一步完善配套机制。在各省的探索性规定逐步实践成熟后,有必要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全国性的统一政策规定,对“孝老假”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定义,譬如:“孝老假”是否仅包括临终关怀、大病陪护?父母健康期间,子女是否也应享受到一年若干天的“孝老假”?“子女”范围是否应扩大到“独生子女”之外等,应该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对于拒不落实的单位,采取什么惩戒方式,地方相关部门应承担什么样的监管责任等,也应进一步明确。

然而,在我看来,再好的“规定”、再严厉的规定,执行与否根本上仍取决于子女的孝心。现实生活中,一些成年子女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城市,竟然数周不见面,一些成年子女在周边城市工作,开车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竟然能一年多不见一面,这就是子女孝顺的问题,而不是“规定”与否。换言之,如果子女没有一份对父母的孝心,即使国家和地方强制休了“孝老假”,那些无孝心的子女完全可以“挪用”--将“孝老假”变成“自家的娱乐假、旅游假”。这恐怕更违背规定的初衷。

实现“孝老假”其实并不难,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广大子女真正“走心”。只要把父母和“孝心”装在心里,困难总能克服;只要心中真正有父母、有孝心,一切困难和外在障碍将不能称之为困难和障碍。退一步说,即使全面推行“孝老假”仍待时间,为人子女者多回家看看,多关心一下父母生活,哪怕多打几个电话问候,总是能做到的。这本身也是“孝顺”和“孝老假”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彩贵州网朱丹:北京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这对不管对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政策性福利,也是这次规划的一大看点,充分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关怀,以及对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弘扬。可是政策虽好,但是如何落地,如何执行,如何成为人人沐浴的福利阳光,则需要追问和思考。

其实类似的政策并不少,1981年国家就曾出台了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并且北京也明确了实施细则,但是实际上,这种规定执行的并不到位,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已经沦为有名无实,名存实亡的假期,造成这种结果的饮用水多方面的。一方面,一些人担心休假会影响到个人收入,不敢请假休息,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单位工作太忙,领导不批准,员工请假困难,不能休假。这就导致一些人不能休探亲假,也导致探亲假成为纸上福利,并没有真正给公众带来福利。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没有强硬的执行监督,这些都是导致探亲假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

而如今,北京市十三五老龄规划中提出的这种“孝老假”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同样只是一种规定,并没有相关配套措施,同样没有执行细则和执行监督,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这种孝老假会步探亲假的后尘,成为“画饼充饥”的纸面福利。因此,对于“孝老假”,不能过度乐观,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确保执行和落实。

不管是35年前的探亲假,还是今天的孝老假,需要的不是假期的规定,而是政策的执行,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政策就没有生命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对这种涉及到社会福祉,关系到社会文明的法规制定相关的实施办法,出台执法监督细则,确保孝老假成为老人得实惠,年轻人得便利的福利。

@山西黄河新闻网程令强:日前,北京市政府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但是,“孝老假”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计算等尚没有规定。

因政策不够详尽,往往导致“孝老假”难以落实。近些年来,从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到地方的补充规定假,可说不胜枚举。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某些企业总是钻制度漏洞,拒不执行,很多时候,自己单位虽然会让员工带薪休探亲假,但是员工的年终绩效还是会损失不少,所以不少人因此不得不放弃休假的念头。

显然,没有法律规定的孝老政策,只是看上去很美。其实,早在1981年,国务院就对职工探亲待遇做出了明确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1次,假期为20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1次,假期为20天。然而,这个出台了30多年的探亲假制度,除了在少数国家机关或大型国企还保留着,在很多企业已经名存实亡了。

笔者以为,“孝老假”需伴随相关法律落地。对于正在迅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这样的休假制度来的正是时候,让子女常回家看看,既可给老人提供物质保障,又可带去精神上的慰藉。此时,亟需国家有过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职工休假有法可依,为“孝老假”保驾护航,同时,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孝老假”政策,让其更近“地气”。唯有如此,看上去很美的“孝老假”,才能真正的做到掷地有声。

华图解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随着中国渐入老龄化社会,这一传统被赋予更为深广的内涵。近年来,我国也在通过养老、人口等政策制度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事实上,“孝老假”除了直接赋予职工假期福利外,更是营造社会孝文化的一种方式,因此不管执行效果如何,对这一假期的倡导,本身就是一种孝道宣扬,有较多单位响应固然可喜,没有也未必就是失败。某种程度而言,“孝老假”既要看重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而推广过程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也是不容忽视的收获。

然而,网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仅有美好的愿景是远远不够的。拿现实情况来说,不少企业本来就已经面临着成本上升的难题,假如没有相应的配套、“降成本”的努力,“孝老假”很有可能只会成为“纸上假期”。在这个意义上,以政策的形式鼓励员工为长辈尽孝,一方面值得肯定,另一方面,只有相关的保障措施与休假政策“齐头并进”,“孝老假”才能照进现实。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考面试热点:农民工缘何有座不坐

近日,一则“农民工乘地铁有空座位却不坐”的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和议论。新闻的配图显示几名农民工身穿布满灰尘的工作服,地铁车厢内在他们面前就有空座位,但是他们却或蹲或站在地铁的角落里不愿就坐。针对这条新闻,你有什么看法?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