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三、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8~104题。

    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苑囿。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 我们的先人倡导“普通和谐”,但很难实现;今人依然钟情“普通和谐”,并努力付诸行动。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时畸形,事出有因。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斗争恰是一种“正畸矫形”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道德的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充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a],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

    发展这一点还不够。回溯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地“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

    98.第3段[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论证分析    B.批判继承    C.舍弃    D.弘扬

    99.对“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符合现代的科学观

    B.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必须进行现代证明

    C.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科学

    D.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不能用来证明其他现象

    100.对于“普通和谐”的“普通”的现代解释应该是( )。

    A.时空两无限    B.平凡的

    C.正常的,非畸形    D.通常,一般

    101.作者认为“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的原因是( )。

    A.现代社会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调节矛盾、解决问题

    B.现代社会的矛盾已经不同于“内圣外王”时期的社会矛盾

    C.只有依靠强大的外部强制力才能解决问题

    D.“内圣外王”是封建思想的残余,我们应当对其批判

    102.文章最后一段中“发展这一点还不够”中的这一点指的是( )。

    A.“内圣外王之道”    B.对传统文化观点扬弃

    C.时刻以科学的观点武装头脑    D.将传统文化观点加以分析形成体系

    103.作者使用唐朝的例子是为了( )。

    A.说明传统观念“有容乃大”对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B.说明我们应当继承传统文化观点

    C.说明历史上我们也曾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

    D.说明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10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点,应当继承(接受)、弘扬(操作),不应当摒弃

    B.今天提倡“普通和谐”观念,有助于剔除人在征服自然中的有害因素

    C.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科学诠释,体现了中国人的现代文化观念

    D.加以分析地宣传“天人合一”的观念于今是有益的

    

    四、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5~110题。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就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合,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礼不仅包含宗教仪式,而且包括各种典章制度;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尽管后来的儒家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仁义道德,反过来又束缚了文艺的发展。这一点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写就的《摩罗诗力说》曾予以全面的批判与审理,但是强调美善一体,审美与文艺必须有特定的社会伦理内容,却是有其合理价值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社会国家来说,审美文化如果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火花与前导,而只是某种娱乐工具,就会在现实上造成失误。摒弃理性,提倡感性主义只会导向低级的官能主义,如今“过一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这些社会话语隐喻了人们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态,地摊文化便是这种心态的审美幻化,严肃文艺的[a]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也就势所难免了。

    传统审美文化提倡美善合一的同时,还提出“反(返)情以和其志”的思想,即提倡将情感升华到高尚的道德境遇。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教育使人们确定道德规范,最后在审美与意识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的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而在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感性存在,上升到自由的人生境界。文艺有责任而且完全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当然节情以理,并不是返回封建主义产物上去。这里的“礼”和“志”,其内涵是新型的道德标准。其次,“理”还应该包含作品本身的内在逻辑。尊重作品本身的辩证法,而不是人为地扭曲作品,使作品成为某种抽象理性与道德的符号。传统审美文化价值的确立首先应该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视。这一点是基本的原则。

    105.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曾予以全面批判的对象是( )。

    A.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B.天人合一的思想

    C.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仁义道德    D.将审美和伦理混为一谈

    106.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视传统审美文化价值,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本文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

    A.文艺应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

    B.文艺应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统一

    C.文艺应该成为国民精神的火花与前导

    D.文艺应真实地反映本时代人们的心态

    107.下列选项中对于文章第2段提到的“节情以理”的“理”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的仁义道德思想    B.良好的现代国民素质

    C.抽象的理性与道德符号    D.具有时代性的道德标准

    108.根据文中所述,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

    A.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合    B.善美一体,以善统美

    C.“反(返)情以和其志”    D.“立于礼,成于乐”

    109.下面说法中不符合本文观点的是( )。

    A.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欣赏和评价文艺作品,并且把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放在统领的地位

    B.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主张通过艺术形象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思想感情逐渐升华到高尚的境界

    C.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用封建礼乐的要求欣赏评价文艺作品,从而否定了文艺作品的教育意义

    D.如果摒弃社会伦理内容,审美文化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正确前导,就会造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断裂

    110.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衰颓    B.兴旺    C.没落    D.消亡

    五、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115题。

    地方保护主义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其行政职权对外地商家进入本地市场、本地企业及资本流出加以限制或歧视的行为。其[a]是滥用行政职权限制市场竞争,获取地方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1)地方利益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直接原因,这种地方利益保护主要有:一是地方居民利益,二是地方政府利益。(2)经济体制上的缺陷是地方保护主义得以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首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虽已实行分税制,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由于本地企业经济效益差、竞争力低下而不得不采用行政垄断手段庇护本地企业不受竞争冲击,这种做法表面上使得企业在行政垄断庇护下得以维持一定的经济利润,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乃至政府官员的政绩都得到保证或维护,实质上却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其次,政府职能转变滞后[b],许多主管部门仍然是把企业作为自己的附属物,不愿放权。这种政企同盟形成之后,又完全可能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藐视消费者的利益,置他们的合法权利于不顾。(3)法制不健全,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地方保护主义不但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导致了市场信号失真,致使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和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导致了政府腐败,破坏了社会法律政治制度。因此,必须加大对地方保护主义的①,②市场经济秩序;从③政府职能入手,加快适应市场经济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④《反垄断法》,构筑反限制竞争法律制度。

    111.[a]应填入的名词是( )。

    A.目的    B.后果    C.实质    D.企图

    112.[b]应填入的措辞是( )。

    A.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B.滥用权力瞎指挥

    C.政企分开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D.违背市场规律

    113.本文最后三行①至④处应填入的措辞依次是( )。

    A.批判 理顺 改革 公布

    B.打击力度 整顿和规范 转变 制定

    C.批评教育 改进提高 更换 颁布

    D.排斥 调整 改进 运用

    114.下列理解不符合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地方利益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直接原因

    B.法制不健全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C.要清醒地看待地方保护主义的利与弊

    D.地方保护主义不但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

    115.根据本文的内容,给一个恰当的标题( )。

    A.地方保护主义要不得    B.地方保护主义是怎样形成的

    C.地方保护主义危害地方经济的发展    D.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 第四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五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