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资料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2018国考言语备考-“例证”有不同,主次需辨明

2018国考言语备考-“例证”有不同,主次需辨明

2017-08-05 08:37:00 公务员考试网 华图教育微信公众号 华图在线app下载 文章来源:辛妧

  • 资料分析题型
  • 资料分析公式
  • 数资易错点
  • 数量关系公式
  • 常识百年党史
  • 全年时政热点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扫码领福利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我们在阅读言语题目的文段时,经常会看到例证即举例证明的语句信息。这些例证信息通常会通过“例如”、“以……为例”等词句引导出现。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例证就会立即默认例证为文段中的次要信息而不是文段的重点信息从而快速略过,比如下面这道题目:

【例1】水吸到气管、肺里面去会令人发呛,如果只在人的鼻子里装点水而没让他吸进去,他也不会发呛。大象就是一个例证。如果你细心一点观察,会发现大象在饮水时是先用鼻子吸一点水(并没有吸到肺里去),然后抬起头来,把鼻子里的水放到嘴巴里去喝。在此过程中,它只是把鼻子作为吸水的工具,而并没有把鼻子当成饮水的器官。

这段话要论证这样一种观点( )。

A.你必须细心一点观察

B.大象的鼻子是取水的工具

C.大象喜欢用鼻子吸一点水放到嘴里去喝

D.水吸到气管、肺里面去才会发呛

【答案】D

【解析】文段第一句告诉我们“水吸到气管、肺里面去会令人发呛”这个观点,接着通过“大象就是一个例证”提示我们后文要进行举例论证前面的观点。所以我们快速略读后文。我们略读后发现后文都在陈述大象这一例证信息,因此从句子陈述的语义信息上对比出来第一句为重点句。对比选项,A、B、C项都只是陈述例证信息,不符合提问要求,只有D项表述最符合文意而且符合提问要求。因此,本题选择D项。

但是,所有的“例证”都是文段的次要信息吗?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道题:

【例2】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多林的国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仅森林资源日趋减少,森林结构及其地域分布也不断变化。到了南宋时期,以其所辖政区范围约205万平方千米计,森林覆盖率当时则仍高达65%左右。不过,即使在南宋境内,其不同地区森林覆盖率的分布及其变化也有较大的差别。造成南宋不同地区森林覆盖率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毁林垦荒、建筑用材、薪炭消耗、木器制作等。

这段话主要说的是:

A.社会活动对森林地域分布的影响

B.南宋的森林覆盖率及其变化原因

C.南宋时期森林生态系统总体较为平衡

D.中国森林结构及其地区分布不断变化

【答案】B

【解析】文段第一句陈述我国“森林资源日趋减少,森林结构及其地域分布不断变化”,第二句及之后都在陈述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南宋的信息。很多同学都默认后文“南宋”信息是对第一句的举例证明,然后就错选了D项。我们仔细阅读一下文段,文段第一句确实陈述我国整体信息,但后文先是陈述南宋森林覆盖率的表现状况,之后提到“南宋森林覆盖率分布变化”而且进一步点出变化的原因,后文“南宋”信息和第一句对比出现了新的话题信息,所以此时“南宋”话题信息并不是对第一句的辅证,而是作者进一步拓展的新话题,因此判定第一句不是重点句而且反而是铺垫的背景信息,文段重点在于后文拓展的新话题“南宋”。对比选项,B项表述强调“南宋”而且强调“森林覆盖率变化”信息,最符合原文重点表述。因此,本题选择B项。

通过以上例题小编提示广大考生,当你在阅读文段中发现文段开头陈述整体信息,后文陈述前文整体中的某部分信息,而且后文没有“例如”、“以……为例”等这样的词语引导时,你一定要注意,后文这些看似“例证”的信息其陈述的话题是否和你认为的前文“重点”话题表意相同。如果完全相同,你可以把后文当做是对前文的举例证明;如果后文陈述的话题信息和前文不同尤其拓展出了新的话题信息,那此时你一定不能把后文当做例证略读,反而需要对后文仔细理解,因为此时的后文反而是整个文段的重点部分。言语做题切忌机械,一定要灵活应对。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推荐↓↓↓↓
国考
备考策略
国考
问答百科
各部委
职位分析
万人
模考大赛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关注我们:后台留言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贴心微博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验证信息:国考
有问题找图图,答疑解惑小帮手

图书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汇总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费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间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科目 国家公务员考试答题须知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规则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 国家公务员考试分数线 国家公务员面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单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 国家公务员考试调剂名单 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 国家公务员面试礼仪 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 国家公务员无领导小组讨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体检考察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公示

招考信息

招考公告 考试大纲 招考职位 面试公告 成绩查询 录用公示 官方通知 考试日程

报考指导

新手入门 公告解读 大纲解读 职位分析 报考数据分析 报名指导 职位职能介绍 历年考情 数据汇总 政策解读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 专业课辅导 名师指导 每日一练 方法技巧 经验分享

行测

常识判断 言语理解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申论

归纳概括 综合分析 贯彻执行 提出对策 文章写作 综合指导 申论热点

面试

面试指南 结构化面试 无领导小组 面试技巧攻略 面试热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

行测真题 申论真题 面试真题 行测模拟 申论模拟 面试模拟 公共基础知识 命中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