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材料1:

交通工具使用,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及工作之需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战争年代团以上干部都可以骑马,建国后逐步改用吉普和小汽车,1984年以前,只有高干才有资格配备专车,1985年,国家进口小车达20万辆,耗资近20亿美元,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1993年全年全国生产与进口小车共40.6万辆,其中98%为公务用车,耗资达700多亿元。1998年全国新增公车82万辆, 金额高达1000亿元,加上司机工资、燃油、保险、维修、养路等费用,年支出近2000亿元,相当于当年国防开支的一倍(据2000年10月16日公布的《2000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材料2:

公车私用,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而且已成为政风腐败的重要表现。公车成了主人身份与地位、权利的象征,不少领导与干部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公车私用已非什么秘密,不仅外出旅游、钓鱼、宴请、娱乐要用公车,甚至子女上学也离不开公车。不少乡镇干部家住城市,早出晚归,往返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黑龙江省x市纪委的一项调查表明,公车用于办公的占1/3,领导干部私用的占1/3,司机私用占1/3,公车运输成本非常惊人。《湖南日报》有份材料载明,“一般轿车每万里运输成本为8215.40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公车则为50360元,是正常运费的6.13倍,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是公车的5倍。”每万里公车运输成本开支是出租车的7.4倍,浪费惊人。

材料3:

《农民日报》曾曝光四川叙永县县委书记巫俊明屡次超标用车的购车事件。“三讲”中调查出他超标70多万元购买沙漠王子越野车,他虽表示坚决改正立即卖掉,可“三讲”巡视组刚走,他竟采用偷梁换柱手段,指使该县电力公司从农网改造费用中提取十万元,并用电力公司的一辆六缸3000型三菱越野车与他的沙漠王子车交换。且在《农民日报》曝光后,他竟下令将该期《农民日报》收回并焚烧,影响极为恶劣。

材料4:

某报披露,某县一位领导对拟议中的车改方案批示:如果取消了上级领导的公务用车,那他们下来用谁的车?还不是我们接送?领导能下来是看得起我们,我们能让他们乘公交或出租车吗?至于企业要想壮大发展,照样离不开政府支持,如果领导要用你的车,你敢拒绝吗?高兴还来不及呢?

材料5:

2003年,中国社会调查事物所对北京、上海、青岛、郑州、武汉、重庆、广州7城市普通居民的电话调查显示,95%以上的公众赞成运行公务用车改革,七成的公众认为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六成左右的公众认为公车养护和驾驶员的费用惊人,开支巨大。在问及可以用什么方式使用公务车时,有64.3%的公众选择了“公车租用”,有27.5%的公众选择了“岗位补贴”。

材料6:

杨林开着自己的“嘉年华”行驶在重庆的街道上时,有时会有点怀念使用公车的日子,而就在不久之前,作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财政局采购的科员,排队等着用公车的经历还曾让他苦恼不堪。他喜欢开着自己的车子上班的感觉。如果不是车改,至少几年之内,他这样的普通公务员显然无缘享受这种好感觉。“私车公用”之后,办事效率也眼见提高。但当他开车在市中心的解放碑一带艰难地寻找一个车位的时候,他的好感觉有一点受挫。这让他对公车的情绪十分矛盾。

材料7:

在公车改革这个问题上,许多官员对经济账并不感兴趣,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他们的身份。他们是官员,讲究在群众眼里的“形象”,公车改革取消专车,对他们在心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果思想意识转不过这个弯,强调身份和地位的官员,就可能成为改革的抵触者。在许多人的意识中,领导配专车用专车是很正当的,有了专车就取得了独占使用权,比私车还“私车”。而许多发达国家的法律将未经法律批准的“公车私用”视为贪污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材料8:

四川成都市规定,采购公务车时首先要坚持使用国产车原则,副省级干部使用价格35万(含35万)以内、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的小轿车;副市级干部、市级部门和区市县党政机关的公务用小轿车,价格控制在25万(含25万)以内、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为防止公车私用,凡需要公款购买公务用车,包括2.0升以下的各类各型车辆,也必须报经市车辆编制主管部门审批。区市县级和市级部门领导职务公务用车:每3人两辆,4人3辆,5人4辆,5人以上每两人增加一辆车,价格标准:25万以内。区市县级各部门和市级部门非领导职务公务用车:3人一辆:价格标准:25万以内;市级部门其他干部:20人一辆;价格标准:25万以内;区市县级各部门(含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财务独立的县处级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每15人一辆;价格标准:20万以内。领导干部在任同一职务期间使用的小汽车,5年之内不准更换。使用5年以上,能使用的要继续使用;符合汽车报废更新标准的,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才能更换。领导干部变动工作岗位,能在现有车辆中调剂的,不准购置新车。

材料9:

有学者提出,有的地方将政府的原有公车集中起来,成立专门的公务车队,对每一项公务活动,每一次公车出行,都严格手续审批,这样做的确能一定程度防止公车的私用、滥用。但是,这同样存在漏洞,因为公务车归根到底隶属于相应的机关,看领导脸色、给领导面子的事情在所难免。要克服这些,就要做到相关的职能要分离,相应的规范要健全,相应的程序要合理。

材料10:

对于公车这样的职务附加品,国际上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通行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职务消费计入薪酬后,给有消费需求的岗位设立一定的资金额度,打入工资,无论盈余还是不足,全由支配者自己调整。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德国政府给施罗德配备了高级防弹轿车,但他私事外出不用,因为要付钱。另一种则是采取高技术手段精确区分公私使用,对公车私用有严格的制度打击。芬兰政府就曾经在公车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监测公车的用途,一旦发现公车私用,将有非常严厉的惩罚,后来公务员们普遍接受了这种做法,定位系统才被拆除。

材料11:

烟台大学1998年率先实施公车改革,6年过去,该校节省了经费两百万元,节省那么多钱,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简单:公车不再姓“公”。将公车推向市场,能给学校省多少钱,一位校领导给记者算了笔账。原先,一辆车配一名司机,每年养路费、油钱、维修费加上司机工资,最少也得3万,改革后,10余辆公车每年至少为学校节省30多万。公车由个人承包,维修费用司机出,司机开得不仔细,各种费用就要上升,司机爱车如命,学校的费用降低了,司机的收入却比改革前提高了不少。

材料12:

“公车为公”的“为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为公务,二是为人民大众。公车不管怎么改革,不管是完全取消还是有效集中,只要是遵循了“做公务”、“为人民”的原则,即使做了“公车为公”,那么它就是一个成功的改革。大幅度削减公务车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这反而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真正意义上的“公务用车”的职能得不到体现,相关行政机关的公务活动用车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办事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行政机关不能高效运行,受害的最终还是普通民众。另外,取消公务用车,相关的交通补贴补助必然会提上日程,交通补贴如何补,怎样才能改出效益,怎么做到公平、公正又是个大难题。譬如有单位按行政级别给于机关工作人员不同的补助,鼓励工作人员买车。同时,所有工作人员还将有每月一定数额的交通补助,有的月交通补助甚至比部分职工月工资还高。这样算来,机关每年的交通补助数额之大可想而知,导致基层人员大为不满,人心浮躁,有失公平、公正性原则,其公车改革的意义就值得怀疑了。如果公务用车的改革没能做到“为公”,即为公务着想,为普通大众着想,那么不管怎样改都不能算是成功的。

材料13:

对于“车轮腐败”,群众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超标配车、维护费用昂贵、公车私用等问题上,不过,各地试行的实际“改革”办法,并未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而是采用“取消公车,代以补贴”的“彻底革命”。比如有报道说,有个省在200多个乡镇实行车改试点,结果降低行政成本、减少财政支出达36.6%。

按照中央公务用车制度的规定,县镇一级领导并无专车待遇,如今却大小领导人手一份车贴,有的接近3000元。甚至比工资还多。这等于把应当清理的“专车配置”,变成了名正言顺的“车贴”。至于节省开支,数字的确可观,算法是间接的减法:将以前的购车费、修车费、汽油费、路桥费、司机工资等总费用,减去车改后的车贴总数之“差”,就是“节约数”了。这个“差”虽然庞大、可喜,但是,是不是真值得喜,得看那个“被减数”是不是合理合法。据知,有个镇在车改前居然有18辆公车。如果车改的依据是建立在这18辆公车以及相关费用的支出“合理”的基础上,车改的效果就有疑问了。废止公车制度而改为发放车贴,将“公”与“私”模糊起来,看上去是经费包干、超支自负,钱是不会多花了,可是却在公务活动上打了折扣。

材料14:

据了解,杭州市西湖区规定:凡是机关具有产权的车辆和机关工作人员均参加车改;对现有公车经法定评估单位评定后,一次性拍卖作价处理给个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妥善地安置驾驶员;机关干部、职工按职级分别按月享受300元至1800元不等的交通费补贴。

材料15:

2004年2月17日,无锡市南长区。一则来自网民王仪的意见出现在无锡市纠风办的案头。这份建议书中写道:“我们无锡市南长区也惊醒了公车改革,在老百姓的眼中,政府进行公车改革是一件好事,但是广大老百姓认为,无锡市政府好事只做了一半,而另一半却做砸了。”这份建议说,在公车改革中,公车公开拍卖了,官员改为每个月领车贴,百姓认为这是做对了。但是对于司机的安排,王仪却表示了异议,他说司机都进入了政府机关,享受公务员待遇,这与政府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是不符合的。在公车改革中,拍卖公车,需要车辆的人改为每个月领取车贴。这样的做法是比较常见措施。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仍然严峻,车辆的去向,车贴数额,司机流向等问题解决起来十分棘手。

材料16:

公务车始终占有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尤其是中高档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以1993年为例,我国国产轿车产量22.5万辆,进口轿车18.1万辆,公款消费就占到98%。国家左手造车、右手买车,钱从一个口袋流到另一个口袋。业内人士称,以公款消费来支持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工业的增幅可维持在3%-5%。

第1题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目前我国各地公车改革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

字数不超过300字。

审题要点:

题干明确提出“概括”,为概括题。作答范围没有指定材料,为全部材料;题干问题是“公车改革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不超过300字,要注意控制字数。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确定题型和题干任务;第二步依据题干要求,材料中勾画有效信息;第三步归纳整理,同类合并,异类罗列;第四步规范作答。参考解析如下:

参考解析:

主要做法:1、取消公车,代以补贴;2、对超标公车公开拍卖,妥善安排司机,不准购买新车;3、把公车集中起来,成立专门公务车队,每次公车出行,都严格审批;4、将公车推向市场,公车由个人承包,开支由个人管理收支。存在问题有:1、公车多,费用开支大,公车私用严重;2、部分官员思想意识转变慢,重身份地位,改革难;3、公车出行,手续审批无法严格,顾及领导面子;4、公车如何补贴费用难确定,补贴做到公平难,司机的安置工作不合理。

第2题

结合给定材料,就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要求:

建议合理、可行,有说服力。字数不超过500字。

审题要点:

题干明确提出就“公车改革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明显为对策题。要求措施合理、可行,有说服力。要求组织答案时,要明确问题是什么,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要合情合理合法,切记空话套话。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对策题,对策题的答题思路就是:第一抄对策,材料中出现的措施,一定要用;第二依据问题,反推对策;第三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对策。本题主要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具体政策性建议和意见如下:

参考解析:

公车改革存在主要问题有:1、公车多,费用开支大,公车私用严重,改革难度大;2、部分官员思想意识转变慢,重身份地位,改革难;3、公车出行,手续审批无法严格,顾及领导面子;4、公车如何补贴费用难确定,补贴做到公平难,司机的安置工作难。具体措施:1、建立完善严格的公车使用制度。一是对职务消费把职务消费计入薪酬后,给有消费需求的岗位设立一定的资金额度,打入工资,无论盈余还是不足,全由支配者自己调整。二是采取高技术手段精确区分公私使用,对公车私用有严格的制度打击。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公车为公”的理念深入干部心中,转变落后的重身份地位的思想意识;3、建立职能独立的公车出行审核部门,健全用车规范和完善审批程序。4、将公车实行个人承包,推向市场,费用收支由个人管理。5、建立完善严格的公车补贴制度,对人员补贴细化补贴标准,公开、透明,兼顾公平。6、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妥善安置驾驶员。

第3题

请以“对公车改革的思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结合给定材料紧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篇幅在1200字左右。

审题要点: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已经确定“对公车改革的思考”。问题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字数1200字。这样的要求,明显要写议论文体裁。文章主要内容围绕“公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改进公车使用而展开。

解题思路:

本篇文章中心论点,主要围绕公车改革而展开。确定中心论点应为公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公车问题而定。文章内容应包括公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进行公车改革而展开。

参考解析:

让公车真的为“公”公车为公,一是为公务,二是为人民大众。最近各地出台的公车改革措施,暴露了很多问题。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公车数量如此之多,一年费用开支,竟然是军费的一倍。公车私用严重,部分领导干部不仅外出旅游、钓鱼、宴请、娱乐要用公车,甚至子女上学也离不开公车;部分官员思想意识转变慢,认为公车就是面子,就是身份,没有公车出行就意味着自己没有面子,增加了公车改革的阻力;公车改革中,公车出行手续审批无法严格,审批公车工作人员隶属于单位领导,单位领导公车出行,焉能不批准;公车如何补贴费用难确定,补贴费用难以做到公平合理发放。公车改革也造成了一部分司机失业,如何合理安置司机也是一个难题。以上公车改革中出现的重重问题,如何让公车真的为“公”,深化公车改革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纵观国内外公车改革,其实也不难发现一些成功的做法。公车改革,可以与市场相结合,把公车使用推向市场。公车可以实行个人承包制,政府每年支出一定的公车费用,承包给个人,由个人依照出行制度,管理公车的出行。维修费用等由司机来维护,各种费用开支由司机来维持开销。在这样方面烟台大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年就节省开支30万元。公车改革,必须要建立完善严格的公车使用制度。一是把职务消费计入薪酬后,给有消费需求的岗位设立一定的资金额度,打入工资,无论盈余还是不足,全由支配者自己调整。二是采取高技术手段精确区分公私使用,对公车私用有严格的制度打击。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公车的使用费用,使得费用更加合理、科学的使用。公车改革,必须要加大宣传教育,让“公车为公”的理念深入群众,深入干部心中,转变干部落后的重身份地位的思想意识。宣传教育必须时刻要抓好,我们现在出现的公车私用,费用高,开支大,就在于思想出现了问题。享受主义多,奢侈之风盛行,之前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少了,不骄不躁的作风少了。所以,应该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周末学习日等活动,抓四风,践行“两个务必”,提高领导干部一心为公的思想,转变重面子重身份的思想作风。公车改革,必须要建立职能独立的公车出行审核部门,健全用车规范和完善审批程序。公车审批都是由本部门来执行,公车使用审批的工作人员隶属与本部门,这样就会出现公车审批的不严格。看领导颜色、给领导面子在所难免,这样的审批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做到公车为公。因此,应该建立独立于部门之外的公车审批部门,成立专门的公车审批机构,制定细化的公车审批规范和流程,更规范的管理公车出行。公车改革,还应建立完善严格的公车补贴制度,对人员补贴细化补贴标准,公开、透明,兼顾公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妥善安置驾驶员,真正做到在公车为公的前提下,也要兼顾部分工作人员的生活。让公车真的为“公”,是我们公车改革的最终目标和方向。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社会监督,群众力量,公车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做到公车出行真正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