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公考人物 > 2018省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现象类题目如何开头

2018省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现象类题目如何开头

来源: 总部2018-05-30 15:24

众所周知,综合分析现象类的题目,在所有公务员面试题目中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在全国大多数省份考查频率最高,像内蒙、宁夏、河南、广西、海南、江苏等省份都是如此。能否答好现象类题目,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能否给这类题目开一个好头。尤其是在现在考试题型日益成熟、反模式趋势日趋明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笔者结合多年参加公考面试和授课实践,总结出一些关于现象类题目开头的思考,现列举如下:

第一,对现象认识不深刻情况下的表明态度。

表明态度是我们在现象类题目开头中用的最多的一种形式,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题目都会涉及。一个现象,我们对其态度不外乎三种,或者说其是好的、积极的、值得肯定的等等,或者说其是坏的、应该摒弃的等,或者是有好有坏的,应该全面分析的等等。但是也有一种极端情况,就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好是坏,但是又不能思考的时间太长从而给考官留下思维迟钝的印象,那么这时候就可以用一个模棱两可的开头作为过渡,边说开头边思考接下来的答题内容。例如:

现在大学生毕业后,有的做保姆,有的擦皮鞋,这与人们期望中的大学生是社会精英人才有着很大的差别。请问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对这道题的开头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当前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做起了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如做保姆、擦皮鞋、卖猪肉等,对于这类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毕竟,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相关,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理性地进行分析。

像上面的开头,其实我们基本上没有对现象进行表态,因为开头中的所谓与社会发展现状相关,基本上所有的现象都是如此,而“理性分析”则等于后面的分析,不管是什么样的,都是“理性”的。

第二,结合现状,规避风险。

近年来有些现象类的题目,不是在问“怎么看”,而是问原因、问对策,如“对这种现象,你觉得原因是什么?”,或者“对这种现象,你觉得应该怎么办?”等等。这类题目的开头,我们还有些个人觉得可能不太好表态的题目,我们都可以结合着题目中所反映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而进行开头的设计。例如:

街上办假证的小广告泛滥,结合实际谈谈此现象的原因。

对于这道题,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头: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确实存在着办假证的小广告泛滥的现象——我们走在大街小巷,总能在墙角上、地面上、电线杆上,甚至在厕所的门上,都能发现各种办假证的小广告,像办身份证、四六级的、毕业证学位证的,不一而足,这些内容各异、花样繁多的小广告,成为近年来城市肌体上抹之不去“牛皮癣”。

上面的开头,就是对“办假证的小广告”泛滥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而进行了拓展,这种表述,同样可以规避因为表态不当而带来的答题风险,可以算得上是最“保险”的一种开头方式。

第三,多种内容,深入拓展。

有些题目,我们在开头的时候既可以“扣题”,同样也能将分析的部分内容纳入,不用刻意的强调开头一定得是“扣题”而不能展开分析,或者说分析只能另起一段。实际上在近年的答题中,只要内容吻合题目,形式上可以进行新颖安排,从而给考官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

北大在某些省份已经启用新的高考推荐政策,采用校长根据该生初中以来的成绩和各种综合表现向北大推荐免试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高考改革制度?

对于这道题,我们的开头就可以将“扣题”和部分“分析”的内容同时纳入其中,设计成:目前,在我国,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但高考依然是大学选拔人才的主流模式,北大新推出的这种高考推荐政策,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制度的桎梏,拓宽了优质生源渠道,同时可以有效规避优秀学生因为高考发挥失常而带来的升学风险;而且推荐制度对学生综合表现的关注会刺激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得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会更加关注自身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拓展,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推荐制度的出现,是一种教育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对于现象类题目的开头而言,还有结合背景、阐述本质等多种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没有那种方式更好更坏,有的只是个人的使用习惯,面试本身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考试,如果能够在自己表述流畅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开头方式,必然能让自己的开头因为别具一格而更加精彩。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关键词: 省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现象类题目 编辑:张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