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2005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就我国高等教育方面的问题接受了央视专访。下面是记者和张保庆副部长的对话(转录时稍作改动):

记者:当您看到媒体所报道的一些学生因贫困上不了学时,是什么心情?

张保庆:我很同情,但也觉得有些不应该。

记者:怎么叫不应该呢?

张保庆:如果家长真关心孩子,如果学生真关心自己命运的话,我想他们会下功夫去了解国家政策的。

记者: 给我们的感觉是他们不知道、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张保庆:不去了解政策,光在家里抱头痛哭,这个事情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但也有不值得原谅的地方。另外还有一条,不要光在家里发愁嘛,我去看就讲过这个话,实在没地方找了,找学校,你先到学校去。哪个学校敢不接收你,你可以直接向我们反映。

记者:找学校有困难怎么办?

张保庆:我们要求任何一个学校都不许把录取的学生因学费问题拒之门外。有些高校尽管不严格执行政策,但还是不敢把学生拒之门外的。

记者:助学贷款应该是件非常好的事,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就是这项工作推进得不是那么顺利,所以您点名批评了八个地方。这是不是得罪了好多人?

张保庆: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没人给我打电话,说我批评得不对。

记者:您去年亲自去的几个地方里面,有四个地方的名字被您点了,所以看起来你们说话是不是有点不管用?

张保庆:它牵扯到许多部门,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记者: 您刚才说了,牵扯到很多部门,但给人感觉是你们第一板子就打到地方政府身上,您是不是感觉他们责任重大?

张保庆:对,既然是很复杂的工程,就必须靠政府来统筹和领导。凡是搞得好的地方,都是地方领导和党委重视的结果。

记者:是不是咱们也平心而论,客观地站在当地政府角度上想想,比如说其中好几个都是西部地区,如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他们可能财政上也有困难,所以没办法很好地落实这一块。

张保庆:对新疆,对内蒙古,对宁夏,这些地方的情况我比较了解,是有点困难。但我不认为就困难到拿不出几千万来干这个事,何况对于这些地方,中央财政都有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另外,我们跟财政部也商量好了,他们只要干起来,对他们有困难的地方,将来我们还要给予补贴的。我们要一个省一个省地看他们到底有多大困难。

记者:好听的先讲到前面了,现在没办法了,给了些狠招。这回是拉上了财政部,财政部总体的意思就是不给钱了,我们看教育部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调减一些招生计划,不给设博士、硕士点了,然后暂停一些费用了。您觉得这些措施够狠吗?

张保庆:这应该说是我们两家在现有职责范围内所能采取的最大措施。

记者:您觉得这些措施会不会管用?

张保庆:我希望在不管用的情况下能把工作搞好,但对那些不自觉的地方,我想还是管点用的。

记者:万一在某些地方即使有了这些措施,但还是不管用的话,怎么办?

张保庆:那我们就跟财政部组成联合调查组,我们要一个省一个省跟他们商量,到底有多大困难,如果这个省、这个地方真说出了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会帮的。

记者:我们记者中间有这么一段话,我给大家念一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学校和银行落实党和国家政策规定共同担负的责任,但在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出学校一头热,银行一头冷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张保庆:我同意《中青报》这个判断。当前有没有风险呢?有。所以我们在政策设计上,特别是去年调整了政策后,我们充分考虑到风险,所以才有建立了风险补偿金。我们中央定的是15%,就是按照实际贷款额的15%提取风险补偿金,从我们知道的情况来看,如果提到15%,作为金融界来讲就没有太大的风险了。第二,我们为减少风险,这些年来一直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我不同意这个判断,就是因为学生违约,贷款不还而造成贷款贷不下去。这个现象判断不准确,说明这个校长挺官僚。

记者:我们确实采访了几个北京地区的高校校长,他们跟我们反映了一个情况,说学生还款的情况还真的不太理想。

张保庆:不理想与不太理想是两个方面,不理想可能存在,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三个理由,第一,因为我们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真正开始是2000年,最多是今年开始还款,按当时的还款期限到2008年才能看出这个还款的情况。去年调整政策是十年一个周期,以后要再过十年才能下这个判断。

现在有没有点问题呢?有。比方说现在确实有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按原来的政策设计是从毕业后那天起就开始还款,这个现在看来做不到,我认为,他们认为还款不理想的恰恰是这部分同学,而这部分同学是在新政策调整里边是允许他们找到工作才开始还款的。这个现象校长的判断也不准确,不管哪个学校的校长,说明这个校长挺官僚的,他没有很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是个很不严肃的说法。真正的说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到2008年看,如果2008年或2010年这个周期完了后,出现了大面积违约,那时我们才可以作出这要的判断,才能说是。

记者:如果那时得出这么一个判断的话,银行不就惨了?

张保庆:银行也不惨,国家政策风险补偿金不是补着吗?退一万步讲,这个原因造成的坏账,国家还有大政策,可以注销,有什么大的风险呢?

记者:您这样说下来,我如果是个大学生,我认为,不还款也没有关系。

张保庆:我是讲这个道理,但我不希望学生不去守约。我就不相信,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将来是我们国家最不守信的一个团体。

记者:咱们再回到银行,现在既然体现出这么大的矛盾,那我们也替银行考虑一下,其中好多都是商业银行,他们有权决定是不是贷款,但现在你们好像一定要他们贷款。

张保庆:我说也不是所有的银行,因为把人家银行都带进来也不对,据我所知,现在大部分银行态度还是好的,比如中国银行,搞得很漂亮。我说的是少数银行,咱们先划清这个界限,不是全部的银行。第二,银行提的这个问题是有道理的。现在既然是商业银行,人家有人家的游戏规则,这是对的。但现在有一个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既然是一个政策性的贷款,又要叫商业银行来操作。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之间是一定矛盾的,但我也再说一句话,这个矛盾不是不可克服的。当然我也不强求银行同意我的判断,但我希望银行界好好思考一下我刚才讲的这些有没有道理。

记者:2004年居民的年均纯收入城镇9000多块钱,农村接近3000块钱,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我们算平均水平差不多四万块钱,那就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农民家庭就要13.6年的纯收入,我们还没按最贫困的家庭算,如果按他们算,恐怕得20多年的纯收入才行。您个人觉得是不是贵了?

张保庆:是贵了,我承认。第一,现在这个学费是贵了,因此2000年以后,每年都是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提出一个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发各地执行,从2000年起就一再强调要稳定收费标准,绝不允许再提高标准,这是第一条。第二个,就是现在正在做的,必须要把家庭困难的学生问题解决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些家庭富裕点,多收入点,收点学费之后,如果搞点二次分配,再给贫困学生多支持一点,这也是个办法。所以特别要把贫困学生的事做好,只要做好了就弥补了前面那个缺陷,但可惜做得不理想。现在有些学校不择手段地巧立收费项目。

记者:大学学费成本核算怎么算的,为什么一年要收那么多钱?

张保庆:现在讲怎么定,分担机制怎么定,当时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按成本,培养成本,但培养成本是很难计算的,而且算过,不是没算过,清华一年得五万六,培养成本得五万六,一年。还有艺术院校更高,另外有些学校很低,那你怎么办?我们折中了一下,就按学校日常运行成本。什么叫日常运行成本,过去建的都不要管了,就像当年的人头费,所谓人头费就是花在老师的工资、补贴、医疗、离退休人员,另外加部分公用经费,比方说设备维修、图书购置、水电气这些东西加起来,算下来高的学校要超过1.4万,低的学校可能在1万块钱以下,后来取了个折中值就是1.4万,当时我们按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掌握,所以当时我们定的费用是3500块钱。现在我给同学们说个坦率的话,我们真正的重点高校,收费不是高的,不是北大清华算的高,倒是那些越是一般的高校或差一点的高校收费高,这倒是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记者:为什么?

张保庆:第一,培养成本根本没那么高,日常运行成本也没那么高,他凭什么收那么高呢?现在有些学校,有些学校领导,有些学校的经办人员在不择手段地巧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大家反映比较厉害的大概有400多所。

记者:这样的地方多不多?

张保庆:不少,据我了解可能有几百所高校。

记者:占全国高校的什么比例?

张保庆:可能占20%吧。现在全国将近2400多所普通高校,大家反映比较厉害,乱收费的,大概有400多所。

记者:你们不管吗?

张保庆:每年都查,凡查出严重违规的,有些校长是要撤职的。此外,所有的收费全部没收。还要说明一点,有些收费是打擦边球的。

记者:现在从全国来讲,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足不足,不足的话差多少?

张保庆:不足。现在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投入不足,或者换句话说,政府的投入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在教育界的很多事情都是由此引起的。

记者:您在教育部工作已20多年了,从教育部自身来讲,为什么教育部每年面对这些老问题,然后还解决不了?为什么?

张保庆:要说这26年的体会,我在别的场合讲过,第一是教育太重要了,重要到确实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我这不是危言耸听。第二,把教育搞好太难了,难就难在我刚才说的,我再补充一条,还难在什么地方?我们讲人治也好,讲法治也好,法还是靠人来制定的,执行法还是要由人执行的,而且中国目前很多情况还有很重的人治痕迹,因此领导者的决心,领导者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教育的成败。所以回到原来的题目,教育太难了。但还得说一句增强信心的话,前途是光明的。

相关链接:

(1)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穷人经济学”,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提出“平民教育”。温总理的言行中,始终贯彻一种理念——平民理念。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

(2)当2003年教育部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时,北京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9%,即为平均数的3倍多,而云南省仅为10%左右。

(3)去年上半年教育部周济部长曾表示要采取下列措施来解决教育不公问题: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免除杂费、书本费,并对住宿生实行生活补贴。二是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三是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在今年的招生中实施“阳光工程”,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来消除招生工作当中的不正之风。

(4)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不仅是宪法、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也应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平等受教育”的思想,与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孔子讲“有教无类”,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两者体现了同样的教育理想。“平等受教育”的思想,也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5)我国城乡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严重失衡。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学历越高的人群,城乡差距越大。城市人口拥有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分别是农村人口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

(6)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透过数字“看”教育,看出了不少问题。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

(7)陈至立国务委员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要加大教育投入,反对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反对向学校摊派、搭车收费。要坚决制止一些学校受利益驱动乱收费。教育系统一定要加强行业自律,坚持不懈地予以治理,从制度上、管理上、源头上根治教育乱收费,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

第1题

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述张保庆副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有关领导参阅。

要求:

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审题要点:

本题是综合式概括题,需要概括张保庆接受采访的对话内容。综合式概括的常见模式是概括出问题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题也符合这一思路。考生在材料中相应的也是寻找、勾画这几个方面的信息,然后按前述逻辑进行整合。作答要求中没有明确指明答题的范围,张保庆和记者对话的所有内容都需要进行精读以寻找信息。后面相关链接的材料回答本题时则可以不用。题干中提到概述后的内容供领导参阅,考生在成文时要注意语气,语言要严谨、规范。当然,本题不是典型的公文写作题,对格式没有严格的要求,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即可。

解题思路:

综合式概括常见的模式是:问题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影响)-原因在哪里-应该如何去做,也即包含: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明确了这点,然后到材料中去寻找相应的材料即可。通过阅读勾画材料,可以从材料中找到以下有用的信息:1、学生贫困上不起学;2、学生和家长不了解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3、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推进不顺利;4、对策:地方党委和领导重视;5、对策:中央财政有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真正有困难的省份有补贴;6、对策:联合财政部对助学贷款政策执行不力的省份给与惩罚;7、对策:联合财政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助学贷款情况进行调查;8、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推进时学校热、银行冷;9、对策:调整政策设计,提取风险补偿金,加大诚信教育;10、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还款这一设计不合理;11、政策性贷款和银行“游戏规则”有矛盾;12、学费贵,有些学校不择手段巧立收费项目;13、对策:下文强调高校要稳定收费标准,多支持贫困生;14、对策:严厉查处违规收费;15、国家投入不足;16、对策:领导要重视……这些信息点当中,对策较为明显,但是哪些是问题、哪些是原因不好区分。整理之后可以发现正是因为国家投入不足,所以高校收费高,贫困生上学遇到困境,在这个背景下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推进不顺利。再结合对策,主要针对的是解决贫困生上学难和助学贷款政策推进不顺利的问题,问题和原因之间则能进行有效区分。

参考解析:

张副部长谈话围绕助学贷款问题展开,具体要点如下:一、助学贷款现状:助学贷款推进不顺利,效果不太理想。二、助学贷款难的原因:1.部分学生不了解国家政策,没有积极寻求政府和学校的帮助;2.某些地方政府以地方财政吃紧为理由,对助学贷款不热心;3.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对助学贷款呈冷漠态度;4.某些大学巧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5.部分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三、助学贷款难的破解对策:1.教育部将联合财政部做地方政府工作,加大投入,并采取多项措施降低银行风险;2.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优化还款方案设计,共同推进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3.对乱收费的学校要严厉查处。

第2题

请在下列观点中找出与张副部长观点不一致的观点,并在它的下面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A.对家庭富裕一点的学生可以再多收一点学费。B.领导重视与否,直接决定着我们教育的成败。C.现在大学的学费是按学校日常运行成本和培养成本的25%的比例收取的。D.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收费并不高,收费高的就是那些普通高校。E.对不拿钱开办助学贷款的省份就调减一些招生计划,就不给设博士、硕士点,这无济于事。

要求:

说出张副部长的观点即可。

审题要点:

本题是一道命题方式比较新颖的分析题,但是如果仔细审题的话,做起来不是很难。作答要求中要求考生在罗列的五个观点中找出和张副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找到这些观点的来源,概括出来,然后和其进行比较即可。张副部长的观点都体现在他的谈话中,找到后需要进行提炼。需要注意的是,不一样的表述可能看起来和张副部长的观点很类似,因此表述一定要精确,注意细节。最后,成文的时候要符合题干的要求,即选出不一样的观点,然后在其后写出张副部长原来的观点。

解题思路:

对ABCDE这五种表述,判断其与张副部长观点是否一致,首先需要在材料中找到原观点,然后概括后进行比较。按照题目中的表述顺序,在材料中找到以下内容:“因为现在有些家庭富裕点,多收入点,收点学费之后,如果搞点二次分配,再给贫困学生多支持一点,这也是个办法。”——强调对贫困生进行补助,但并没有说这些补助是从家庭富裕的学生那里收来的。而且,根据常识,这样的做法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家庭情况的判断即是个大问题。另外,后面的谈话中张副部长也明确提到“要稳定现在的收费标准”;“因此领导者的决心,领导者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教育的成败。”——这和B的表述是相同的;“记者:大学学费成本核算怎么算的,为什么一年要收那么多钱?张保庆:……当时我们按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掌握,所以当时我们定的费用是3500块钱。现在我给同学们说个坦率的话,我们真正的重点高校,收费不是高的,不是北大清华算的高,倒是那些越是一般的高校或差一点的高校收费高,这倒是个值得注意的倾向。记者:为什么?张保庆:第一,培养成本根本没那么高,日常运行成本也没那么高,他凭什么收那么高呢?现在有些学校,有些学校领导,有些学校的经办人员在不择手段地巧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大家反映比较厉害的大概有400多所。”——从这段对话中可以CD的观点进行判断。C的表述明显有问题,因为大学学费成本是按“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计算的,而不是按学校日常运行成本和培养成本来进行计算;另外,“普通高校”和“越是一般的高校或差一点的学校”是不同的,C的观点也很容易判断;“记者:这回是拉上了财政部,财政部总体的意思就是不给钱了,我们看教育部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调减一些招生计划,不给设博士、硕士点了,然后暂停一些费用了。您觉得这些措施够狠吗?张保庆:这应该说是我们两家在现有职责范围内所能采取的最大措施。记者:您觉得这些措施会不会管用?张保庆:我希望在不管用的情况下能把工作搞好,但对那些不自觉的地方,我想还是管点用的。”——张副部长明确提出“还是管点用的”而且“这应该说是我们两家在现有职责范围内所能采取的最大措施”,所以E的表述也有问题。

参考解析:

A、C、D、E与张副部长的观点不一致,张副部长与之相对应的观点表述如下:A.要稳定现有的收费标准,绝不允许再提高标准。C.学费的标准是按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收取的。D.清华和北大等重点大学的收费不高,而越是一般的学校或差一点的学校收费高。E.调减一些招生计划,不给设博士、硕士点了,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在现有职责范围内所能采取的最大措施。

第3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就保证贫困大学生读大学的问题,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写一封建议信。

要求:

意见中肯,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得体,格式规范;字数1000~1200字。

审题要点:

本题是一到公文写作题型。对于公文写作题,可以从公文的内容和格式上进行把握。从内容上看,建议信又称建议书,是指个人、单位或集体向有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和领导,就某项工作提出某种建议时使用的一种常用书信。向有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和领导提建议,首先要描述问题的现状,然后介绍其表现和影响,分析原因,最后给出可行的对策,即在内容上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就本题而言,这三个环节相对应的内容是:贫困大学生读大学难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从格式上看,建议信包括标题、抬头、主体、落款这几个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虽然没有明确给出考生的角色定位,但是向上级机关提建议时应注意表述严谨、规范,注意语气、用语。

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可以知道此篇公文的大致内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当中,解决问题的环节在公文中一般是重点。在本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读大学困难这个问题。张副部长的谈话中有一些对策,后面的相关链接的材料也需要进行梳理,寻找有效信息。整理如下:1.教育尤其是平民教育的重要性;2.我国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3.解决教育不公的对策;4.提出平等受教育的思想;5.城乡人口受教育机会严重失衡;6.教育收费高,贫困家庭难以承担;7.解决乱收费问题的对策;从整理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材料中也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另外,本文字数较多,也可以适当借鉴平时积累的一些对策。

参考解析:

关于保证贫困学生读大学的建议尊敬的教育部领导:您好!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事关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令世界瞩目。然而,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收入差距的拉大和高校收费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部分困难大学生读不起大学的问题,不仅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因子女读大学陷入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困境,连基本脱贫的东部地区的农村家庭孩子也因高昂的学费离大学梦越来越远。部分在校的大学生也因家庭贫困导致在校期间生活困难,影响学习,甚至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贫困大学生读不起大学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规定保证贫困大学生就读。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措施还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是国家的希望,人才是民族的未来。为保证每个大学生都不因贫困问题而离开学校,希望国家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一、希望教育部能够采取措施促进地方领导真正重视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当前对地方领导的政绩考核机制比较注重GDP的考核,对民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没有作为硬性指标。这直接导致地方领导对教育事业不够重视,对国家采取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进不够积极。为此,教育部可以联合其他部门,采取具有强制性质的考核措施,促进地方领导重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希望国家加大对地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二、希望教育部能够公平分配教育资源,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我国地缘辽阔,各地省情不一,东西部地区差距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也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困难家庭离大学之门越来越远,陷入因贫穷上不起学,缺乏改变命运的机会的困境。三、希望教育部门继续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完善助学贷款的额度和机制并且广泛宣传。首先要建立个人的诚信机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使个人的借贷情况有例可查,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按时还款。联合财政部门,改革财政贴息方式、延长还贷年限、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经办银行、建立贷款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等。同时,要有明晰的司法解释和法律制裁手段。只有这样,助学贷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证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四、希望教育部门和社会、学校联合起来,共同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学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共同努力,解决这个问题。鼓励高校通过其他政府部门如民政部门、团委、妇联等部门的相应捐助渠道募集资金,鼓励借助民间力量帮助贫困大学生上学,鼓励企业和个人设立助学基金。学校方面要在后勤、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使贫困大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部分求学费用。以上建议如合理可行,望能采纳并施行。谢谢!建议人:××××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