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面试热点:“我们恨化学”式广告“神洗脑”错误在谁?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我们恨化学,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某化妆品品牌因为一则广告被舆论讨伐。这段广告不断重复着“我们恨化学”这句话,甚至直接用这五个大字占满屏幕。广告本意或许是想强调自家品牌的“天然”,但播出后一直风波不断。这引起了《结构化学基础》的作者、北大教授周公度的注意。网友爆料称,周公度递交声明要状告相关方面。(11月22日新华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北京青年报李清:北大教授要状告“我们恨化学”的“坏广告”,真是吓死人了。从一些支持周公度的网友的说法来看,周公度对这则广告的声讨,听起来也挺有道理的。首先,没有化妆品可以做到不含化学成分,甚至所有物质都是化学元素构成的。其次,化学工业能造福人类生活,中小学有化学教育课程,国人需要有点化学素养。

然而,任何一些人很喜欢,认为很好的事物,未必所有人都会同样喜欢。有句俗语说,一人之佳肴,他人之毒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接受程度不一样,周公度作为化学教授,热爱化学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这不是不许别人“恨化学”的理由。难道别人喜欢的学科、事物,你就都也喜欢吗?就算你对什么都感兴趣,也应该允许别人“偏科”,有个人的口味吧?

@长沙晚报卞广春: “我们恨化学”的广告所以能够出笼,在于广告策划人员片面追求广告的猎奇性,无视化学的科学性。这与广告策划者的科学修养有关系,也受近年来广告一味追求奇特的效果所影响。“我们恨化学”所以能够被广而告之,还与广告审查和媒体追求商业利益有关系。以违反常识和违背科学规律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维,抢占公众眼球,在排他的层面上,让广告产品成为人人需要和相信的产品,只能是一种噱头。

对反科学广告,北大教授周公度是否真的状告有关媒体,当然是周公度的自由,而状告结果是否会赢,也要依法裁定,但反思公众对类似广告的反应同样有着极大的意义。商业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这需要相关方面把关守口,需要社会公众有一双慧眼,并保持理性,不要被伪科学的广告所迷惑,不要被自认为最好的广告牵着鼻子走。

@海南日报龙敏飞: “我们恨化学”广告一出,便引发争议无数。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没有化妆品可以做到没有化学成分,这涉嫌炒作与欺骗。即便是公众的生活,也不可能离开化学。“我们恨化学”一般的营销广告,是反科学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广告,并非出现在大街上小贩们的吆喝,而是来自于国内比较知名的媒体,这背后,便有太多值得拷问的地方。

这些年,类似于“我们恨化学”一般的雷人广告,其实并不少见,比如湖北利川的“我靠重庆”,江西宜春的“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更有一些无良地产商拿“小三”、“情人”等当营销噱头……为何一些广告可以如此无底线?就在于代价很低但获益却很高。可喜的是,今年9月起施行的新《广告法》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除了没收广告费用、处以罚款外,可以由有关部门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这是对虚假广告、雷人广告亮剑的信号。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媒体机构加强责任意识,对广告严格审核;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对广告的审核,一旦发现突破底线的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唯有如此,“我们恨化学”式的雷人广告才不会再度出现。

@华西都市报张田勘:毫无疑问,如果仅就广告的“我们恨化学”这一全称判断来看,是经不起推敲的,也当然是错误的。今天人们吃的、穿的、用的无不渗透着化学的成果和成就。就吃的而言,人人喜欢的豆腐就是化学(化工)的产物;就穿的而言,腈纶、涤纶面料和衣服给予人们保暖挡风之利;就用的而言,最广泛的化工产品——塑料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器物;就连疾病的防治也得益于化学。简单地看,“我们恨化学”当然是一种无知。不过,广告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和注意力,采用的手法常常是夸张,甚至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此,如果把这句话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即化妆品领域,或许有其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说给常用化妆品的人听的,人们会理解化学与天然化妆品的区别。不过,如果这个广告是对所有人播放,当然就会产生误导。

有必要说得更清楚一些,即大部分经过实践检验的化学品,包括化妆品是无害的,所以我们应当爱化学。不过,由于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一小撮”化学品在危害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危害自然、生态和环境,所以人们恨某些化学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广告该怎么说,那是广告人和化工企业的事,能否找到一个不犯众怒的说辞,考验他们的智慧。“我们恨化学”当然经不起推敲,但认为所有化学物质都有益人类和环境同样不符合事实,关键是,如何把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有益于人类和环境的化学物质和产品保留下来,为公众所用,并淘汰那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和产品。须知,后者显然也不是极少数,而是为数较多。

@中国网王传涛: “我们恨化学”作为化妆品的宣传语,无疑能够给人一种无害无毒的印象。在有些化妆品总被曝光出重金属超标、一些使用者也时常过敏的语境里,这样的广告标语非常吸引人。但是,“我们恨化学”的标语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而言,无疑形成了歧视,尤其是对一些学科内的从业者而言,很可能会非常反感。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此案的最终判决结果仍然很难预测。到底这是一种广告创意,还是彻彻底底的学科歧视,到底这个品牌的化妆品是不是所谓的“纯天然”,以及央视应该在播放这个广告的过程中应该履行或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仍然没有形成定论。但是,作为我国最大的电视平台,央视却也应该进行一下反思——自己在这样的一起事件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深圳商报舒圣祥:值得一说的是,这则广告几个月前甫一推出,已经引发舆论争议。可是,不仅化妆品公司拒绝回应,相关播出平台和政府部门也都沉默不语;如果不是北大教授周公度此番“旧事重提”,不仅这则广告会不了了之,类似的所谓“广告创意”,甚至可能引发跟风效应。只不过,有些人对教授较真广告似乎有不同看法:“人家的意思也不是攻击化学,作为学界泰斗就不能宽容点么?”“不好好搞好本职工作,却来搞这种玩意,想出名想疯了?”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教授声讨“我们恨化学”的无知广告,竟然被某些网友做出“不宽容”、“想出名”的解读,实在令人不可接受。更不可接受的,这样的“评论逻辑”很多时候近乎常态,所谓“本职工作”之外的举动似乎都是“想出名”的证据,而较真于所谓“小事”都是“不宽容”、“管闲事”的表现。可在我看来,如果每个学者都能跳出“本职工作”关心点社会“小事”,并且付诸行动,那才是社会之幸。

华图解析: “我们恨化学”广告一出,便引发争议无数。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处处离不开化学,比如: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转化为能量;人们在恋爱时,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这是一种天然的兴奋剂;即便是化妆品天然萃取也是一种化学反应……可以说化学无处不在。我相信这个道理,化妆品公司更该懂得;一个化妆品公司居然高喊“我们恨化学”,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虽说广告本意原想强调自家品牌的“天然”,但如此缺乏基本科学基本素养的广告大频率轰炸,某种程度上在误导学生不需要学习化学,破坏化学教育,也会带给观众错误的认识和莫名的恐慌,同时,没有化妆品可以做到完全不含化学成分,这样的伪概念炒作涉嫌欺诈,误导消费者,也贬低其他行业对手,违背了广告法相应条款。

我们应该深思,“我们恨化学”这样的广告,为什么会堂而皇之出现在公共媒体上。从广告主和制作者角度来说,可能更关注广告效果,但就公共媒体的角度而言,却不能忽视广告导向以及与自身职能和形象的吻合。如何解决“我们很化学”这样的“伪广告”肆虐,既要呼吁和提醒相关部门,努力提升广告制作水平和把关意识,还要加强广告监管,不给反常识反艺术反道德添堵的机会。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微信拉票”泛滥值得反思

“刚刚参加了一个绘画班的网上投票,紧接着就是学校读书比赛的微信投票,最终都要家长去拉票。”近日,福州多名家长向海都记者反映,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始通过微信进行各种评选,这也让家长平添了许多烦恼。(11月17日海峡网)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