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应届)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材料1:

2009年8月,A市干县出现儿童铅中毒事件,造成615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166名儿童中、重度铅中毒。A市环保部门已认定东岭冶炼有限公司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是造成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成因,但同时又称该公司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该公司2008年总产值11.8亿元,2006年—2008年的工业总产值达64亿元,年上缴总财税额占整个总财政收入的17%,被确定为县、市、省政府扶持的重点企业。

2009年2月20日B市因自来水源污染而导致全城大面积断水。这是近七年来的第五次。事故频发与水源地上游大量化工厂偷排污染物有关。实际上,B市对来自水源地上游化工企业的污染威胁并非没有预见,也制定过《建设B市“清水走廊”三年行动方案》,还在饮用水源整治方案中明确提出:2008年底前关闭或搬迁所有计划关闭或搬迁的化工企业,其中也包括此次特大水污染事件的肇事者标新化工有限公司。

C县M村的大街小巷开满了服装店铺,经营从国外走私来的被擦去污渍后熨烫、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洋垃圾”服装。每天这里的上万件“洋垃圾”服装流向全国各地市场,村民从中每月能获利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洋垃圾”服装,沾满了污渍,没有相关保障措施,存在各种病菌,传染性很强,可能导致大量病毒的传播感染,给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多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数百次专项行动。有村民对此振振有词:“我们又不是打劫贩毒,只是小生意!”

材料2:

在D县招商会上,该县领导对外地企业宣传:到他们县投资,只要能出效益,什么污染都不怕,环保过不了关由县政府出面解决。“这样置国家环保法律和人民健康于不顾的宣传,在一些地方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旦发生污染事件,政府就承担起治疗和赔偿的责任,这相当于‘企业污染,政府买单’,这样是否有纵容污染的嫌疑?招商引资引进有毒工厂的官员是否应被追责?”一位环保专家质疑道。

我国政府环境行政部门主要采取行政处罚的方式进行环境执法监管。2005年—2007年每年环境行政处罚均近10万起。然而,一些排污企业并不怕调查、曝光、罚款。以XX造纸厂为例,如果不购置治污设备,一个日产百吨的小型造纸厂日均降低成本近15000元。根据环保法规定,环保部门一次处罚款10万元(且每月只能罚款一次,一年不超过120万元),他们10天不到就挣回来了。而2007年10月9日,美国电力公司(美国最大的煤炭电子公司)因排放的废气长期污染一事被民间环保团体起诉8年后,与司法部和环保署达成和解,同意支付高达46亿美元罚款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近七成。

材料3:

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条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污染物对人群健康损害的判定标准及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损害事件调查处理的技术规范。当前做环保影响评价的单位主要依据已有的工业和环保专业上的排放标准来评价规划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并没有将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充分考虑在内。有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2.7亿的城市市民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环境中,约有2.3万人死于各种呼吸道疾病,1.3万人死于心脏病。由空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约占GDP的1.8%。在我国污染严重河流流域已出现癌症、智商降低以及孕妇流产的高发状态。随着环境的不断加剧,我国公害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公害病是环境污染公害造成健康损害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污染物长期作用于人体的一种地域性疾病。公害病诊断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上的诊断,还是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概念,须经严格鉴定和国家法律的正式认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公害病的日本在1974年颁布的《公害健康被害补偿法》规定了有关公害病的诊断标准及赔偿办法。在美国,污染损害通常是通过法院来确定双方责任,并针对环境污染的损害结果不能马上发现的特点,将环境损害案件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调整到受害人发现损害时(称为“发现损害原则”)以便保障受害人的权利,目前我国尚没有指定相关专门法律来规定公害病的诊断标准。

材料4:

江苏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九成的群众认为,一个地区要达到小康水平环保必须先达标。事实上,生态环境比GDP更显著地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质量。过去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实际上,“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浙江省安吉县曾经是一个污染大县,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就对其发出“黄牌警告”。之后,安吉县以“生态为县”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立县”模式,投入8000万元,治理了74家水污染企业,关闭了33家严重污染企业。经过十年经营,建起以毛竹和白茶作为支柱产业的生态经济:种植竹林108万亩,开发出7大系列近6000种产品,成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让农民人均增收6500多元;白茶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荣誉,使农民人均增收1857元;“农家乐”等各项生态旅游收入平均增幅在40%以上。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均10343元,高出浙江全省平均1042元。据权威预测算安吉的绿色GDP已达1400多亿元。

材料5:

2007年底,国际统计局某省调查总队对800户家庭开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本人和家人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一个由国家各部委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调查淮河流域污染情况时,一位70多岁的老渔民对他们说,河水污染使他家贷款养殖的两万多斤鱼遭到灭顶之灾,血本无归,“今后咱们还能养鱼吗?真的不能了,政府得找个工作,给大伙一口饭啊!”一位老干部说:“污染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已经动摇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就是当前农村群众的呼声。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其贫困原因的40%左右,列第一位。无论是改善农民体质,还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都需要满足广大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中国有近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我国现有健身场地85万多个,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一些新建的大型居民小区也没有规划、建设体育场地。E市市民张大妈自从搬到新楼后就一直闷闷不乐,因为她发现高楼密集的小区内空地小,又多被私家车占用作停车位,已没有可供她健身锻炼的地方了,要想锻炼身体需换乘两次公交车才能到她常去的一个公园。

材料6:

据世界银行测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年中世界经济发展中8%~10%的增长应归功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亚洲经济增长的30%~40%也源于人民健康素质的改善。每年我国城乡居民因疾病、损伤和过早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8.2%,相关医药费用消耗相当于GDP的6.4%。为一个病人看病所花的钱,如果用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上,可以使20~26个人受益。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四大要素中,生物学要素占了15%,环境要素占了17%,保健设施要素占了8%,生活方式要素占了60%。可见,健康是管理的结果,既包括政府对公共健康的管理,也包括个人对自身健康的管理。

材料7:

健康是人体的一种状态,体现为强健的体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自1914年起执教清华大学,长期担任学校体育部主任,在校工作了52年。他倡导“体育是激发爱国热情和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的体育思想,提出著名的“运动迁移规律”,指出运动场上得来的各种可贵的精神品质,可体现在人生的诸多领域中。在清华,他严把锻炼关,一到锻炼时间,他就说服那些躲起来读书的学生一起出来锻炼,并随时加以指导;他还经常深入到厂矿、机关、学校等宣传、指导各种体育活动。他不仅践行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也教导、激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用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为祖国努力工作。(人的管理指导重要性)

某厂机修车间高级锻工、技术标兵杨××,因长期带病工作、致使肝病恶化住进了医院一事受到违纪处分。他所在车间的负责人也受到严厉批评。“该不该带病坚持工作”引起了该厂员工的热议。一种观点:带病坚持工作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表现,是以工作和事业为重的好员工,应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宣传。另一种观点:带病坚持工作注意力很难集中,行

动变得迟缓,工作质量大打折扣,极易造成安全事故;还容易将小病拖成大病,给自己、家庭及企业带来损害,绝不应提倡!

材料8:

当前,我国实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由国家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公民体质监测,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提供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目前,该项工作应以一套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来组织、管理、运作、协调,以提高管理效率,仍是需要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

2006年我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存在四个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比2000年有所增长;20~69岁所有年龄段的乡村人群体质水平比同年龄段的城镇人群要差;国民体质水平呈“东高西低”状态。其中,青少年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检查率也居高不下,城市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2007年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仅为28.2%(含在校学生),这一数据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已达70%多;在各年龄段人口中,20岁~29岁、30岁~39岁年龄段的人“经常锻炼”者分别为6.2%和6.1%;60岁~69岁“经常锻炼”的人最多,为11.7%,其余年龄段均在8%以上。我国居民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等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按照这个总体水平估计,在人群中,每100个人中只有不到7个人具备健康素养。

材料9: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对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服务、管理和保护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范,但其中对于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只有倡导性规定。针对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占全国体育场地的65.6%、对外开放率仅为29.2%的状况,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开始在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此外,《体育法》还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目前,全国具有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达43万余人,有近2万名健身指导、从事救助的从业人员活跃在经营性健身场馆中,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的健身指导、救助服务。但是,健身指导人员尚未覆盖到人们参与健身的所有项目,一些在体育健身场所中从业的指导人员或者没有任何资质,或者缺乏从事高

危险性体育项目指导的专业技术素养。这不但不利于健身者进行科学锻炼,反而有害健康,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目前,体育健身场所等体育经营活动由工商行政部门进行登记,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事后监督管理。但是工商行政部门进行登记时只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常规审查,并不考虑不同体育项目在专业性、技术性、危险性等方面的要求和差异。不少体育场所从成立开始就存在明显的服务瑕疵甚至安全隐患。在体育主管部门的后续监管方面,一是法律法规对其相关的管理

权限没有明晰的界定,二是其难以了解体育场所的有关信息,开展日常监管工作。如国家已颁布了游泳、攀岩、滑雪等14个项目体育场所的技术标准,而体育主管部门难以掌握工商部门的登记及标准化行政部门的技术标准实施管理的诸多信息,自然难以对体育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材料10: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全民健身的实质。2009年1月国务院决定今后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知识宣传和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等;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开始施行,从法律上保障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该条例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由体育主管部门分配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全民健身事业。据国家体育彩票中心统计,15年来体育彩票公益金已有超过260亿元用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全民健身事业99%的经费来源于体育彩票公益金。截至2008年底,仅国家体育总局就利用本级体彩公益金建设了全民健身路径8727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32个、全民健身活动基地22个、体育公园12个。

第1题

根据给定材料,概括说明导致各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要求:

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字。

审题要点:

答案基本来源于材料,答题的方向是概括原因。题干要求是根据给定资料,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可以筛选出作答范围是材料1、2、3,那就锁定这三个材料。这三则材料大部分在说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求准确简练,也是很传统的概括题的作答要求,虽没有要求有条理,这里还是要适当注意答案的条理性、逻辑性。

解题思路:

概括题一般都可以在材料里找到答案,找答案的方法可以通过阅读技巧很全面的找到。筛选材料后,这三则材料大部分在说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从三个材料里面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一些事例既能揭露一些问题,也有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把答案要点一一找到后,进行语言的整理加工。为了答案的条理,可按同类合并、异类罗列的原则进行归纳整理。

参考解析:

导致各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如下:一、个别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保和人们健康,纵容企业污染。二、部分企业、老百姓片面追求利益,环保意识、健康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采取行政处罚的方式进行环境执法监管,处罚力度不够,企业违法成本低。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滞后,尚未出台相关判断标准与技术规范;另环保标准低,未充分考虑人民健康,公害病诊断和补偿缺乏法律支持。

第2题

××市正在研究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精神,请依据给定材料为其撰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的内容提纲。

要求:

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审题要点:

公文写作要注意两个要点,一个是格式,一个是内容。公文它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或传递信息或记录信息,首先要通过题目审公文的形式和目的。题干中已经将公文的题目提供了,可以直接用;这个公文的目的是写一个意见的提纲,意见其实就是建议,更多以对策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要求里也突出了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更确定了要写对策,写对策就要找材料里的问题和已有的对策建议。指导意见一般都要分条写,语言尽量简练。通过对题干的阅读时一道分析题,但新颖的地方是分析关系,分析要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以及自身的常识认识,基本可以推出三者的内在关系,关键是阐述清楚。要求里面没有特殊性,语言准确合理,答案布局要有条理。

解题思路:

首先要找到《全民健身条例》的精神是什么,是鼓励群众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引起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那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的内容提纲就是如何做好全面健身工作的指导意见,更多的是如何做好的对策,材料中有很多的问题都可以推出对策,如法律缺失,群众参与度低,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答案分条撰写,尽量提纲挈领,毕竟写的是提纲。这个公文要求里没有发文机关,也没有收文机关,就不用写。既然是三者的内在关系,就要先两两分析,这个问题类似中学里学过的发展、改革、稳定三者的关系。通过阅读材料,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保障健康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发展经济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和健康,保护环境是为了更好的更持续的发展经济保障健康,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终归是为了保障全面的健康和发展。理顺三者的基本关系,再用简练的语言阐述答案即可。

参考解析: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提出如下一些意见:一、认真学习《全民健身条例》精神,制定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规划,严格贯彻落实规划内容。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运行管理制度,工商部门、体育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准入制度。完善细则,鼓励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三、加大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规范使用彩票公益金。四、大力宣传健身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五、根据本市实际情况,重点加强农村和新建小区体育事业建设。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保障健康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一、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保障健康的前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绿色GDP,可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而牺牲环境,片面发展经济,则会导致生态恶化,公害病频发,既影响百姓生活质量,也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保障健康的基础。经济发展可为保护环境和保障健康提供资金支持。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也无法提供更好的健康设施和健康教育。三、保障健康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目的。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而健康素质的提高既可促进经济发展,又可减少经济损失。

第3题

请围绕“健康是关系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问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结合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一1000字。

审题要点:

通过读题干虽然是一个话题作文,看似比较开放,但是却是围绕“健康是关系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问题”话题也一下子被约束住了,文章的观点也已经很明显了,就要围绕健康的意义来写。题材要求是议论文,就不能写成记叙或散文,文章里也不能出现大段的记叙语言。

解题思路:

该题题目虽然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但是第一句话已经限定了大的方向,即考生的写作内容必须谈到健康对国家、社会、人民自身的影响。考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有鲜明的论点,有效的论证,并能合理运用材料中的相关事实和数据。内容安排上可从健康的重要性谈起,分别揭示健康与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内在关系,并灵活运用材料中的相关事例和数据进行论证。然后再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影响当前国民健康的原因,并就如何保障人民的健康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解析:

健康的价值健康,在如今追求快节奏的生活状态,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被忽视。从地方政府到普通百姓,往往为了暂时的利益,将环境保护抛之千里,更谈不上对环境健康价值的认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语道破身体健康的重要价值,但当下又有多少人真正为了强身健体而坚持体育锻炼?也许当环境污染,身体素质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生命时,人们才会去思索健康问题。熟不知,健康有更深远的意义,健康是关系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们幸福的大问题。健康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了国际热议的焦点,绿色GDP也成了很多国家追求的目标。环境污染不仅会阻碍一国国内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生产的产品也会因国内环境问题受到国际环保规则相关的贸易壁垒。国际之间的竞争终归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越来越重视综合人才的培养,这就不仅要求人才有过硬的知识素质,更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为国家的强大与繁盛发挥更有效、更持续的作用,早日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健康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当前,和谐社会已然成为我们社会建设的主旋律,但环境健康受到破坏就打乱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调查显示:大部分群众认为,一个地区要达到小康水平环保必须先达标,这就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要协调。和谐的社会必定需要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将有力的营造社会和谐的氛围、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健康是增强人们幸福的关键因素。生态环境比GDP更显著地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质量。特别是依赖环境生存的人们,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切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依靠,动摇了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失去工作不仅生活的没有尊严,幸福感更无从谈起。“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从当前农村群众的呼声中可以听到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不管是经济的大发展,还是文化的大繁荣都需要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来参与奋斗,来共享成果,否则将严重制约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综上所述,环境健康和身体健康需要政府和群众共同来参与和维护。首先,国家需要制定并完善有关人民健康的法律法规;其次,地方政府需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最后,政府需要加对人民群众环保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既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价值,又采取科学有效的决策与管理。惟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强盛,人民更加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