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第四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一、阅读以下文字,完成86~94题。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2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44到1989年的0.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所得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1∶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 。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交替之际,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a]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不到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不到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86.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

    A.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B.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87.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

    A.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形成了技术壁垒

    D.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88.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89.下列说法,不符合全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

    B.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D.关于知识的资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

    90.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B.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

    C.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

    D.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91.文中[a]处应填人的词语是( )。

    A.艰巨的     B.活跃的    C.紧迫的     D.动态的

    92.下列选项适合作为本文结束语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B.总之,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C.总之,我们必须发展知识经济

    D.知识经济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呀

    93.根据上文,下列对基尼系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尼系数为0,则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

    B.基尼系数是衡量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C.基尼系数越高,收入的差距越悬殊

    D.基尼系数是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和最贫困人群收入的比值

    94.下列选项中,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

    A.路遥知马力

    B.磨刀不误砍柴工

    C.机会只偏爱有准备者

    D.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二、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5~100题。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

    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概念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的模糊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修饰“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修饰“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得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所需要的却是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a]。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年前的某一天。”其中,“十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是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的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95.关于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

    B.模糊语言是指客观事物模糊与语言内涵外延模糊相对应,从而表述事物的准确性

    C.模糊语言是指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即语言上的精确而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

    D.模糊语言是指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语言在表述效果上都更加有力

    96.下列对“语言模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模糊”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

    B.“语言模糊”是指为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

    C.“语言模糊”是指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性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相对应

    D.“语言模糊”是指某些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

    97.最末一段划线处的四个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 模糊 精确 精确    B.精确 精确 模糊 模糊

    C.模糊 精确 模糊 精确    D.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98.下列各例句中,属于语言模糊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中国指挥家汤沐海在欧洲一些很有影响的音乐节上频繁演出

    B.海水深度在200米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有1500亿吨,占地球已知总储量三分之一

    C.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以南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D.过去十年中,日本对外投资大幅转向东亚,投资中日元贷款比重很大,在日元长期升值的背景下,这会加重偿债负担

    99.文中[a]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

    A.这就是语言概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模糊性的相对应

    B.这就是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C.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

    D.这就是客观上的模糊性与语言上的精确性相对应

    100.下列选项中对于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注意模糊语言的应用

    B.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大量使用模糊语言

    C.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避免语言模糊现象

    D.模糊语言是公文写作中应当加以重视的语言概念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