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析公考

您当前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公务员考试网 > 点析公考 > 备考解析 > 行测解析 >

行测解析之举例论证的巧妙用法

2021-06-25 14:35:11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举例论证法是言语理解当中一个运用非常广泛的辅助方法,在诸多题型中均有它的身影。对于这个言语题中出现的常客,我们要如何去利用它,从而快、准的解题呢?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例子”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例子的首要特点就是对重要内容进行的解释说明,比如说:“科学家提出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在这句话中,用“建造移民基地”做例子,来论证科学家提出的设想,增强其说服力。有时我们也会举反面例子来加强论证观点,比如:“历经磨难才能绽放成功的花朵。没有经历过砾石的打磨,宝剑不可能闪烁耀眼的光芒;没有经历过寒风的洗礼,梅花不可能绽放清冽的幽香”。在这句话中,虽然反例没有直接表明要经历磨难,但反例的目的,就是要警醒人们经历磨难才能成功。因此,例子最重要的特点是:例子本身不重要,可略读或者不读;例子前后的观点才是重点;针对举例的选项通常为干扰选项。

把握好例子的特点,在主旨概括题中我们就可以运用例子找文段的重点内容了。除了通过举例论证的标志词语“比如、例如、以……为例”外,我们还可以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把握两者“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这是我们区分举例论证和重点句的核心方法。

文化本质上拥有让人处变不惊的力量,不仅让人们依恋传统,也鼓励人们接受新的可能。就像春节团聚,返回家乡固然是极好的方式,但春节离不开岗位,错峰返乡也依然情意浓浓。选择第三地旅游过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天伦之乐?时代环境变了,文化形态也会相应改变。过去代表“年味儿”的某些形式,或许将离我们远去,但只要心在一起,就能找到新的“年味儿”取而代之,而不会留下情感或文化空缺 。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春节重要性对于国人来说已有变化

B. 文化的变迁是其本质主导下正常现象

C. 家人团聚有很多时间、形式可以选择

D. 文化是否空缺取决于人们的心是否在一起

这道题第一句先介绍文化本质上让人处变不惊,然后通过递进关系“不仅……也……”提出重点,强调文化鼓励人们接受新的可能。从第二句开始,作者以“春节团圆”为例,详细论述了文化形态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是重点,主体是“文化”,并通过“处变不惊”“接受新可能”两个短语强调变化。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C项和D项均为举例论证的非重点内容。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一些主旨概括之外的题型,做到灵活运用举例论证的属性。例子除了帮我们找重点和排干扰之外,还可以根据其特性帮我们去理解例子所论证的对象。下面以两道题为例。

例2.让城市温暖起来,无须轰轰烈烈。每一种安顿都来自家园的呼唤,那些让人嫣然一笑的都市情愫,无论白天黑夜,都会在心头热乎乎地弥漫。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或深山老林,那叫________;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纯净 丰富多彩

B. 本色 情深意长

C. 天然 情之所钟

D. 原味 生机勃勃

这道题突破口在第二空。通过“就像”可知两个空格在举例子,是对文段第一句的解释说明。第二空应呼应“都市情愫”“来自家园的呼唤”的特点。A项“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与“情愫”无关,排除A项。B项“情深意长”形容感情真挚、深切绵长,符合“都市情愫”“来自家园的呼唤”的特点,符合语境。C项“情之所钟”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原文没有专注之意,排除C项。D项“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与“情愫”无关,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验证第一空,“本色”指本来面目,代入原文,意思是在水乡泽国或深山老林的芦苇或者巴茅是其本来面目,与后文形成对比,符合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

例3.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下,而是与作者的学力素养、心灵的敏感程度有更为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___________。典型的例子就是晋代的潘岳,他虽然有“拜路尘”的卑劣行径,但其《闲居赋》一文却展现了一份清雅独绝的隐逸情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品格并不高尚的人同样有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诗篇

B.人格是否高尚并不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下的唯一要素

C.一些杰作的作者反而更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

D.“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况在创作领域尤为常见

该题可以根据横线后例子的具体陈述内容来解题,使横线处句子和下文例子保持话题一致。横线前面强调诗歌与作者的人品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而与其他的要素有更直接的关系;横线后是“人品差而写出好作品”的例子。横线处要填的句子需将两者衔接起来,即要表达“品格不高也能写出好诗”的意思。对比选项。A项与文段首句强调的话题一致,最主要是符合例子想要证明的观点。因此,选择A选项。B项:如果填入“品格不是唯一要素”,那么后文应该说明还有什么其他要素,与下文的“例子”话题不一致。

因此,灵活把握举例论证的特点和技巧,就可以快速理解并剖析文段的内容,无论哪个题型,都能做到熟能生巧并且游刃有余。

已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