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时事评论 > 从“打饭校长”想到竺可桢“训话”

从“打饭校长”想到竺可桢“训话”

2013-10-21 14:17:5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校长,在教育圈里很出名,因为培养了无数优秀生;在教育圈外也很出名,因为天天在食堂给学生打饭,是民间被传最广的“打饭校长”。从上周五开始,杭州文澜中学的学生都在八卦一件事:任哥去哪儿了?还有一名副校长,她很认真地介绍起自己在食堂的工作:“我主要是负责打酱油的。”(10月18日人民网)

  校长大人给学生打一两次饭不难,难的是一打就是连续九年——相当于一个义务教育的全程。打饭,从一个校长的个人行为,成了全校老师的集体行为。如果说是“做秀”,这样的做秀多多益善。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校长带头给学生打饭,不仅是一种师生互动方式、友好关系的表达,更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校长威严形象,表现出平等和关注,更容易让孩子们获得温暖的正能量。

  美国有个故事说:一位校长为了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习惯,许诺如果大家的读书量都达到了15万字,那么他将会从家里爬到学校去。结果孩子们实现了这个目标,校长也欣然兑现了他的承诺,花了3个多小时,从家里爬到了学校,全校小学生为之欢呼,争着与他亲吻,拥抱。尽管故事的情节更像网络段子,但所诠释的道理却值得思考。

  竺可桢在浙江大学任校长,深受师生的爱戴。一天,在联欢会的节目单上,有“校长训话”。竺可桢一看,感到在联欢会上来个“训话”,实在不妙。于是,他在讲话时说:“同学们,‘训’字从言从川,是信口开河也。”大家听了,哄堂大笑。那时的校长,哪怕是学术权威,腕再大,一点官气也没有,师生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由此可见,从每一个细节上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成为一位好校长的起码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学校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然而,在当下现实背景之下,校长角色发生了异化,更多的表现出功利主义,媚权与爱钱,以官员身份切换于学校与官场的江湖。一些校长心思根本不在先学“为人”,再学“为学”上,对人性化关怀学生似乎不屑一顾,甚至受到社会潜规则的侵淫,干出骄奢淫逸、伤天害理的事情。如果一位校长根本不懂得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那么,他就不能尊重自己,就有可能做出有违身份乃至违法乱纪的事情。

  诚然,杭州文澜中学的“打饭校长”具有样本意义,但要从根本上让校长角色回归本位,还需深化改革,不仅要改变应试教育模式让个性化教育融入生活,更需改革固有落后的教育体制,使校长“去官化”、“去行政化”,进而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让天下学子真正达到自由发展的境界。

↓↓↓↓2019年省公务员考试相关产品推荐↓↓↓↓
2019省考面授课程
课程进入
2019省考在线课程
课程进入
2019省考备考用书
优惠进入
2019省考免费资料
领取进入

相关内容推荐

图书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