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材料1: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城市规划法》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作了明文规定。

自200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城市都做起了“大规划”,2003年至2004年,“大规划”达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显示,那时有48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大都市”。一些中小城市领导人要求,按现有人口和产业规模的两倍乃至三四倍进行规划,大马路、大立交、大草坪、大广场纷纷上马。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655个城市正在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而一些贫困县的“造城”行为就更发人深省,例如:2010年5月,H市Q县历时10年建“新城”计划被曝光,这个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却计划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结果只留下了一堆“烂尾楼”。

材料2:

2009年底,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设市城市655个,城镇化水平达46.59%,城市人口达到6.2亿,其中包括并没有享受市民权利的1.5亿农民工在内。据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预计,2015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也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30年左右,城市化率将达到约68%,中国城市化的推进步伐才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世界银行也称,到2020年中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数量将突破80个。

当城市建设为我们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一些城市过分讲究现代化和多样化,失去了对自己城市的气候、山川形胜、历史传统、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的认同。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锦绣中华”、“仿古一条街”开始,经过90年代的“广场风”、“新天地”,一直到21世纪的“大学域风”以及“会展中心热”,使我国的城市得了“规划流行症”。一些城市规划设计抄袭趋同,追求大体积的建设物,大规模的建筑群,导致千城一面,也使一些保持民族特性和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化建筑被单调的新建筑群所淹没。

材料3: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为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城市更新的目标是为了通过塑造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的生活品质,去实现并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城市更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城市客观物质实体(基础设施等建筑物硬件)的拆除、改造与重建,二是生活环境、空间环境、文化视觉环境的改造与持续,包括社会网络结构和由此形成的心理定势。从客观物质实体看,城市更新的核心是效率,即损毁、消耗最少的物质文化财富,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从社会内容方面看,城市更新的核心是公平、合理调整城市各阶层社会群体的利益,让各社会群体都能分享到城市发展进步的结果。

材料4:

2010年11月22日,Z市一水厂供水管道突然爆裂,导致该市120公里内的居民区断水,交通要道车辆通行受影响,这已是该市2010年第三次严重的自来水管道爆裂事件。近年,“暴雨淹城”、“马路泽国”的现象同样在北京、天津、广州、济南、杭州等多个大城市频繁出现,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位城市规划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地面上的高楼大厦是看得见的面子,却忽视了地下管线这个里子。他强调,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加入城市安全保障的目标和措施,遇到各种灾难如何应急要有详细方案。此外,每个城市要有自己的防灾减灾规划等。

材料5:

2010年10月12日,江西H县一位署名“慧昌”的官员投书媒体为强拆辩护:“强拆,无奈的选择”,“强拆并非地方政府所愿。这里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这就是发展成本的问题”。“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崭新的中国’,因此,是不是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就在此前一个月,也就是H县,刚刚发生了被强拆住户自焚并造成一死两伤的悲剧。

2010年10月8日,为了拆迁几个村庄,广西K市有关部门不惜动用防暴警察,于凌晨5点将睡梦中的村民拖出家门,然后搬东西、拆房,K市政府还强行推出了“株连拆迁”措施,即拆迁户若未签署协议,家属的工作就会被暂停,彻底使强拆后的村民失去生计。

2010年5月,云南R市旧城改造,有的被拆楼房建设只有7年,有的准新房也将被拆。当地官员认为改造可提升城市品质。该市市委领导人在一次会上讲道:“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好,不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坏”。一些基层领导拆迁压力过大,也直接告诉拆迁户:“谁砸我的饭碗,我就先砸他的饭碗”。

材料6:

2009年12月,江苏J市B座宋元仓遗址因如意江南楼盘开发全部被毁——宋元时代,江南是天下粮仓,这些遗址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不可估量。该项目还入围“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0年8月,安徽S县有近千年历史的释迦古寺因商品房开发遭到拆除破坏。尽管S县曾以县政府会议纪要形式做出异地重建该寺的决定,而一位当地居民却不以为然:“拆了到哪儿重建?要的就是它的原样,它的工艺和意义。你去哪儿找900年前的工人、木头来建它?建了也浪费。”

2010年4月,北宋哲学家、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的祭祠——爱莲堂将面临拆迁的消息一出,激起了周氏后裔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所祠堂是一种精神载体,它不仅是周家的精神载体,更是湖湘文化的载体。依据政府规划,一条宽阔马路将横穿祠堂而过,这里将是Y市的新地标,有网友认为,宽大马路、摩天大楼城市皆有,爱莲堂唯有Y市独有,这才是所谓地标的价值所在。

材料7:

2007年1月,西湖边最高楼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设仅13年,其置换出的土地以24.6亿元的天价整体出让用于商业开发。

2009年2月,曾是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年仅15岁,之前的建设投资已超过2亿元。

2009年6月16日,湖北省体育局首义体育培训中心综合训练馆被成功定向爆破,其被拆理由是它位于即将动工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和纪念碑之间。

2010年2月,南昌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1999年该酒店还被评为该市优秀建筑。

2010年5月,们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刚20年地标凯莱大酒店宣布将停业拆除,在原址将重建一座五星级的国际化高端商务酒店。

……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许多建筑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拆除,问题出在城市规划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例如:2009年11月,昆明市第二农场修建的13栋经济适用房在取得了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各项合法手续后动工。2010年5月政府规划发生改变,政府下发了拆迁通知,13栋楼房刚落起框架就面临被拆迁的命运。一位建筑设计专家认为:我们历代五朝向来习惯推倒旧的,重建新的,这种“新的就是好的”的价值观一直影响到今天。所以每一届领导上任时,往往认为“除旧布新”才是对的。

材料8:

我国的规划,目前涉及到空间布局和空间管制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抓的城乡大规划,一个是国土资源部主抓的土地利用规划。由于规划理念、规划期限、规划方法、规划思路和规划主管部门不同,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规划时常发生摩擦,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进行协调。此外,各个行业部门都有各自的规划,所规划的项目都会涉及到规划控制和用地需求,也都需要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在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土地财政和权钱交易等利益驱动,规划控制指标往往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规划缺乏应有的控制性。跨行政区规划实施的协调性不够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很多地方区域管制成了盲区。

2010年吉林、安徽等各省相继公布了本省的汽车振兴规划。从国家层面,“十二五”对汽车产业也寄予厚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但是,交通部门将承担汽车数量剧增带来的巨大压力。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之间的分享也将带来交通拥堵的进一步加剧。其实,困扰大中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经不仅是交通规划的问题,更是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以及城市公共资源到底为谁服务的问题。

材料9:

在国外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风格大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维持不变。有特色的城市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圣菲是美国墨西哥州的首府。为了形成自身的城市特色,上世纪50年代,佩布罗建筑被正式确认为对菲市老城所有建筑的统一标准,写进了城市建筑规划法。统一的建筑风格和一年一度的印第安艺术节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旅游人士和大批艺术家前往朝圣。

作为日本七代天皇的首府和日本文化的摇篮,奈良的规划建设是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4.4公里,面积约为长安的1/4。如今,保存完好的奈良古城以其独特的城市气质和文化内涵吸引全世界上千万的游客前来参加游览。

法国南部美丽小镇戛纳,只有7万居民,但每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却让这个小镇蜚声全世界。这个一年一度的影坛盛事,使得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作者、影商、影迷以及记者如潮水般涌到此地聚会,戛纳也成为电影节的时尚借名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彻底破坏的德国的柏林的建设曾引起广泛的学术和专业大讨论,从而使政治家对城市发展的批判性重建有了清醒的认识,即现存的历史街道和街坊应该保留,同时建筑高度、尾顶和材料等必须详加指导,对城市改造严格限制,保持了城市历史的延续。今天到了柏林,要找到哪些令人兴奋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遗迹是非常容易的。

材料10:

扬州市古城保护一直坚守自己的特色、文化和精致。他们敬畏历史,避免破坏性建设、破坏性保护,反对扒光老城建新城,反对拆“真古董”建“假古董”,从遗址遗迹到古宅名园,从建筑风貌到街巷肌理,从文化遗产到生活方式,全面保护,全城保护。整治历史街区,只“补牙”(修缮危房)、“拔牙”(剔除有损古城风貌的建筑)、“镶牙”(完善古城功能设施),不“换牙”(推到重来)。扬州人敬畏前人的文化创造,近年累计投入20多亿元保护古城文化遗产:陆续开放68座博物馆,向人们讲述“扬州工”名闻天下的奥秘所在;勒石刻碑,解读300多处遗址、园林、街巷、故居,告诉人们那里发生的如烟往事;雕版印刷、玉雕、扬剧……用心培植、传承和光大,扬州为城市铸造灵魂、张扬神韵与提升魅力。

扬州古城保护既保文脉,也保人脉。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是扬州古城风貌的重要标识。老百姓住在古城,热爱古城。正视他们改善生活的诉求,古城保护才能赢得支持。敬畏这一民间力量的制衡,才能遏制破坏古城的乱决策、乱作为。见城不见人,将原住民统统赶走,腾出空间搞旅游,就违背古城保护的原则。对明清古城中的10万居民,扬州做“减法”,规划疏散一半人口,减轻古城负荷;又做“加法”,在保持古城风貌的前提下,改善其生活设施,让留下的人过上现代生活。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

材料11:

2002年北京市编制并发布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其中将北京城分为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个层次,同时将北京旧城区的整体保护作为重点。近年来,北京严格执行规划,在对历史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型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等10个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必须以“院落”为基本单位进行保护与更新,危房的改造和更新不得破坏原有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旧城外的土地开发与皇城保护和改造内外对应,降低保护区中的居住人口密度,停止审批建设3层及3层以上的楼房与传统皇城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重点保护与北京城市历史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传统地名,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等主要工作。

例如:对前门地区的修缮保护,东城区坚持“四个百分之百”的原则:以百分之百的忠诚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分之百地抢救保护前门地区所有的文物和有价值建筑,百分之百地抢救保护胡同肌理和整体风貌,百分之百地抢救保护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今,前门大街两侧建筑76.6%按原貌修复,23.4%有机更新,恢复了标志性的正阳桥六柱五牌楼、长816米的明清时期御道、消失42年的有轨电车,再现了前门大街辉煌的历史风貌。

2010年10月21日,北京市成立了新一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市委书记刘淇任委员会名誉主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任主任。相关委办局的负责人均是委员会成员,并由旧城保护、城市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了专家顾问组。

材料1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会在这里留下痕迹。上海世博会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场馆都选择用画面和语音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各自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在这些展示画面中,除了林立的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城市的人和文化占据着极具重量的篇幅。沙特馆令人称奇的4D电影中,十分钟左右气势磅礴的画面里,展示了沙特的沙漠、城市俯瞰图和摩肩接踵走来的身着白色长袍的沙特人。给人富庶印象的沙特人,执著坚守着对民族服饰的选择直到今天。同样,阿联酋拥有用黄金打造的世界唯一七星级酒店的奢侈天堂迪拜,而距离繁华不远的老城区,还有许多不愿住进固定房屋,坚持住在帐篷里的迪拜人。他们仍保留着远古先民的习性,隔段时间就收拾物品搬家一次,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纸醉金迷的城市里,最现代和最古朴的生活竟然相安无事,不能不令人惊叹。

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渗透在城市生活的实践中。随着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老街老房被拆了,胡同被改造了,小巷消失了,原住民迁移了,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的城市越来越陌生了,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无奈溢于言表。2003年,天津建城600年的时候,老城厢被拆除,许多天津人去买城砖,10块钱一块,他们说:“想留下的,无非是个念想”。近年,随着城市改造,广州的老城老街正在整体性永久消失,老地名也消失了近两千个。对承传着地方历史与风俗的老地名的消失,一些老街坊就深表惋惜:“很多人都是几代人住在这里,希望政府以后能用回原来的街名,让我们这些老街坊能保留一点记忆。”

材料13:

不丹王国是一个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40年前不丹还处于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的经济状态之下,现在已经超过印度等其他国家成为南亚各国中国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国家。去不丹旅游过的人大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到此仿佛回到了自己心灵的故乡。不丹发展旅游,不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而是采取了一种限制规模的旅游发展模式,限制入境旅游者的总数,实行“高质量、高价格、全包价”的做法。虽然不丹每年从旅游业获得的收入仅300万美元,但足以保持旅游业稳定持续发展,而对整个社会与自然的影响则很小。

材料14:

“反规划”概念是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方法论。“反规划”以土地生命系统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是建立在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以维护这些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例如:中国秦皇岛的“红飘带”项目入选《Traveler》杂志2008年评出的“新七大世界建筑奇迹”,入选理由是“设计突破常规,突出生态环保理念。”据该项目负责人N教授介绍,“红飘带”项目位于秦皇岛市的城乡结合部,是一条河道、垃圾、乱搭乱建的,东西很多,脏、危险,人们都不愿意去。我们设计的“红飘带”实际上就是一条500米长的红色玻璃钢坐凳。这个坐凳相当于把城市人享用的一些服务都整合了进去:灯光、座椅、步道、文化展示。设计的成本很低、工程量也很小。植被都是原有的,野草还是野草,林子还是林子,一棵树都没有砍,原有的农田灌溉设施水塔,砖砌水箱也都保留着,就是把环境清理干净了。项目完成后,很多人被吸引到这里来,人一多,安全性也就解决了。

第1题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

概括准确,语言简约,字数不超过300字。

审题要点:

概括题的作答一般要根据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和概括,分条按点回答,答到的要点越多,得分越高。这道题目的难点在于题目涉及的材料相当多,因此对考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道题目要求概括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关键词有两个:城市规划和问题。第一,要明确什么是城市规划,这就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在材料1中给出了理论,要注意理解;第二,对问题进行概括,概括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对问题直接进行概括;二是根据成功经验反推问题。概括题的关键在于找准材料要点,对材料要点的选择是关键。本套试题语言表达规范、高度抽象概括的材料较少,大部分材料比较生动形象、文学色彩浓厚,因此需要考生自己概括抽象。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定位材料1、2、4、5、6、7、8是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材料,可作为重点;9、10、11、13、14是成功经验,据此可以反推问题,这些可以简略阅读,作为补充。这里要注意语言规范、理论性、概括性较强的材料优先阅读,生动、形象的材料要进行加工和概括,可以放在后面阅读。第二步:提取材料要点比如材料2: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锦绣中华”、“仿古一条街”开始,经过90年代的“广场风”、“新天地”,一直到21世纪的“大学域风”以及“会展中心热”,使我国的城市得了“规划流行症”。一些城市规划设计抄袭趋同,追求在体积的建设物,大规模的建筑群,导致千城一面,也使一些保持民族特性和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化建筑被单调的新建筑群所淹没。——得出:跟风攀比,设计趋同,缺乏个性和特色。第三步:分类归纳要点。分类:对材料信息进行简单归纳。材料信息布局方面,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分条分点的意识;二是对于每个要点而言,尽量将关键、重要的信息前置,突出重点;三是尽量兼顾材料中信息点的顺序。按照这三点要求,将材料信息点进行归纳。

参考解析:

一、规划盲目。求新求大,不切实际,跟风攀比,设计趋同,缺乏个性和特色;二、规划不科学,缺乏前瞻性、可持续性和系统性,朝令夕改;三、政出多头,规划不统一,缺乏协调性和控制性,执行困难;四、规划不全面,缺乏对生态和人文的保护,破坏了历史文化;五、规划“重地上轻地下”,缺乏应对灾难的方案和防灾减灾规划。

第2题

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如何看待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问题。

要求:

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审题要点:

本题为综合分析题。对这道题目可以采取关键词法,对题目的关键词进行拆分,可以得到两个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那么答题内容就明确了,一是历史文化保护的作用和意义;二是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对于这类题目而言,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理性、中庸,全面覆盖。为了保证答题的全面性,避免丢分,最后可以谈谈历史文化保护的措施。这样就明确了题目的答题要点:一是历史文化保护的作用和意义;二是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三是历史文化保护的措施。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定位材料相关的材料包括:材料2、9、10、11、12。第二步:提取材料要点。比如材料2:当城市建设为我们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一些城市过分讲究现代化和多样化,推动了对自己城市的气候、山川形胜、历史传统、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的认同。可以得出:——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城市发展推动了对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保护和认同。材料12: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渗透在城市生活的实践中。随着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老街老房被拆了,胡同被改造了,小巷消失了,原住民迁移了,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的城市越来越陌生了,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无奈溢于言表。可以得出:——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是对历史记忆的保存和延续。文化保护可以增强市民的身份认同。第三步:分类整合要点。本题要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的措施。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参考解析:

历史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标志,是对历史记忆的保存和延续。保护文化可以带动地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地方知名度,增强市民身份认同,推动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文化就是保护历史和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文化保护可以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城市特色的多样性;反过来城市发展推动了对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保护和认同。要确保二者均衡、协调发展,实现双赢。采取的措施有:一、协调好文化保护和百姓利益关系。控制人口规模;加大投入,改善设施;二、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创造和民间力量;三、全面规划,系统保护,严格制度,落实到位;四、成立管理机构,主要领导负责,专家参与。

第3题

假设你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阅读给定材料,结合我国城市更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定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的建议》提纲。

要求:

措施建设合理可行、条件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审题要点:

这是题目貌似公文,但实质是一道对策类的问题,对策是此题的重点。内容方面包括三大部分:1、要写标题和背景交代(形式的要求);2、指导原则,即宏观的对策。政府的建设提纲需要加入宏观的、抽象的原则做指导;3、具体措施,即微观对策。微观对策要具体、可操作,也就是要符合题目要求中的“合理可行”在字数分配上,背景交代和原则性、理论性的指导原则控制在150字以内,具体性的指导措施约占250字左右。分条作答,体现层次。分条撰写,使结构更明朗。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定位材料材料包括:材料3、5、6、8、9、10、11、14第二步:提炼材料要点比如材料3: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为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城市更新的目标是为了通过塑造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的生活品质,去实现并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可以得出:——城市更新的目的: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解析: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的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的加速,为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一、指导原则:1、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2、协调好历史文化保护、百姓生活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3、协调好各阶层利益;二、具体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广泛开展专业研讨活动,保留历史建筑,加强指导,严格限制城市改造;加强宣传,解读历史;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将城市特色、生态环境和人文保护纳入规划;界定历史文化范畴,明确保护重点,系统规划、全面保护;3、加强落实。明确拆迁补偿标准及程序,维护群众利益;统一建筑标准,健全规划立法和技术规范;加强部门协调,统一规划,成立专门机构,形成领导负责制;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做好人口规划,降低人口密度;鼓励民间力量监督。

第4题

阅读给定材料,结合实际,围绕“城市让生活更幸福”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审题要点:

答题思路:这是一篇评论文,侧重于分析论证。要求围绕“城市让生活更幸福”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很明显写作的重点在于幸福这一字眼。因此文章是围绕幸福进行分析论证。审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并结合实际,这就告诉考生,论点、论据或者对策的提出要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概括材料,发现材料主要围绕城市建设中强拆导致的社会矛盾、对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破坏、市民对人文和历史的敬畏和认同来写的。这些话题和材料中的案例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但是一定要明确,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否则被打为三类文或者三类文以下。“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是文章分档的标准,考生一定注意观点明确且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尽量,不要过于呆滞、枯干、晦涩。

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和阅读材料,我们知道,文章的主体内容就是在介绍“科学管理和文明出行”,一方面是希冀政府出台科学合理的制度,实施管理,另一方面也对民众发出了号召,在出行中提高自律他律意识,自觉约束行为,文明出行。考生的文章应该兼顾这两个方面,而不能人为舍弃任何一部分。材料中的对策有很多,考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工改造,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中的经验,提出材料之外的见解。

参考解析:

幸福的层次浏览新近政府的的网站,推进百姓幸福的信息充斥在网页的每一个角落;倾听百姓的心声,追求幸福的愿望强烈而执着。回归现实,常常困惑:随着城市更新进程风驰电掣般推进,承传着地方历史的古老建筑消失了;伴随着房屋拆迁,利益受到损害的群众在呐喊了。伴随着城市的更新,市民真的幸福了吗?城市更新中,要想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既要让市民外安其身,又要让市民内安其心。外安其身是市民幸福不可触碰的底线;内安其心是市民幸福的关键。——求解外安其身,需要协调好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各阶层利益关系。值得高度警醒的是屡见不鲜的暴力拆迁问题。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有地方政府为完成拆迁,不惜对所谓的“钉子户”停水、断电、甚至动用防暴警察,将百姓在睡梦中拖出家门,接二连三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城市更新的核心是公平正义,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住有所居。但是暴力强拆的背后是不少官员对显在政绩的过分考虑,是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缺乏,是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还是一纸空文。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呼唤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领导干部要尽快将为民服务的理念转变为鲜活的实践;要尽快建设群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有效机制,让每位群众都可以参与政府决策,都可以畅快淋漓的表达利益诉求;要尽快完善保障百姓合法权益的法律,让百姓外安其身。——求解内安其心,需要关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历史文化是百姓内心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但是多少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消失在城市更新的脚步里:江苏宋元仓和千年历史的释迦古寺灰飞烟灭;理学鼻祖周敦颐的祭祠爱莲堂留下的只是市民的声声叹息;老街老巷和古老的建筑在永久消失。试问,十年之后,五十年之后,城市是否还有文化记忆?处理好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呼唤有效的文化服务体系。保留城市特色并非拒绝城市更新,而是在城市更新中开拓历史文化发展的更大空间。因此,要尽快树立历史文化保护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关注历史文化保护问题;让特色的民风名俗在社区艺人的表演中传授,走进基层;让城市的特色文化在广播、电视和文化博物馆里传播,走向群众。当然,城市市民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住有所居和精神归属,还取决于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等方方面面,所有问题的解决非一日之功。在幸福的征程上,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共创幸福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