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甲级)试卷

给定材料:

珠三角的绿道网

30年前的广东,追求的是速度。那时候的广东人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口号曾经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慕、对于未来的期许以及对新生活的展望。速度,改变了广东,也改变了中国。

这一次,广东人希望慢下来,他们要幸福。让幸福跟得上脚步,成为广东的新选择。

让广东慢下来的是一条路,以及无数条相同的路。他们把这条路叫做“绿道”,无数条绿道形成的路网,就叫做了“绿道网”。他们指望绿道网的出现,可以使广东从失衡回到均衡,从失调回到协调,可以在经济高度发达时摆脱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能源扼颈的“幽灵”,对30年不曾暂停的双脚进行慢慢的调养。

去年11月,温家宝总理视察珠三角省立绿道1号线珠海段时,称赞建设珠三角绿道网“这件事情办得好”。省委书记汪洋则感慨:“从来没有哪个工程像绿道网这样受到老百姓的热捧。”“绿道网是加快广东转型升级与建设幸福广东的结合点”。分管珠三角绿道网的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说:“走上绿道,你就能体会到那种幸福的味道。”

绿道网,由绿色的道路组成的网络。权威的释义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

2010年,广东省完成了珠三角9个城市的绿道网络,全长2372公里,将珠三角连成了一张大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建设“网络”时,各市都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盘点自己的自然资源,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世界遗址之类,过去都散落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由于绿道网,很多被人们熟视或忽视的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又重被重视起来。

其次,串联。东莞绿道连通线上,串联了沿线旅游景点及兴趣点200多个。这些点都有一个共同的专业名称即“生态节点”。在这些生态节点上,一般会建有一些必不可少的设施,如厕所、休息驿站,或者小卖部等。每个驿站会配备数百辆自行车出租给游客。

记者走访东莞市松山湖绿道时,看到驿站附近,很多年轻人骑着单车飞驰而过;路旁有一个小花园,很多人走进花园,在花丛中观赏、拍照。东莞市民老吴告诉本刊记者:“东莞越来越漂亮了。到周末,我们一家就会开着车到松山湖绿道,把自行车架在车上,到了目的地就下来骑车,一家人玩得非常开心。”

2009年8月,广东省住建厅联合省委政研室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提出了绿道网建设的五年规划。

2010年1月,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将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设目标定为“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在会上,省委书记汪洋专门就绿道网建设进行了总动员。明确指出,广东省将绿道分成两个层级:一是省立绿道,二是市立绿道。前者为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绿道,后者为城市内部的绿道。去年,广东6条省立绿道全部开通,今年主要进行市立绿道建设,即城市内部绿道建设。明年主要进行后续功能开发。

进展如此迅速,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珠三角绿道网建设,需要多少资金?由谁来解决?

副省长林木声算了一笔账,珠三角建设2000多公里绿道,共花了30个亿,平均每公里绿道花费约为150万元。“这笔钱摊到珠三角9个市并不多。”他表示,省政府一文不出,由各市自行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市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办法也各不相同。深圳是由市政府全部出资;广州恰恰相反,由区县自行解决,市政府并不出资;而东莞市则是市镇各一半。

在绿道网建设上,各地政府欢迎社会资金介入,而社会资金也踊跃参与。记者了解到,某城市绿道上的驿站建设就是由一家公司自愿出资兴建的,换得的是驿站的经营权。而记者在广州驿站中看到的3G便民信息服务点的电脑,也是由中国移动公司无偿提供的。

相比资金,更为现实的问题是:2000多公里的绿道网,要占地多少?怎么征地?

“绿道本身是生态工程,切忌用反生态的手段来建设。”林木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广东省确定了建设绿道的三条原则:

首先,要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便道系统,按照技术指引来建设,足矣。

其次,少大开大挖,避开需要征地的地方。绿道的最大好处就是千姿百态,不要整齐划一。需要弯就弯,需要直就直。

再次,少搞永久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因为永久就意味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绿道不需要这些,需要的是生态型的花草绿地。

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表示,绿道路径很多在水边、田边、山边,这些在城市规划中,原本都是“边角料”,而绿道网建设正是利用了这些不起眼的“边角料”汇成了大网络。

不过也有例外。东莞绿道办副主任张常路告诉记者,“因为绿道有规定的绿化控制带,除了慢行道本身的5米外,还有两边的绿化隔离道,最短都市型也需要两边各留10米,

这样,占地达到25米。对于寸土寸金的东莞来说,用地就非常困难。”“如果是从一个市的层面来推动,会遇到很多部门阻力,包括各自部门对用地的理解与安排,比如农业局以后可能要划农保地;水利局说要划水源保护区;国土部门会让你办‘两证一书’等等。现在广东省统一规定绿道建设用地属生态用地,绿道游径按照‘机耕路’处理便解决问题了。”

记者了解到,近期,浙江省某个城市要做绿道到东莞取经时,张常路提醒道,“如果没有省里的统一规划,仅仅土地这一块在市这个层面,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绿道的市与市连通问题,也依靠“统一规划”来解决。

在各地政府看来,“省里重视”,最直接的体现是省委书记汪洋的督促。据记者了解,汪洋经常会问各市领导:“你们那绿道网建得怎么样?我什么时候要到你们那看看绿道网。”

他曾有这样的表态:“你们需要我们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但你们不能光说不做,不仅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有时,某个市领导就会接到汪洋这样一个电话,“今天我到你们那去了。你们那有什么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一下。”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也有某市绿道办负责人吐露:“我们压力大,说不定什么时候,汪书记就微服私访来考察呢!”

最具幸福感城市

2007年迄今,由《瞭望东方周刊》与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发起并主办的“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已举办四年。今年,首现一线城市身影,广州首次入选,重庆首次入选。

调查报告指出: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基本在所有的指标上,上海、北京只有数次出现在前10的榜单上,而在二三线城市中,生活节奏慢、工作压力较小、环境较好的城市往往在各种指标上都表现优异。一线城市拥有的垄断性优势,比如,医疗的便利程度和质量、教育资源丰富、赚钱机会多等,并未在幸福感中体现。

从2009年起,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首次将县级市纳入调查的范围。在最具幸福感的10个上榜城市中,几乎被江苏、山东等省份的经济强县所垄断。它们也不是散列的小城镇,“以大带小”十分普遍,无锡携麾下江阴、宜兴一起荣登“幸福榜”,重庆领铜梁 “唱红打黑”,长沙市与长沙县手牵手。

摊开中国地图,幸福城市主要是沿长江一线布局,而后又在江浙一带上拐,形成一道“幸福之拐”,然而,“拐形”结构是不稳定的,如果横三纵四多画出几条边,中国的疆域图会更有稳定感。况且,幸福线向中西部腹地的延伸,主要还是靠成都、长沙、重庆等大城市,作为拥有最多县域经济的广袤腹地,小城之“小”并不是幸福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奥运、世博、亚运等超大型国际活动确实对幸福感有助推作用。在生活总体幸福度排名一项,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刚刚举办世博会的上海的排名和2009年相比有很大上升,可见世博期间上海市政府推出一系列改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措施对于提高市民的幸福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燥热无温情的大城市,普遍在人情味一项失分,人情味最浓的城市是通化、成都和杭州,上榜的城市大都生活节奏较慢。在生活节奏快的城市中,人们生活压力较大,大部分时间用来谋求生计,缺乏人与人的沟通。广州、重庆两座入选的大城市,在颁奖礼上的亮点恰恰是人情味。由市民为市长颁奖是颁奖礼的一大特色,重庆的颁奖者和领奖者进行了热烈的拥抱,是全场唯一的拥抱;广州的颁奖者则身穿亚运会志愿者服,始终竖着大拇指,始终嘴角微笑。

1个幸福因子+1个幸福因子+1个幸福因子……≠总体幸福。大而全的城市不一定是幸福的城市。

“羊煤土气”使得鄂尔多斯这座西部三线城市扬眉吐气。人均GDP超过上海和北京,接近15000美元,一跃成为中国大陆最富有的城市。鄂尔多斯下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是:要在5年内人均GDP赶超香港,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城市。这个富得只剩钱的城市,在入选的6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居第55位。但在20项具体幸福度调查中,无一项进入前20强。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追求经济发展,企业追求经济回报,个人追求经济地位,但是经济就真的是一切的终极目的吗?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幸福感,可人们的幸福感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非财富因素。”

国外数十年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中大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时,发展经济能显著提高国民幸福度;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与幸福的关系会减弱,并且在一些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变革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反而带来幸福水平的下降。

对成都最有名的评述,当属一句“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这里,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心态都很悠闲,整体氛围非常轻松,泡茶馆、打麻将、吃火锅……成都人的闲适生活让外地人羡慕不已。据不完全统计,成都有大小茶馆3000余家,每天有超过12万人次进出茶馆。杭州也多茶馆,主要集中在西子湖沿岸,喝茶、听戏,更追求“雅”;而成都的茶馆散布于大街小巷,甚至连小区家属院也茶馆林立,且比起杭州更为随意。

会见朋友在茶馆,谈恋爱在茶馆,诗人们在茶馆里琢磨诗,生意人在茶馆里签合同。茶是要慢慢喝的,一个有着茶馆文化的城市自有它疏朗缓慢的节奏。曾经有人批判成都人不思进取,可成都人认为自己的悠闲生活并非“不思进取”,而是“知足常乐”。在休闲的生活中体验幸福的同时,成都人并没有忘记发展。成都的美食,成都的休闲,成都人的热情和包容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幸福感与日俱增。

学者吴祚来说:现在,城市的意义完全不同了,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才是第一位的,生活的便捷、宜居、使市民充满幸福感,是城市最高的追求。

消失的城市记忆

百年老街凤鸣街近代建筑群已被列入大连市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但也遭受到锤斧之痛。据《人民日报》今年1月4日报道,凤鸣街是大连仅存的一条近百年的完整老街,长约1200米。街两侧原有100余栋建于上世纪20、30、40年代的“和风欧式”建筑,小楼造型别致,极少重复,并都配有独立的院落,具有极高的观赏、研究和史料价值。

可是,自去年11月始,近一半的建筑已被拆除。虽然保留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和郭沫若夫人郭安娜的故居,但老街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却被破坏了。

辽金元时期的护心屯遗址,2009年因城市改扩建,农村变社区而消失;新石器时代的北岗子遗址,因修京沈高速公路而绝迹;青铜时代的大林头贝丘遗址,1998年因建设高尔夫球场而被毁;明代的庙沟庙址,1987年因建养猪场而遭破坏;清光绪二十四年的马蜂庙址,改成了村委会办公室,庙里的铁钟被当废铁卖掉……

记者翻看着《全省三普消失不可移动文物汇总名录》,仿佛在翻阅着一本历史文化遗迹的墓志铭。在“总名录”登记表里,专门有一栏记载文物消失的原因。记者发现,消失的1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80%以上因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而消失。

除了生产、建设、开发,一些不法分子的黑手也屡屡伸向文物古迹。辛占山(编者注: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专家、辽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痛心地说,近些年来,破坏古墓葬的现象非常严重,几乎每年都有发生。2009年,仅辽宁朝阳县一年就破获盗墓案件3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40多人。被盗的多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辽代贵族墓葬,收缴的100余件文物中,珍贵文物就占70多件。

去年全国“两会”上,民革辽宁省丹东市委副主委陈德委员呼吁,打捞致远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然而一直没人响应。“我们对它还只能是尽可能地保护。古沉船水下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文化部门,但文化部门不具备执法权,也没有专项经费,实施有效保护确实力不从心。”庄河市文体局局长梁静波说,我们迫切希望在公安、渔监、文物保护部门间建立联动机制,尽最大可能保护好这些水下文物。

2月23日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之一梁启超的诞辰日。东直门内南小街北沟沿胡同23号是梁启超当年在京的居住之所。记者昨天探访发现,各种自建房屋已将故居切割成大杂院,只有门口的东城区文保单位标牌表明该院落有着特殊身份。据院内居民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某单位宿舍,院里的很多小房子都是大家自建的。起初后花园里有两座假山,其中一座已经被铲平,山石全被当做了地基,另外一座土山周围也密密地盖了房子。

据资料记载,梁启超故居为他在京住所,属于民国时期建筑。这所年岁不大的宅院,见证了梁启超先生两次重大变动。

记者在院内发现,和很多胡同里的大杂院一样,私搭乱建和随意堆码的生活用品具有很大的火灾隐患,而狭窄的通道肯定不利于施救。虽然故居门口贴着“文保单位60米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语,但显然不能解决院内的隐患。

胡同内不少居民表示,希望故居内的私搭乱建能够得到治理,恢复昔日的容貌。市文物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了解到有关梁启超故居的修缮复原计划。由于缺乏资金,对于名人故居的改造,不可能一步到位。拆除乱搭乱建的屋舍,逐渐将大杂院恢复故居的旧貌,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疏散方法。

第1题

根据给定资料,总结广东省绿道网建设的主要经验,并指出绿道网建设的意义所在。

要求:

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400字以内。

审题要点:

本题是一道概括题+分析类题目,作答范围很明显集中在资料的第一个案例珠三角绿网建设;在作答时,注意概括题对答案精准、全面的要求,注意对答案点的归类整理;

解题思路:

这道题要分两问作答。首先,考生要指出广东省建设“绿道网”的经验,及广东省做的好对策;其次,要概括建设“绿道网”的意义,即有什么积极影响。

参考解析: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的主要经验包括:1、省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各地市、各职能部门的协作;2、充分重视,省领导经常性督促和考察,各地政府部门形成了压力;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人文景观;4、注重环保,避免使用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材料;5、以人为本,配备便民设施;6、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建设绿道网的意义主要包括:一、有利于建设宜居、休闲城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绿道网改善了居民的居住和出行环境,为群众的生活和休闲提供了便利;二、保护和开发自然、人文景观。绿道网建设使得被忽视的自然、人文景观被重新重视起来;三、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建设中,绿道网建设资金来源广泛,企业充分参与城市建设;四、经济和生态更加协调,有利于广东转型升级。绿道网尽量保持各地生态原貌,避免使用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材料,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题

以广州、成都等上榜城市为例,分析影响评选幸福城市的主要因素。

要求:

条理清晰、分析合理、语言准确,300字以内。

审题要点:

本题是一道分析原因题。作答范围集中在第二个案例“最幸福城市”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明确要求是以这些城市为例,强调“影响评选幸福城市”的因素有哪些,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广州、成都等城市上榜的原因,再把它化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说明性语言,而不拘泥于某个具体的城市。

解题思路:

之前的很多考试中,都要求考生分析一个负面事件存在和发生的原因,一般都要是要求考生指出该事件在思想观念层面、政策法规、监督执行、后勤保障层面的缺失和不足之处。而本题则是分析入选幸福城市排行榜的城市有哪些优势。本题的题眼是学者吴的观点:满足市民生活要求才是第一位的,生活的便捷、宜居……因此,考生要找出上榜城市哪些做法体现了便捷、宜居。

参考解析:

影响评选幸福城市的主要因素有:(1)经济因素。经济落后,温饱未解决,无幸福可言,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再增长反而会带来幸福感的下降。(2)环境因素。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等环境适宜生活(3)人际交往因素。待人友好、热情,人与人之间沟通良好、关系融洽等人情味。(4)生活节奏因素。悠然自得、来去随意、生活压力小的慢节奏生活远比不停忙碌奔波、生活压力大的快节奏生活更让人有幸福感。(5)工作压力因素。工作压力较小,只需上班认真工作,下班即可悠哉地生活,松弛有度的状态会让人乐在其中,幸福感倍增。(6)基础设施因素。基础设施完善,使得生活更加便捷。

第3题

假如你是某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请你就保护城市文化记忆提出具体建议。

要求:

观点明确、措施合理有效,300字以内。

审题要点:

本题是一道常规的对策题,作答范围是第三个案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解题思路:

本题的陷阱是,考生必须站在“某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身份进行作答。

参考解析:

为进一步保护我市城市文化记忆,我建议:一、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协调发展。二、加大力度打击文物犯罪分子。坚决打击破坏古迹、盗窃文物的行为。三、统一管理,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整体性和原真性。严格限制将历史文物建筑移作他用,对于已有居民生活的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建筑,要严格限制居民私搭乱建,必要时可以将居民迁出,整体保留,原样保护。四、完善机制,划拨专项经费予以资金支持。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权责,相互配合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文物古迹保护经费也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当中。制定修复已经被破坏文物的方案,及时修缮。

第4题

根据给定资料,请以“让幸福落地 让文化生根”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主题明确集中、内容充实、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通畅有表现力,字数在800字左右。

审题要点: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其题干类似于同年的国考大作文乡村文化失根,我们在审题时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文化”“幸福”,并在确定中心论点时指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解题思路:

考生应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传承中国的文化。

参考解析:

让幸福落地 让文化生根“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我饿了,你手里拿着热乎乎的包子,你就比我幸福!”这是著名影视明星范伟对幸福的解读,这句话看到了物质文明给幸福带来的重要作用。许多城市也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上去了,人民真的幸福了嘛?答案是否定的,在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评价中,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鲜有上榜,原因是发展经济能显著提高国民幸福度;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与幸福的关系会减弱,有时还会弱化幸福感,由此可见,物质文明的发达不能代表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在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评价中,除了经济条件外,更多是城市的生活节奏,城市的生态和环境,城市的休闲、宜居程度。这些要素统统可以归结为精神追求,而精神的内涵就是对城市文化的认可,因此,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一个城市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大小决定了这个城市市民幸福感的指数。使市民充满幸福感就必须学会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将历史优秀的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便是最好的选择,实现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的美好夙愿。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需要大力发展经济,进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物质水平的提高能够极大提高城市的幸福指数。经济水平提高,又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广东“绿道网”的建设就是最好的例子。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绿道网的建设吸纳了社会资金的参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通过保护自然环境、人文景观,进一步通过“生态节点”将分散的景点联系起来,构筑了一条条城市的生态线路,又有无数条生态线构成了城市的生态网。极大提高了城市的幸福感,因而荣登最具幸福感的光荣榜。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必须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注重形象,但更要注重民生,注重幸福指数的提升,要从注重经济发展向关注人民生活需求转变。这就需要减少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力实施复原和保护历史文化工程,将历史文化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中。探索出一条城市建设与历史遗迹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子。成都、杭州等城市被称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这些城市共同的特点是从满了文化气息,成都爱泡茶馆,杭州茶馆里的小曲让人留恋往返,心态悠闲的都市人,泡茶馆、打麻将、吃火锅……这种闲适生活让外地人羡慕不已,这种充满文化情趣的“雅致”生活何尝不是你我追求的生活目标呢?物质财富是幸福的基础,精神文化才是幸福的灵魂。以经济建设推动文化保护与发展,以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幸福指数,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