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材料1: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我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表明中央正致力于开启民富时代。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的“两个同步”值得关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仅如此,报告还进一步就目标的质量和效率提出要求。明确指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提。

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意味着到2020年将有7亿中国人步入中等收入阶层,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达2.3万美元,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计划。它体现了中央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发展改革成果的治国理念。在时间、收入水平上的具体量化,让人们看到,一种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指日可待。

材料2:

收入倍增是全民涨工资吗?有专家分析认为涨工资路上有“四座大山”:民企、垄断企业、物价、困难地区。“按照规划惯例,这个‘翻一番’目标自然是扣除价格因素,这是货真价实的倍增计划。”规划专家、清华大学胡教授说,“这个翻一番”,就是以2010年价格基期,按不变价格来计算。

此外,报告中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是指所有人——即全体人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总体概念,并不意味每个人都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收入倍增当然是就平均水平而言的,低收入群体受惠可能更大,收入增长可能不止一倍。

材料3:

刘树成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共十八大首次将居民收入指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可以实现,但有一定难度。为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他建议:一、提高居民收入的最根本环节是,把生产搞上去。二、提高居民收入的最重大举措是,抓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的改革和调整。三、提高居民收入的最基本途径是,提高劳动报酬收入。四、重视科研人员脑力劳动报酬的提高。五、防止物价上涨蚕食居民收入的提高,实现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材料4:

下面是一些采访实录:

语音采访:

农民工王某:今年48岁了,家里一共就两亩多地,上有老下有小,之前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现在孩子都工作了,以前是我一个人挣钱,现在是全家人都在挣钱,相信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奔小康就不远了。眼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厂有份稳定的工作,再也不用风吹雨打站在街头等活了。

个体老板徐某:做酒行生意已经很多年了,做生意不仅比质量,还要比诚信,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生意一直不错,也结交了不少老顾客。希望以后生意越来越好,能再开一个分店,虽然会忙点,但收入会更多。

现场采访一:

11月27日上午,暖暖 的阳光洒满××村,一排排二层小楼整整齐齐。虽已入冬,但水泥小道旁的绿化树依然郁郁葱葱。

一开始一亩多,然后扩展到三亩多,现在已经达到10多亩了,其中仅承包的土地就有近10亩。现在大棚里夏季种木耳,秋冬种磨菇,常年都有产出,除去成本外,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

“有了好政策,还要靠勤劳致富,才能过上好日子。”对于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夫妻俩用一句话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现场采访二:

11月28日上午,在工厂车间,李师傅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按件计工,一件8元钱提成,加上基本工资,销售旺季的时候,他一个人每月可以挣到近4000元。

“家里的地本来就少,靠地一年收成不了几个钱,维持生活都不够。”他算了一笔账,家里以前的两亩地一年收成加做零工,一年一家人纯收入一万元左右,儿子上学、日常开支等一年下来所剩无几。而如今,土地被征收时政府补贴了一些钱,家里还获得两套还原房,夫妻俩在工厂工作,一年七八万元,除去开支也能省下三四万。

在这家工厂,四百多名工人中90%都是刚刚变成市民的拆迁区农民,不少人已经住进小区,开始了“蓝领”生活,说起眼下的生活,一张张憨厚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企业发展好了,我们的工资自然就更多。”说起来,李师傅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期待。

材料5:

虽说我国GDP一直保持较快增速,近年来我国资源能源消耗增速低于GDP增速,资源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是,数据显示,我国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能耗偏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仍处于粗放水平。

一个国家劳动力的报酬与这个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正相关的,如果我国企业未来还是处于底端,那仍然是走低劳动养本的老路,居民收入就不可能上去。只有依靠转型升级,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提高,才可能使得我国劳动力报酬更高,居民收入才能增加。反过来,增加居民收入也会形成倒逼机制,那些走老路子的企业只能被淘汰,也只有收入增长了,才能拉动内需。

材料6: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9.2%,增速远高于未来“翻番”所需要的7%的速度。但很多人的印象是,收入确实增长了,经济压力却没有大有减轻。

另外,“老百姓也期盼着国家加快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解决这些问题,是进一步践行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不仅仅意味着工资的提高,还意味着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制品的弥补,收入分配改革既是做”加法“,提高居民的基本收入,也是做”减法“,减轻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负担。”

材料7:

国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偏低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已由2004年的50.7%下降到2010年的45%,更让人忧心的是,据全国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我国劳动报酬占比连续22%年下降。”这种不断创新低的下降趋势,已经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实现和经济的正常循环,甚至威胁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社会管理蓝皮书》中显示,反映收入差距的中国基尼系数仍然达到0.438的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乃至不同人群之间,仍然横亘着一道道“鸿沟”。

找到导致劳动收入关系失衡的原因并不难,难在如何对症下药找到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有效途径。另外,劳动报酬比重的大小并不是根本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关键,提高劳动报酬比重,还需合理地分配劳动报酬这块“蛋糕”,否则收入分配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会进一步拉大。

材料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的居民收入增长仍然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不升反降。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居民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的统计研究,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2年达到了0.454,在5年之后的2007年达到了0.48。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则表明,在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55。

从形成当今收放分配格局的原因入手实施改革,媒体报道中所谓收入分配改革的“提低、扩中、控高”三大战略才有意义,才能巩固改革的成果。否则,这些硬性拉平收入的措施,只会造成一时的“结果公平”,而为原有分配格局的反弹积蓄更大的能量。实际上,在十分有限的关于收入徒劳无益叫体方案形成过程的报道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方案的难产之处,正是在如何创造更加公平的机会方面,比如,如何处理垄断存在所必然造成的利益分配悬殊。

材料9:

收入分配的重要性,各方已有共识;社会对收入分配改革也有诸多期盼。关键问题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如何确定收入分配的目标。这对不久后将要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着“顶层设计的”的意义。“十年翻一番”,预示着每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需要达到的7.2%,这个速度的实现难不?既不难,也不易。

而从国际经验看,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初,面临着我们当前同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日本适时地推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得到有效执行,其后十年,日本国民收入年平均实际长率达11.5%,形成了近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使日本有效地转变成为一个消费社会。

在过去很长时期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要高于农村收入,尽管2010、2011年农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未来任务还很艰巨。而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着收入差别,一些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现象也较为突出,社会对此呼声也较大。

要实现中国版收入倍增的目标,需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应当说,只要明确了方向,下定了决心,有了顶层设计,突破口很多。收入根本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材料10: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20年实现收入翻番有物质基础。从1979年到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超过了十年收入翻番所需要的7.2%、7.3%的速度。2010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2.73倍。尤其是近两年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已经为实现十年收入倍增计划开了一个好头。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期增长目标设置为高于GDP增长目标的7%,国家已经采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如着力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水平、通过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等,马建堂指出,不仅要重视收入总量的增长,也要更加关注公平,把收入分配差距尽可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适当的水平上。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张荣楠认为,中国需要不遗余力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动力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对外经济结构等增长格局的调整和结构转换,从而跨越难以逾越的“中等收入陷阱”,为提高居民收放创造必要条件。

材料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已于2011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不同阶层、的利益也在不断分化;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城镇居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在扩大。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有违共同富裕的初衷和社会公平正义。

在做好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的前提下,除了深化收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外,还应该坚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

那么,收入分配的“利民”之路如何走?显然,就是要通过制度确保政府和企业都应该为老百姓“让利”,即政府减部、资方让利、劳动者所得提高。而对于企业,特别是垄断国企而言,必须切实做到让得民,必行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政府针对中小企业也采取相应的减负措施,而与此同时,则需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1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的基础和困难各有哪些?

要求:

内容全面,层次清楚,不超过500字。

审题要点:

1.需要先阅读定位材料。2.答题内容上,通过阅读题干得知,本体的作答目标氛围两个部分,一是要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的基础,二要指出居民收入倍增的困难所在。因此本题的得分点包括两个部分。3.题目要求上,“内容全面”告知我们两个部分的信息点要全,如果只答一个其中一问则会严重失分。“层次清楚”提示我们在梳理“基础”和“困难”两个部分的答案时要分开阐述,做到有层次。4.字数限制,不超过500字。

解题思路:

此题需要考上将基础和困难在文中的体现分开作答,居民收入倍增的基础也就是能够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保证基础稳固后才能实现收入的进一步增长。通过阅读材料中几段居民收入提高的国内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居民收入的基础分为企业、国家政策扶持、居民自身三个方面是实现成功的几个先决条件也就是“基础”然后用规范的语言整理成答案。第二部分要作答的就是实现收入增长所遇到的困难。根据与读材料可得知困难总结为为: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经济发展瓶颈、居民经济压力几个部分,然后分条展开。

参考解析:

一、居民倍增的基础1.经济可持续增长,企业良性发展。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更加平衡、协调可持续迈进,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民企发展稳步推进。2.国家政策完善,居民充分就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的就业机制,使劳动力能够有效发挥。3.居民自身。社会道德水平提高,诚信经营,勤劳致富。二、居民收入倍增的困难1.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我国GDP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企业依赖低成本劳动动力,处于低粗放水平。2.收入分配不合理。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低,并逐年下降,而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有效途径存在困难;城乡收入、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垄断现象难以克服。3.经济发展瓶颈。“中等收入陷阱”在客观上限制了居民收入。4.居民经济压力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领域负担重。

第2题

根据给定资料,你认为要切实提高居民收放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要求:

内容全面,既有宏观思维,又实际可行;有条理;不超过500字。

审题要点:

1.本题的作答范围没限定,应该是全部给定资料。2.本题要求考生认为“切实提高居民收入需要行那几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属于提出对策题,通过审题得知,第一题提问的是基础和困难,而第二题提问的是解决居民收入需要从那几个方面来进行“顶层设计”。先就读题目以后可以看出,第一题和第二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即需要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第二题的实际对策。3.作答要求中既有宏观思维,又切实可行;有条理,因此要注意作答的逻辑层次。

解题思路:

依照题目要求,需要对对策,即文章所说的顶层设计进行解释,需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同时,题目要求“有条理”,即要对答案进行进一步分类,可以从政策投入、企业、缩小收入差距几个角度进行分层作答,然后再每个层次之下可以具体分点,另外在提及对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得答案的对策具体可行,需要在细节上进行规划。同时,立足第一题的基础,需要在全文中找寻对策以及问题,在此基础上解答,将文章的答案做到面面俱到,防止丢分。

参考解析:

切实提高居民收入需要政策投入、国家企业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三个方面进行:一、加大投入,完善政策。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制定惠农、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培育养殖、蔬菜等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2.提高居民工资,通过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3.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减轻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负担。二、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转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变传统投资增长模式,促进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企业发展需要减少能源消耗,如加强科技人员的使用和保护;引导农民进入企业,保障农民收入,垄断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资方让利,中小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减少负担。三、缩小收入差距,走好分配“利民”之路。1.提高低收入人群福利、工资水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潜在消费能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的问题,坚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强化国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功能。3.提高垄断企业税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减轻中小企业赋税,促进民营企业重大发展。

第3题

以“收入倍增”为主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要求:

参考给定材料,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整。

审题要点:

1.此题要求以“收入倍增”为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千字以上的议论文。主题非常鲜明,就是围绕“收入倍增”这个话题展开,角度可以是多样性的,既可以写怎么样倍增收入,也可以写收入倍增的意义。论证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包括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分析要深入,同时还要注重书写工整。2.题目自拟。

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我们知道文章的主题是“收入倍增”,按照议论文的一般逻辑接下来要谈的是为什么环节,即分析收入倍增的基础,可以从正面意义和反面问题来进行论证:材料提到收入倍增可以惠及全体人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但材料也谈到了目前收入倍增的阻力:企业低端化生存,收入分配不均,地区差异明显等,都可以作为论证的素材。接下来第三部分是提对策,即如何提升全民收入。这个方面材料讲得比较充分,重要的是理清对策的逻辑顺序,可以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次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配上结尾,文章便全部完成。

参考解析:

千方百计保增长——也谈收入倍增计划随着十八大报告的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对于这一利好消息,举国欢庆,共同富裕离我们已不再遥远,收入水平的提高让广大基层劳动人民看到了希望,幸福美好的生活指日可待。当然对于实现收入倍增,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的困难。首先是民企的低端化生存,我们大多数民营企业依然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为世界的知名公司做代工服务,既没有核心技术,又缺乏像样的品牌,在整个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唯有压低成本,才能勉强生存,但这样的后果是使大量的产业工人成为企业的工具。这样员工的收入就涨不上去。另一方面的困难在于不同行业巨大的收入鸿沟。垄断企业有着高额的利润,在收入分配中占据着有利位置,使大量的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企业,使许多中小企业境况不尽人意。地区收入差距的鸿沟也非常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部地区一直处于欠发达状态,这样收入增加的压力比较大。最后一个问题是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使百姓的生活压力陡然增大,难以享受收入增加对生活的改善。收入倍增是中国历史不可逆转的潮流,我们必须攻坚克难,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第一,稳步推进收入体制改革。秉承“提低、扩中、限高”的战略思想,保证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福利,积极稳妥的扩大中等收入人群,通过财税等一系列改革,调节过高收入,真正做到分配公平。第二,我们的企业要完成结构转型升级。低端化生存已经走到了尽头,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核心竞争力,做长远打算。同时企业要注重渠道和营销,树立自身品牌。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这样企业才能壮大,员工的收入才能稳步上升。第三,加大扶持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欠发达地区一直是全民增收难的重灾区。需要国家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开发本地区的区域优势,吸引本地人返乡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地区,达到提高收入的目的。最后,一定要完成社会的福利保障。只有让老百姓看病不再难、养老不用愁、子女教育有着落了,才能使老百姓真正感受收入增加的好,才能安居乐业。所以在全民社保的投入上一定要增加,要着实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滋润。总之,中央已经为我们描绘了幸福生活的美好蓝图,现在是我们化作生动实践的时候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即将实现的全面小康生活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