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市(社招)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材料1:

“端午节”系中国传统节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4年5月初,韩国准备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到我国后,在国内引发了一场“端午节保卫战”。其中,“端午节”发源地湖南行动最快,热情高涨。试看当时媒体报道标题:《长沙岳阳群众集体签名,呼唤保护文化遗产》、《湖南保护端午节拉开序幕,申报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岳阳副市长表示岳阳“端午申遗”全民总动员》。

2005年11月,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对于韩国申报“端午祭”并取得成功一事,有人不无忧虑地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但是,也有人表示,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人认同并非坏事,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

材料2: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方面,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也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中宣部发布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建议》,要求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好重要节庆活动,特别要组织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节庆活动。

为抢救民间文艺遗产,早在1985年,中宣部、文化部就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各省市共同协作、收集、整理和出版《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该书内容包括音乐、戏曲、曲艺等,共计300卷450册,约5亿多字。

材料3:

近年来,在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都市年轻人,与之相比,端午、重阳、清明、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受到冷落。在部分中国人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中国文化热”。中医在韩国是富人才能享受的服务,儒家礼仪在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还在学习和应用,来少林寺学习中国武术的洋学生越来越多,中国戏剧在国外的舞台上赢得了愈来愈多的鲜花和掌声。

材料4: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目前,中国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系印度尼西亚的文化遗产。

材料5:

2006年的端午节到来前夕,为了避免划龙舟人员集中而引发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某市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砸、锯龙舟活动,根据龙舟的新旧程度,每条龙舟赔付给农民1000元-3000元人民币。为此次“砸龙舟活动”该市政府至少会掏出200万元用于赔付款。

材料6:

河南省首届“文化遗产日”于2005年11月26日至27日举办,郑州、开封、洛阳等6个城市的70处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免费向群众开放,并举办多个珍贵文化展览、文化遗产知识讲座、文物鉴定等活动。据统计,共有460万人参加了这两天的遗产日活动。

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首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6月10日当天,具备开放条件的全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对公众开放,营造全民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995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后,由于美国政府没有按照具体保护条件对黄石公园实施切实的保护,任由游人在公园中搞野餐,胡乱破坏自然植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摘牌。

2004年在苏州召开的第28次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5处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评估单,成为受评估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则意味着“黄牌警告”,如果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任其继续下去,就会被取消世界遗产的资格。

材料7:

据报道,电影《无极》剧组在云南天池进行的拍摄活动,对天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环保总局已责成云南省环保局对剧组的行为进行处罚。另有媒体称,《无极》剧组两年前拍摄外景时,造成圆明园部分树木枯死。而天池、圆明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材料8:

198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隆中对》一文,对篇名作了如下注解:“节选自陈寿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篇名是后排的,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1998年修订初中教材时取消了该篇文章。2000年3月,时任襄樊市市长的罗光平决定由市教育局牵头完成《隆中对》重入教科书计划。2001年,此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又入选2003年春开始使用的初中教材,2003年8月16日河南省南阳市万名群众自发组织了“捍卫历史、尊重事实,诸葛亮南阳躬耕地万人签名活动”,并将签名送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领导手中。有媒体报道,在现行的新课本中,第23课《隆中对》对隆中的解释是“隆中,地名,现在湖北襄樊”,第24课《出师表》,对南阳的解释是“南阳,地名,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在东汉时属南阳郡”。

材料9:

日前,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透露,文化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管理办法,包括制定保护规划,建立保护档案,用文字、图案、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建立档案,他还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各级政府也要制定保护办法,另外,有些学校还要开设相关专业,来传承这些文化形式,同时,各级财政还要逐步地加大投入,建立奖惩机制。

材料10: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文化艺术保护采取了单一的国家计划经济的保护方式,其特点为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步调,国家财政统包,人员、资金、物资充分统配,从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文化网络,但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单纯领先国家事业性投资的单一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使国家财政愈益不堪重负,而文化艺术事业则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日益面临生存危机。

材料11: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的地方戏曲剧种就达300余种。有据可考的音乐史已达8000余年,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就收集了各种民族传统乐器1800余种,收集了各民族的民歌、器乐、歌舞、说唱、音像资料7000余小时,各历史时代乐书、乐谱150000余册,有关音乐活动与乐器的图片4000余幅。

材料12:

据报道,2006年的两会上,经完成代表起草的一份关于建议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得到多名代表附议,据经完成介绍,在香港和澳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五大传统节日。

材料13:

《人民日报》2003年8月12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北京的十三陵和南京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寢,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消息传来,在国内掀起一股不小的申报世界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潮。据悉,此次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金陵人“申遗”的热情,他们把目光再次瞄向南京明城墙,政府表示将出重拳整治南京明城墙边乱建的问题,切实做好明城墙风光带的建设和保护,直到它符合申报“世遗”标准为止。

据报道,中国已经有31项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拥有这么多的世界遗产,这在全世界是速度最快的。

材料14:

世界遗产资源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随着世界遗产在全国各地分布的逐步拓展,一批新兴的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逐渐崛起,像丽江、张家界、平遥、九寨沟这些旅游目的地,十几年前在中国还非常陌生,如今已享誉海内外了。

材料15: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马玉华代表介绍,联合国并不反对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利用,是破坏性的,还是保护性的。

材料16: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受超女的启发,少林寺与深圳卫视合作的“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近日在北京启动,这次电视大赛将以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功夫的魅力,将打造出新一代中国功夫的掌门人,获奖者将在电影《新少林寺》中出演角色,据说,少林寺正在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项造星运动中,试图打造一批武功好的年轻人进入影视圈,甚至好莱坞。

材料17: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最近出现一种“经营论”。其主要内容是:以市场手段去经营文化遗产,例如,在政府管理模式下,黄山原来一年的保护费200万,而后来成立的黄山旅游股份公司上市后,黄山一年的保护费高达2500万。

材料18:

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北京城,从元朝起就形成了中、内、外三重格局,中心为紫禁城。紫禁城外围是皇城,皇城的外面称内城,大体以北京的二环路为界,自民国初年皇城城墙被拆除后,人们不断在搭屋建舍,皇城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2001年,北京市在南北河沿大街、晨光街、东长安街、平安大街之间的东皇城根遗址上,建立了皇城根遗址公园。公园长2.4公里,宽2.9米,选取左安门、五四路口、四合院、中法大学、南端点、北端点等历史文化节点,运用恢复小段城墙,挖掘部分地下墙基遗存等手段,部分展示了皇城的面貌,皇城根遗址公园唤起了人们对北京皇城的回忆,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周围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成为北京旅游的一个亮点。

第1题

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述给定资料提供的信息.

要求:

概括准确,表述简洁

审题要点:

此题要求“概述给定材料提供的信息”,题干中出现概括一词,可以很明确的判断为概括题,没有指定材料,因此阅读范围为全篇,字数要求250字,对概括题来说字数比较紧张,因此,需要做到表述简洁。

解题思路:

通读全篇,可发现材料主要围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展开。材料前半部分涉及我国非遗保护当前存在的问题,集中在1、3、4、5、7、10几段,材料后半部分重点在谈政府的保护举措,因此,此题考查要素主要有表现、影响、对策三个方面。

参考解析: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却开始的较迟,很多项目被他国抢注,传统节日逐渐被年轻人淡忘,一些自然文化遗产遭到人为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与传承,如果善加利用,也可以推动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采取整理遗产名录、丰富节日内涵,组织节庆活动、设定“文化遗产日”,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管理办法、对非遗进行保护型开发等措施,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氛围。

第2题

根据给定资料相关信息,试对给定资料中划线部分所列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要求:

(1)表述准确,文字简明;(2)字数不超过150字。

审题要点:

通过审题可判断,本题是典型的综合分析题目,考察要素是原因,作答要求中出现准确一词,因此在表述原因时尽量与材料的关键词保持一致,字数要求150字,注意不要超出规定。划线部分在第十三段,未指定阅读范围,因此需要通读全篇。

解题思路:

通过阅读可知,与划线句子中提到的“国内掀起一股不小的申报世界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潮”现象有关的段落是13——18段,13段中有一个明显的因果关系,划线句子之前有“消息传来”,所以这个消息便是原因之一;材料14——17都是在谈世界遗产资源的开发,因为可创造经济效益,所以也是这股热潮兴起的原因之一;材料18以皇城根遗址公园为例,说明政府保护世界遗产资源,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进行修缮,改善周边环境,这也是原因之一。将以上三点罗列出来即可。

参考解析:

出现材料中所列现象的原因有:1、十三陵和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极大的调动了民众的热情。2、世界遗产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可进行保护性开发,从而创造经济效益。3、保护文化遗产可促进政府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住条件,改善生活环境。

第3题

给定资料探讨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对矛盾问题,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归纳出这些矛盾。

要求:

审题要点:

首先,题干中出现了“归纳”一词,这是概括题常用的关键词,考察的要素是问题的表现,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矛盾,字数限定150。

解题思路:

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一以韩国抢注“端午祭”为例指出了第一对矛盾,材料四还列举了另外两个案例说明同一问题;材料三中涉及第二对矛盾,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失落和在国外的炙手可热形成对比;材料五以某市端午节前砸龙舟为例,说明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材料八以襄樊和南阳为例,突出当前地方政府争抢名人故里;材料十五指出世界文化遗产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将这些矛盾找出即可。

参考解析: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主要矛盾有:1、同样的项目外国申报和中国申报的矛盾;2、中国人逐渐过“洋节”而世界各地却掀起“中国文化热”的矛盾;3、中央政府大力保护而地方执行不力的矛盾;4、地方政府之间争抢文化遗产的矛盾;5、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和破坏性开发的矛盾。

第4题

假如你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公务员,请就上题中的某一对矛盾,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鲜明,分析透彻,论述翔实,对策合理,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审题要点:

首先,阅读题干可知,文章写作需要借助到第三题,在第三题中我们归纳了五对矛盾,任选一对作为主题进行写作即可,尽量选取自己比较擅长的话题。作答要求中,“观点鲜明”,尽量在开篇就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分析透彻”,需要对自己所提的论点进行分析,可分析原因,也可分析意义;“论述翔实,对策合理”,分析结束后需要针对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根据题目要求可知,此文的答题思路为认识——分析——解决,重点放在解决。

解题思路:

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和破坏性开发的矛盾”为例,首先认识环节,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活动已成为一种主流的保护措施,然后在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一系列问题,可举例说明问题所在,因此如何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解析:

谈如何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随着世界、国家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象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民族价值,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已成为当前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方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现代社会并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的开发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日前《无极》剧组在云南天池进行拍摄时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遭到环保总局的处罚。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如何合理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其中很多已濒临失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当中。首先,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法体系。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就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进程和地方性法规的建设,鼓励有关省区出台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或专项保护法规,为中国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加大投资力度,提供资金保障。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基金,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工作。同时,各地应加强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的资助力度,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发动企业和民间组织的力量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最后,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的认识。通过报纸、网络、媒体等方式,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价值,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常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保护意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风气。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遗留下灿如繁星的大量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对弘扬中华文明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当中去,全面推动文化大繁荣,打造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