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4006-01-9999选课报班 网上报名
【导读】华图2013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作者简介
华图教育以打造公职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教研教学为核心,主要培训项目有中央和地方公务员招录考试事业单位政法干警军转干、三支一扶村官选调生招警、招教考试辅导和政府部门区域规划、政府应急管理等项目培训,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宣部《时事报告》、《半月谈》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的合作机构,每年辅导各类学员数十万人次。
图书目录
绪论1
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逻辑填空3
题 型 综 述3
解题技巧盘点4
第一节实词辨析4
第二节虚词辨析14
第三节成语辨析17
第二章阅读理解25
题 型 综 述25
解题技巧盘点25
第一节主旨概括题26
第二节意图推断题31
第三节细节判断题38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43
第三章语句表达46
题 型 综 述46
华图—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题库51
模块二数量关系
第一章基本解题思想与方法62
第二章计算问题68
第三章行程问题71
第四章比例问题76
第五章几何问题79
第六章计数问题85
第七章初等数学问题92
第八章其他问题97
华图—数量关系模块题库104
模块三判断推理
第一章图形推理109
题 型 综 述109
解题技巧盘点110
第一节样式类图形110
第二节数量类图形115
第三节位置类图形120
第四节属性类图形124
第五节折叠拆分类图形127
第二章定义判断130
题 型 综 述130
解题技巧盘点130
第一节关键信息类131
第二节代入定义类137
第三章逻辑判断142
题 型 综 述142
解题技巧盘点142
第一节演绎推理型143
第二节逻辑运算型152
第三节加强削弱型158
第四节前提假设型171
第五节解释评价型174
第六节归纳推导型177
第四章类比推理181
题 型 综 述181
第一节概念属性类181
第二节逻辑关系类183
第三节其他关系类185
华图—判断推理模块题库187
模块四常识判断
第一章政治常识204
第二章法律常识211
第三章经济常识219
第四章管理常识223
第五章历史与文化常识226
第六章自然与环境233
第七章科技与生活237
华图—常识判断模块题库243
模块五资料分析
第一章资料分析综述248
第一节常用统计术语248
第二节命题核心要点252
第三节常用速算技巧262
第二章题型分类精讲270
第一节文字型资料270
第二节图形型资料276
第三节表格型资料280
第四节混合型资料286
华图—资料分析模块题库297
附录
数字推理302
题 型 综 述302
基础知识盘点302
第一节多级数列304
第二节分组数列306
第三节递推数列308
第四节幂次数列309
第五节分数数列311
第六节图形数阵推理313
华图—数字推理题库315
内容节选
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大纲要求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本省考情辽宁行职试卷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情表
主要题型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题量分布40题,占整套试卷题量的33%左右时间要求35分钟,平均每题作答时间为52.5秒重点难点逻辑填空主要考查实词填空及成语填空;阅读理解则以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和细节判断题为主题源追踪该模块所涉及的阅读材料多节选自《读》《三联生活周刊》《新华文摘》等杂志,以社会类、评论性文章为主备考要诀1.梳理近几年辽宁省考、国考及其他省份联考真题,熟练掌握各类题型及答题技巧 
2.提高阅读速度,进行模考训练,提升解题速度及准确率 
3.针对难点、重点进行细化备考第一章逻辑填空第一章逻辑填空
题 型 综 述
逻辑填空部分旨在考查考生“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的能力,题干通常为一个长句或几个短句组成的句子,其中缺少一个或两个(个别题目为三个)词语,需要考生认真阅读,通过理解和分析语义逻辑,从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找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备选项设置的通常都是常见词语或成语,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在日常工作或与人交往中准确、恰当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逻辑填空题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和复习时所掌握的答题技巧,并且要求考生有较强、较准确的判断力,所以不能在一道题目上犹豫不决,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此,我们给考生的建议是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语感的培养,另一方面注意方法的积累和应用。
现代汉语词汇量十分丰富,是世界上表达意义最为精确的语言之一,存在着大量近义词语和成语。如何正确地理解并使用这些词汇,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逻辑填空这种题型虽然难度不高,但是复习量却很大,考生只有未雨绸缪,精心准备,仔细积累,善于总结,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解题技巧盘点
1.易错词要反复记忆
现代汉语中存在诸多意义相近、发音相同的词语,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加观察,遇到容易用错的词语要反复记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做题的准确率,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逐渐形成“以不变应万变”的分析模式。
2.坚持一个原则,两个方面
一个原则,即以词语的理性意义为基本原则;两个方面,即既要注意词语的词义和感情色彩,又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要使全段文字在风格上保持一致,并重点把握分句间的关系,以判断所需填入的词语。
3.同中求异,从异入手
在辨析词语时,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依据,很多近义词往往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相去甚远。这时,就需要考生综合分析这两个近义词的“共性”与“个性”,再代入原文进行分析,根据词语的适用对象、搭配关系、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来把握同义词语的细微差别。另外,要注意句中的习惯用法及词语间的固定搭配。
第一节实词辨析
核心知识
实词是指能够单独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独立成句,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实在意义的词。根据词性的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准确辨别词性是正确理解句子或文章含义的基础,也是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答题准确率的重要因素。
在逻辑填空部分,对实词的考查侧重于动词和形容词的辨析,这两类词涉及的意义比较广泛,近义词也较多,有时只有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及语感进行分析和判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在备考时,考生要将词语的准确词义和语法功能牢记于心,同时全面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前后文的搭配关系,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
1.掌握词语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及近义词,每个词往往又包含多个义项,考生在考场上面对同义词选项时,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如果对词语的含义没有扎实、准确的理解,很容易造成误选。所以,掌握词语的含义是答好逻辑填空题的基础,只有将词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都熟记于心,才能进一步根据具体语境加以分析,正确作答。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词语的含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学习:
(1)词义的大小
一般来说,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平凡”和“平庸”,两个词语都是指“一般的,不突出的”,但是“平庸”多指人,或者人的所作所为;而“平凡”则不限于修饰人,还可以用于修饰事物等多个方面。又如“事件”和“事情”,两者都表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是“事件”多指那些重大的、不平常的活动或社会现象,而“事情”则是泛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现象。显然“事件”的适用范围要比“事情”小。因此下面的句子应该选择“事情”,而不是“事件”:
“这两年,发生了不少令人心烦的,好在他都挺过来了。”(事件/事情)
又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是“开垦”指的是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的是在原有的已经“开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扩充;“开辟”的意思则是新的开发、新的开创,其词义的范围最大,可以包括“开垦”和“开辟”两个阶段。同样的还有“年代”和“年月”,“时代”和“时期”,“边疆”和“边境”等。
(2)词义的轻重
有的实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轻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这就是词义的轻重。
如“放纵”和“放任”,两个词都有“不加以管理,让其任意所为”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放纵”要比“放任”重得多。又如“等待”和“期待”都是等待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期待”意义更重、更强烈,适用于意义较重的场合,如:“全国的球迷都期待着中国足球队能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这里用“期待”比用“等待”更能突出全国球迷急切地希望的心情。
又如“污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是说别人做了坏事”的意思,但是“污蔑”指的是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而“诬陷”则是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很明显“诬陷”的词义程度较重,因此在下面的句子中应该选择“诬陷”:
“他是被人入狱的。”(污蔑/诬陷)
再如“损坏”和“毁坏”,两者都指破坏,但是所指的破坏程度不一样,“损坏”指的是程度较轻的破坏,而“毁坏”则指彻底的、严重的破坏。
还如“努力”和“竭力”,“努力”指的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而“竭力”则表示把全部的力量使出来,用尽所有的力量。显然后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更重。
此外还有“处罚”和“惩罚”,“显著”和“卓著”,“研究”和“探讨”,“希望”和“渴望”,“担心”和“担忧”,“轻视”和“蔑视”,“失望”和“绝望”,等等。
(3)词义的侧重点
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如“事变”和“事故”,两者都可以指突然发生的某一事情。但是“事变”侧重在“变”上,意指那些能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造成某些重大改变的事件,多用于政治、军事等大的方面;“事故”则侧重指意外的损失或者灾祸,多用于一般性的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方面。因此,下面的句子要选择“事故”而不是“事变”:
“在离前门不远的一个十字路口处,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变/事故)
又如:“临行前,妈妈一再我:‘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嘱咐/吩咐)“嘱咐”用于临别的场合,多指因为远行分别而叮嘱;“吩咐”则侧重指派对方去做事情,带有命令的口气。因此“嘱咐”较合句意。
再如“诡辩”和“狡辩”,两者都指无理强辩,但是诡辩着重强调“诡”,侧重“欺诈、怪异”的意思,指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作辩护;“狡辩”则着重强调“狡”,意思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4)词义的具体与概括
词语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如“桌子”这个词并不是指客观世界的某一张桌子,而是指所有的桌子这一概念,但是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这是指某一具体的桌子,这样的词语的意义是具体的。还有一些词语只能表达集合性的、概括性的概念,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如“家具”“工具”等。有一些实词的差别就在具体与概括的不同上。如“船”和“船只”,“花”和“花朵”,“车”和“车辆”等。这三对词语每对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意义不同,如“船”和“船只”都是指水上的一种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但“船”的意义是具体的,可以指称某一艘具体的船,可能是木船、轮船、游船等;而“船只”则是集合性的概念,不能指称某一艘具体的船。如我们说“江面上来往的船只很多”“江面上远远地漂过来一只船”。同样,“花”和“花朵”,“车”和“车辆”也是如此。如“这朵花真是太美了,可惜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孩子们就像是祖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的呵护”“门口是停着一辆车,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所有报废的车辆,都将统一回收并销毁”。同样的还有“书”和“书籍”,“河”和“河流”等。
一般来说,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中都是常见词汇,但是这些词汇又是非常易混淆和易错的,考生要想掌握这些词语的准确含义,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加以总结,尽量做到“温故而知新”,经过几个月系统的复习和训练,考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2.分析语法功能
掌握了词语的基本含义之后,还要关注词语的语法功能。实词的语法功能,即词与词的组合及其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一般来说,不同词性的词,尽管理性意义可能相同,但其作各种句子成分的能力不一样。如“金”和“金子”在理性意义上几乎一样,但是“金子”是名词,主要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如“金子是很值钱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金”则是区别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定语,修饰名词,如“她有一头漂亮的金发”“河面上浮动着一层金光”。
又如“聪明”和“智慧”,都有智商高、智力发达的意思,但是“聪明”是形容词,可以和“很”搭配,常常在句子中作定语,如“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很聪明”等;而 “智慧”是名词,在句子中常常作主语或宾语,如“维纳斯是美的象征,雅典娜则是智慧的象征”。
再如“阻碍”是动词,而“障碍”则是名词,因此我们说“陈旧的思想观念阻碍了这座老工业化城市的发展”,而不能用“障碍”。又如“充分”和“充满”,前者是形容词,可以受“很”修饰,常常作状语、定语、谓语,不可以带宾语;而“充满”是动词,常常作谓语,可以带宾语。
还如“公开”“公然”都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的意思,但是“公然”是副词,在句子中只能作状语;而“公开”是动词,也兼形容词,能在句子中充任谓语、定语、状语等。如“×国竟然公然侵犯我国领海”“我们俩之间的事儿早就被公开了”“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明天法院将对三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公开审判”。同时,“公然”侧重无所顾忌,多用于不好的场合,带贬义;而“公开”则侧重让人都知道,是中性词。
“现代科学技术还没有完善这项技术,现在实施它还没有,所以有关部门建议暂时不要把它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把握/掌握)
“把握”和“掌握”都可以作动词,带有“控制”的意思,但是“把握”还可以作名词,如“有把握”等,而“掌握”则不能作名词。上题中显然第二个横线处要求填入宾语,应该是名词性成分,因此只能填入“把握”,第一个横线处则该填入“掌握”。此外,从意义上看,“把握”指握住、控制住;而“掌握”则更进一层,不仅仅能够控制住,还要能够充分运用。“把握”的对象多为“时机”“条件”“时间”等,而“掌握”的对象多是“技术”“技能”“命运”“原则”“理论”等。
汉语的语法虽然复杂,但是基于考生长期的语言习惯,只要通过较系统的复习,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轻松掌握。
3.关注色彩意义
有些近义词,从意义上来说没有明显的区别,从语法功能上来讲,也都可以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这时就需要注意词语的色彩意义,通过色彩意义来加以辨析,从而排除不符合文意的干扰选项。本书将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态度色彩等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1)词语的感情色彩
一定的句子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而这个语境往往就是作者所褒扬或者所贬斥的,感情色彩指的就是词语中蕴涵着的对人或者对事物的褒贬的感情。如“沟通”和“勾通”仅一字之差,意义上也都带有“彼此相通”的意思,但是“沟通”的意思是使彼此通连、相通,如“沟通思想”“文化沟通”等,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勾通”的意思则是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勾结或暗中想办法使言语串通一致,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如“勾结土匪”等。因此在进行实词辨析时,不仅要注意词语的理性意义,更要注重其色彩意义。
又如“果断”和“武断”,都指很快地作出决定,但“果断”是褒义词,意思是果敢决断;“武断”则是贬义词,意思是在理由或证据不充分的时候就轻易作出判断。
再如“妄想”“梦想”和“理想”,作动词时都有“想要、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表示某种想法。但是“妄想”是贬义词,指的是狂妄的打算,是不能实现的想法;而“梦想”则是中性词,指难以实现的打算或想法,作动词时既可以表示“渴望”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妄想”的意思;“理想”则是褒义词,是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是符合人的意愿、使人满意的。如:“希特勒妄想统治全世界”“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去月球上旅行”“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还如“鼓动”“鼓励”“煽动”都有激发别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是“鼓励”的意思是劝勉他人,使之积极奋发,是褒义色彩较强的词语;“煽动”的意思是挑唆、怂恿,是贬义词;“鼓动”则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是中性词。
(2)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的语体风格而形成的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韵文语体等。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对话、文艺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语;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
如“父亲”和“爸爸”都和“儿子”相对,但是“父亲”带有书面语色彩,而“爸爸”则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前者适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后者则比较随便,适用一般性的场合。如我们说“他是一名伟大的父亲”,却一般不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爸爸”,因为“伟大”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词,如果和口语色彩强的“爸爸”搭配,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又如“家乡”和“故乡”,“家乡”侧重指自己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如“他14岁就离开了家乡,参加了革命”;“故乡”则侧重指自己所熟悉、出生、成长的地方,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带有书面语色彩,如“我出生在山东,成长在辽宁,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再如“匍匐”和“爬行”,两者都是指相同的前进姿势,但是“匍匐”只用于指人的动作,且带有专业化的色彩;而“爬行”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动物等,是一般性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军队训练等场合时,只能用“匍匐”。
还如“H2O”“氯化钠”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化学文体,而“水”“食盐”则适用于生活的一般场合。再如“1千瓦时”和“1度电”,所指相同,但是前者适用于专业场合,而后者则适用于一般性场合。
“大夫说,我需要先作一个CT。”(脑袋/头部)显然,“脑袋”是日常用语,而“头部”则是比较专业的表达方式,两者的语体色彩不同。根据“CT”这样的专业词语,应该选择“头部”。
(3)词语的态度色彩
词的态度色彩指的是词义中包含的对某事或某人的态度。如“诞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日期,但是“诞辰”带有庄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则没有,是一般性的表达。因此我们说“毛主席诞辰××周年”而不说“毛主席生日××周年”。
又如“驳斥”和“反驳”,“驳斥”的意思是对错误的言论或者意见进行反驳;“反驳”的意思则是用自己的理由否定别人的看法。“反驳”多用于一般性争论,语义程度较轻;“驳斥”多用于非一般性质的争论,着重在反驳的同时加以斥责,语义程度较重。正因如此,“驳斥”也带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色彩,而“反驳”则没有。
再如“老师”“教师”都是尊敬的表达方式,带有尊敬色彩;而“教书匠”“孩子王”“臭老九”则带有戏谑、轻蔑甚至鄙视的态度色彩。
“著名作家巴金不幸因病了。”(逝世/死亡)“逝世”多用于伟人或者长者的死亡,带有尊敬的感情色彩,而“死亡”则是客观的叙述,不带有感情色彩,所以选择“逝世”更合适。
词语的色彩意义一般需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切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妄加揣测,由于考试时间紧迫,考生几乎没有时间回过头来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因此必须在第一次答题时就加以注意。
4.注意前后搭配
在以往的考试中,很多考生发现有些词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辨析,都“像”是正确答案,但似乎又不完全准确,因而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考生没有注意前后搭配的问题。单单看填入的词语,其意义也符合句子的要求,色彩意义也没有差错,但是考生却忽略了整句话前后搭配的问题,从而造成误选。
(1)词语的搭配范围
实词的搭配意义是指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的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严密”和“周密”,“严密”侧重指“周到、严格、紧密而没有疏漏”,多用于安全防范等方面;“周密”侧重“考虑周到、细致”,多用于思想、计划、安排等方面。两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不同,是其最大的差别所在。
又如“交流”和“交换”,两个词语都表示互相提供、互相供给的意思,但是“交换”多和“资料”“意见”“位置”等比较具体的事物搭配,而“交流”则可以和“人才”“思想”“文化”等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一般来说“交换”的搭配对象都是意义较为具体的或者所指范围比较小的词语,而“交流”的搭配对象则多是意义较为抽象的或者所指范围比较大的词语。
再如“坚定”和“坚强”,都有“坚持、不改变”的意思,但是“坚定”多和“立场”等搭配,而“坚强”多和“意志”等搭配。
还如经常见到的一对实词“终身”和“终生”,一般来说,“终身”强调和切身相关,多指婚姻等;而“终生”强调一生,多和“事业”搭配。
此外如“驱除”和“祛除”都是赶走、除掉的意思。“驱除”的“驱”侧重“驱赶、驱散”,“祛除”的“祛”侧重“使去掉”。一般来说,“驱除”的对象多是蚊虫、敌人等,是具体事物;而“祛除”的对象多是疾病、恐惧或迷信的人所谓的鬼神等,多为抽象事物。
有些搭配习惯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理据可言,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掌握。如“发扬”的对象常常是“优点”“工作作风”“传统”等,“发挥”的对象常常是“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改进”的对象常常是“工作”“方法”“技术”等的缺点、缺陷,“改善”的对象多是“生活”“关系”“条件”等。
(2)词语的适用对象
从词语的搭配意义来区分实词还包括对词语的适用对象的分析。如“爱戴”和“爱护”都指有深厚的感情,但是“爱戴”的意思是敬爱而且拥戴,其适用对象是“下级”爱戴“上级”,而“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加以保护”,其适用的对象是“长辈”爱护“晚辈”或“上级”爱护“下级”,两者的适用对象正好相反,不能混用。
又如“关怀”和“关心”,前者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能用于对人;而后者则对人对物都可以用,也不分等级。
再如“抚养”和“赡养”,“抚养”侧重长辈对晚辈的养育,多指抚养孩子;“赡养”则是晚辈对长辈而言。
还如“光顾”“光临”“惠存”“惠顾”“惠临”等都是敬辞,其行为动作不能由自己发出,而是要由对方发出;“鄙人”“鄙见”“拙见”等则是谦辞,是称呼自己或自己的意见的,不能用于称呼别人或别人的意见;“家父”“先考”(死去的父亲)“小犬”(自己的儿子)“拙荆”(自己的妻子)等都是对自己的亲属的称呼;而“令堂”“令尊”“令郎”等则是对对方亲属(母亲、父亲、儿子)的称呼。
注意词语的前后搭配要求考生具有全局意识,不能顾此失彼。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练习,一定能有所提高。
经典真题精讲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admin)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
    华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