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生态

面试热点:推行“限塑令”需要综合解决方案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限塑令,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据报道,节假日期间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国实施七年多以来,效果并不明显。为减少使用塑料袋产生的污染,多地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试图破解塑料袋的难题。(2月15日澎湃新闻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魏英杰:可以说,缺乏配套手段及后续跟进措施的限塑令有很多令人遗憾之处。限塑令沦为“卖塑令”,既与限塑理念相对超前有关,也和政策制定不严谨有关,更和政策推行虎头蛇尾、“始乱终弃”有关。一项政策的推行,往往离不开政府、市场与公众三者互动。政府部门主要扮演政策制定与监管的角色;市场在其中发挥信息(价格)传导作用,如提供符合政策要求的产品或推出替代产品;公众主动和自觉接受程度,也会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倘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缺席,市场没有动力迎合政策方向,公众又对政策缺乏认同感,相关政策只能逐渐走向穷途末路。

当然,不排除一种可能,即相关政府部门在政策实施后深感难以落实,索性将相关规定“束之高阁”,也会出现目前这种不死不活的局面。实际上,限塑令初衷是好的,如今有必要重新加以审视,对现有政策进行改版升级,使之更具有可行性。

@人民网云舒:我们在很多超市都能见到因“限塑令”收费的塑料制品,但在市场经济最末端的集市上,商贩用的塑料袋却往往比超市中的塑料袋有着更大的污染性,但并没有机构对此进行管制,这无疑加重了“我行我塑”的现象衍生,从而让“限塑令”更加无法大范围“落地”。笔者以为,要破解“限塑令”的难题,最主要的不是“禁”,毕竟“禁”的落脚点仅仅是在市场的最末端。而要真正“限塑”,限制生产才是应对放在首位的。只有从生产源头开始限制,让塑料制品“供不应求”,同时找到合适的替代品,“限塑令”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纸空文。

因此,期望看到政府能够严格塑料袋生产企业环保标准,将监管、生产和环保产品的推广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让更多的环保产品而不是污染源产品出现在市场上,真正破解“我行我塑”。

@京华时报王石川:在限塑问题上,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使限塑令更有效果?对此,文章点出了症结,比如法令执行无力,执法部门失职,违规生产厂家猖獗等;也直陈了现实障碍,比如,作为替代品的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多数替代品平均售价3到5元,有的档次更高,定价也更贵。其实,原因不难剖析,每年都会有文章重复一遍这些药方。

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换言之,我国消费的塑料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5%,这个比重尚可接受。可以预期,只要限塑令继续推进,只要配套措施得力,使用环保袋的人会越来越多。同样的,塑造公民的环保意识,也不可急于求成。当前,既不宜否定限塑令的积极作用,也不能破罐子破摔,想当然地认为限塑令毫无效果,甚至索性不要限塑令了。随着公民环保素养的提高,限塑令的效果将越发凸显。

@北京青年报樊大彧:所谓“禁塑”,就是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而代之以可降解塑料制品。 可降解的环保塑料袋之所以难以普遍使用, 主要原因就是价格问题。 环保塑料袋价格比较高, 小号购物袋价格约0.6元, 大号的约0.8元, 比传统塑料袋要贵三倍左右。 环保塑料袋价格高,但也没挡住部分地区的试点脚步,吉林自2015年1月起施行“禁塑令”,成为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目前长春市的大超市、大商场基本完成了环保塑料袋对传统塑料袋的替换。据媒体报道,“禁塑”后一些超市的老年消费者几乎全都不再购买塑料袋,而是自带“装备”。

价格问题是阻碍“禁塑令”启动的主要难关,其实面对难题也不一定非要“硬碰硬”。传统塑料袋造成的污染损失巨大,政府部门与其花费巨资治理环境,不如转变思路,给予环保塑料袋生产企业一定补贴,把环保袋子的价格降下来,让“禁塑令”可以顺利成行。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要求超市商场等“卖塑”大户,以原价收回传统塑料袋,禁止商家靠“白色污染”赚钱。有关部门不能让失效的“限塑令”继续尴尬下去,必须拿出办法并严格执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文明需要。

@深圳晚报王聃: “限塑令”之所以难以执行,不过缘于它再次陷入熟悉的零和博弈中:似乎没有谁的利益因此受到影响。厂家在违规生产塑料袋,却不被执法者所威慑;在长期的付费使用后,超市等已将有偿塑料袋视为理所当然;就算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带来整体环境的变差,但具体到每一个消费者身上,不过是每次逛超市时多付出几毛钱来购买塑料袋,此种成本微不足道。当不奉行“限塑令”对谁都不会带来看得见的利益损害,它必然难以落地。

 针对“限塑令”的行而不远,必须打破“限塑令”背后的零和博弈格局。欲求打破,则必然需要执法有力。必须要以严格的责任机制来倒逼执法者,令其严格控制生产环节,打击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严格监控塑料袋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与此同时,还必须研究塑料袋的替代品,令其尽量方便与便宜,减少消费者对塑料袋的日常使用依赖。没有一场移风易俗会速成,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也不例外。7年的时间已经证明,依靠单一的顶层设计规定来“限塑”,注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环境与生态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限塑已经刻不容缓。如何让“限塑令”被执行?当务之急是唤醒执法,以执法让所有人都有痛感。

华图解析:塑料袋的出现确实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如此巨大的消费量,不得不让人位置咂舌。

虽然说,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塑料袋的危害性,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在我国实施“限塑令”7年来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单纯的塑料袋付费使用行而不远。消费者付费以后,容易产生某种代偿心理,使用起塑料袋来反而会更理直气壮;二是缺乏刚性的执法力度与相应的配套举措。塑料袋厂家就容易违规生产,超市方自然亦乐于将有偿塑料袋作为某种生财之道。

其实,对于“限塑”,真正可以努力的方向,也许还在价格杠杆之外。而绿色购物、绿色生活,正是体现于,拒绝使用塑料袋等细节之上。“限塑令”虽然不曾产生立竿见影的根治效应,但是它所传递的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理念,确乎是有其意义的。今后我们所应做的,就是要设法找到一套系统化推进环保治理的方法,而不再是仅仅依赖单一化的价格杠杆。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垃圾该去哪儿?

《21CN新闻》:5月25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根据《规定》,单位和个人应该“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违者按照有关规定,个人最高罚200元,单位最高罚5万元。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