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面试热点:治理校园欺凌,需举全社会之力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治理校园欺凌,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地从国家层面应对校园暴力与欺凌问题。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李晓鹏:从公开报道的各个典型案件来看,校园欺凌案件有相当大的共同特征。一般来说,事件的地点往往发生在农村或者民工子弟学校,施暴者或受欺凌者的家长本就缺乏文化基础,往往忙于生计,不仅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缺乏对孩子的关爱能力。须知关爱也是一种能力,不关爱或者错误的关爱,只会导致孩子在学校不遵守纪律,成绩不好,性格孤僻,受老师和其他孩子的排斥,要么成为问题孩子,要么成为问题孩子的猎物。

而在现代家庭越来越多的教育投入面前,教育成为生意,知识成为买卖,师道尊严越来越稀薄,寒门贵子越来越成为传说,底层孩子越来越难以突破天花板,不得不早早混社会,然而社会展示给底层孩子的,是更加残酷而暴力的现实。佛山一家内衣厂,聘用大批童工,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名14岁湖南童工不幸猝死,而这家工厂仅仅被罚款1万元!这样的情况,会对孩子们带来负面影响,刺激他们越来越暴力。

严刑峻法和运动式治理虽然很有必要,但只能治标不治本。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校园欺凌表面上发生在校园,但其根源在家庭和社会。治理校园欺凌,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不仅仅是法律的事。

@人民网尹玉玲:笔者以为,专项治理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想真正取得实效,还需要从纽约市“尊重所有人”活动周中汲取经验,软硬兼施。其中,严管重罚是关键。相较于纽约市的《全市纪律与干预措施标准》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校园霸凌防制准则》,中国大陆地区对此问题的应对还停留在学校层面的教育引导和政府专项督导。要从严治理校园欺凌,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对学生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严格进行约束,以此增强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严肃认知。同时,道德内化是手段。“尊重所有人”活动的实质是价值观教育。时下,在我国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尊重”教育却非常笼统和抽象。学校有责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宣传和培训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营造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所有人的良好氛围和校园安全环境。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将“尊重”教育内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如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开设专门的持续的多样性项目和课程教学,以及开展主题班会或校会、开发有意义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等。

除教育部门外,政府其他部门如公安、司法、团委、妇联等也要适时到学校开展相关法治教育活动。通过配合学校的活动,充分调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作用,使家庭和社区能为学生创造与学校一致的教育氛围。

@烟台日报刘洁: “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已经成为搜索关键词,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这几个字眼,可搜出大量相关信息。暴打、脱光殴打、用烟头烫、用仙人球刺……手段之残忍,令人瞠目结舌。这些涉案学生,最大的不过十七八岁,小的甚至只有10岁左右。在这一起起事件中,我们看到比暴力更可怕的是她们对暴力的不以为然和对犯罪的麻木。这不应是正处于青春成长期、价值观形成期的学生们应该具有的处事态度,很难想象,这些不理性、无明确是非观的学生如何撑起自己和整个国家的未来。

更为紧要的是,校园欺凌给那些受欺凌方造成的危害,远不只身体的伤痛,更严重的是造成青少年们心灵的扭曲,搅乱原本平稳的校园环境。因此,治理校园欺凌刻不容缓。预防校园欺凌,最现成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不论学校、家长还是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生命素养。其次,要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等法规中并没有让违法犯罪者得到应有惩罚的相关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助长了恃强施暴的气焰和校园欺凌的低龄化。立法机关要结合当下实际,科学立法,在未成年人保护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之间寻找平衡。同时要严格执法,只有依法对那些恶意欺凌者严惩不贷,才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震慑作用,也才会净化已被“污染”的校园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祝乃娟:解决校园欺凌,需要多管齐下,首先通过专项治理收集各种常见问题,尽快推进完善立法与严格执法。同时,家庭教育缺失的应该尽快弥补,比如进城务工家庭身后的留守孩子。存在暴力教育的家庭教育则需要更新理念,从小应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公民教育,友爱、平等与尊重教育应该得到重视。另外,校园也应该在尊重教育方面发力,首先做到老师尊重每一个孩子,以身作则,同时不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包括情感与内心世界。校园欺凌只是一个现象,它的成因有很多,从这些原因入手解决问题效果会事半功倍。

事实上,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制定反校园暴力法,不能因为是未成年人就不用负法律责任,任何人只要触犯刑律并造成严重后果,都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现在的趋势是,校园暴力越来越具有炫耀性,通过欺凌或殴打别人并制作和传播视频进行炫耀,目前法律的缺失只会鼓励一些人在校园施暴,甚至越来越残忍。而人们也往往引用美国的法律进行对比,一些中国法律留学生在美国欺凌同学,受到了严重的处罚,需要付出数年乃至十数年的牢狱之灾。

光靠家庭或校园教育难以遏制这股校园霸凌的歪风,专项治理也只能起到暂时的约束,减少校园暴力应该降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让那些施暴者付出代价。

@惠州文明网杨政: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我们首先应当反思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因为事涉未成年人,目前的处理大多是批评教育。有些人认为,光是批评教育不足以让学生产生敬畏之心,所以主张加大追责力度。不否认,严惩重处校园暴力能够起到震慑作用。然而,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更取决于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自觉。这就需要疏导,需要道德教化。所以说,光靠“堵”是堵不住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是浅显的。只有法德兼治,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未成年人来讲,治理校园欺凌行为还得从“心”开始,除了法律规范行为,还需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然而,因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学校和家长唯“分”是从,思想品德课一直被作为“副科”存在,有不断被边缘化的倾向。有的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安排和师资力量投入上都大打折扣。在这种境况下,家长也会跟着放松辅导和监督,学生本人也会产生应付了事、无关紧要的片面思想认识。这样的敷衍为校园欺凌埋下了伏笔,也给教育敲响了警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校和家庭应当把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教育的第一任务。人无德不立,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立德是基础。现如今,我们主张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也是放在学生全面发展之首。未成年人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家庭、社会的言传身教和正面引导。思想品德教育的边缘化,无形之间弱化了这种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极其不应该的。

古人讲“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养成始于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及时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课不仅不能边缘化,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不断创新方法,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真正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唯有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践于行,才不负思想品德教育的本义,这也是从根本上治理校园欺凌、遏制校园暴力的关键节点。

华图解析: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例频发,引发舆论聚焦。据媒体统计,仅2015年,媒体报道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近百起,其中以发生在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居多。

校园欺凌事件的恶劣性,不仅因为施暴者往往为未成年人,更因为施暴手段多十分残忍,不仅让受害者受到身体上的痛苦,甚至还会受到心理上的侮辱,而更可怕的是,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起到了很不好的示范,导致更多的人成为校园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受害者,或旁观者。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对于他们树立健康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及公民意识都十分不利。

其实,校园欺凌事件反映了学校教育与管理水平,学生出了问题学校自然脱不了干系。学校教育观念的偏颇、生命教育的缺位、心理教育的不足、法制教育的滞后、安全管理的疏漏、惩戒功能的淡化,让一些学生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缺少对生命的敬畏,通过欺凌弱者来哗众取宠,以极端方式寻找“存在感”。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成为专项治理的责任主体,不是没有道理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校园欺凌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法律对青少年形成了过度保护,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导致很多年龄小的青少年有恃无恐,根本不认为伤人犯法,也无需承担过多的法律责任。

治理校园欺凌事件,不仅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帮助,首先,学校应与学生的监护人、地方居民及其他关系人协作,开展有助于学生自主防止校园欺凌的活动,通过启发等措施让学生或教师深刻理解防止欺凌行为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应遵循事前预防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在强化家庭的监护责任,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法规,为校园撑起保护伞。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警惕“打闹”成为校园暴力代名词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市民王先生向法晚记者反映称,7月1日下午,其儿子在乌海市第二中学上学时因遭受校园暴力,回家后自缢身亡。今日上午,法晚记者联系到了乌海市第二中学张校长。张校长回应称:校方对王同学自杀一事非常痛心,将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进一步调查。目前,此事正在走司法程序。(8月2日 《法制晚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