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备考 > 申论 > > 413公务员联考申论考前必背:文化教育原创范文系列

413公务员联考申论考前必背:文化教育原创范文系列

2013-04-12 08:57:59 公务员考试网 华图教育微信公众号 华图在线app下载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 资料分析题型
  • 资料分析公式
  • 数资易错点
  • 数量关系公式
  • 常识百年党史
  • 全年时政热点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扫码领福利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教育公平的基础在哪里?
 
  --论教育中社会力量的重要性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我们的生存和生活基础到底在哪里?在知识,在文化,在教养!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知识就没有竞争力,就会被社会所抛弃。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缺乏了文化和教养,灵魂就将无处安生,就会穷得只剩下钱。
 
  知识、文化、教养的基础又在哪里呢?在教育!谁应该为教育,尤其是为处于弱势群体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负责?很多人都会把责任推给政府。是的,政府确实应该负责。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政府能够解决的最多就是让流动人口子女平等的进入公立学校。上了公立学校就一劳永逸了吗?事情就解决了吗?同学之间的歧视的问题,孩子之间的认同问题,生活习惯的问题……。这能够完全靠政府来解决吗?不能!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些心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无法靠政策,也不能靠投入,要靠什么呢?靠用心!要靠我们每个人的爱心、耐心、真心。
 
  要让流动人口的子女从心理上融入学校的生活我们必须主动的为他们的融入打开一扇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城市的居民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帮助关心外来人口的子女,如何在能够有效的维护他们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的生活,如何让自己的子女去学习农村孩子身上的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外来的子女的父母们应该积极主动,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以一种健康、平和心态看待和别人的差距,如何建立信心,如何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和老师需要在孩子之间搭建桥梁,做好引导与协调,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键的使这些孩子在心理上相互认同,相互了解,相互接受。
 
  心理的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默默的、长期的、大量的奉献。这些工作可能经过长期大量的努力却看不到任何成效,无法像教学一样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可能会费力不讨好。但是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培养,无论是对于小孩当前的学习还是对于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的家长看问题眼光要放宽一些,放远一些,要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为学校和老师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提供空间。
 
  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物质基础重要,心理引导更重要;知识教育重要,精神关怀更重要。要解决心理和精神关怀的问题,政府作用很重要,社会的力量更重要。可以说如果缺乏了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做好任何一件公共事业!只有大家广泛的参与才能够共同的夯实我们的基础,才能够从物质和精神上解决好城乡二元结构给社会带来的分裂,才能够共同维护和找到我们社会未来的根!
 
  城市需要拥抱
 
  一位出身于农村住在城市的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城市无论是给农村出身的还是土生土长的,无论是给先来的还是后到的都提供了很多机会:是她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是她拓展了我的视野,是她给了我们多彩的人生,是她让生活更加美好,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爱她呢?!
 
  是的,城市中存在很多问题:比起农村城市中的人与人之间冷漠,城市里的贫富差距大,城市消费水平高,有的城市包容性不强,在制度上不公平……。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刚刚开始,同时由于城市化的速度过快,国情也错综复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有问题的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就一味的消极,悲观,抱怨,推脱。
 
  近几个世纪的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城市将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家。我们不能够总是停留在对农村的美好又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而应该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以求真务实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只有具备了这样眼光我们才会主动的去接受城市,才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城市。如果我们老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当作一个他乡的人,我们将很难融入城市,更加谈不上去全心全意的去建设她,爱护她。如果一个人身在自己的家中,却不愿意把这个家当成家,试问他怎么可能有家的感觉,怎么可能得到温暖呢?我们在抱怨外界环境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否是由于我们自己关上了心门,把自己关在了家外?
 
  没有任何一个族群一生下来就永远在一个地方的,如果你有家谱你会发现四川人祖籍可能在湖南,湖南人祖籍可能是河南,农村人以前是城市人。一些人认为在城市处于“失根”的状态,既有居无定所,进入城市时间短等外在的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受到一种非理性的怀旧情绪产生的一种乡愁的冲动。如果是由于战争等因素被动的迁徙,这种乡愁再强烈都是不过分的。如果是主动的迁徙,支撑这种乡愁的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因素更多的是消极、封闭、怯懦、悲观、患得患失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城市化就是一种主动迁徙。农村并没有抛弃我们,而是相反,是我们抛弃了农村。到城市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选择之后就会有得有失,我们不可能既坐享城市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会和便利的生活条件,又想要城市有低廉的生活成本,和睦的伦常关系,良好的空气质量……。要获得农村和城市的双重好处并不是不可能,但是这种好处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需要通过我们的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很多人都在抱怨城市冷漠,想想是不是由于我们自己冷漠,很多抱怨不公平,想想是不是我们自己努力不够。
 
  面对城市化这个历史潮流,我们不能患得患失,在考虑城市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想我们能够为城市做一点什么呢?只有我们用爱心去呵护,去浇灌,城市才会成为家。请敞开胸怀与作为家的温馨美好的城市拥抱吧!
 
  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家”的基础
 
  一位出身于农村住在城市的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种状态又被称为“失根”状态。这位知识分子没有归属感到底是由于个人的精神气质导致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我们去问问农民工,问问出身农村已经成为白领的“新深圳人”……。我们很容易会发现:对所在的城市缺乏认同和归属感这位知识分子并不是特例。
 
  什么样的地方才叫家呢?在我们的传统中理想的幸福家庭是四世同堂的家庭,共享天伦之乐。现在的问题则是,很多人虽然身在城市,但是却孤苦伶仃。既不能上养父母,又不能下育子女,过着一种没头没尾的日子。在《礼记·礼运》中给出了理想社会图景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我们现在的城市勉强做到了“壮有所用”,但是“老有所终”和“幼又所长”都还做得很不够。要解决好这两点我们需要抓住的一个关键点是--如何优化资源的配置。
 
  以教育为例,我们有种错觉,总是觉得农村的是弱势,中西部地区是弱势。基于这种错觉我们的教育资源不停的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如果广州市的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向教育部申请额外补贴,向希望工程求援,十有八九都会被拒绝,甚至还可能受到批评。但是现实的状况则可能是以广州一个市的入学儿童可能比内地一个省的还要多,只是靠当地的财政很难解决问题。这时候地方政府就必须优先保障本地居民的教育,对外来人口的教育即便有心,也只能是力不从心。
 
  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适龄儿童的大规模减少,一些学校被废弃。据媒体报道,一个叫长阳县的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一些地方的希望小学变成了养殖场、食品加工厂。这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农村的学校没有学生,农村的老师无学生可教;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孩子没有地方上课,没有老师教学。面临这种情况政府和希望工程等慈善组织应该及时的调整政策,根据学生的现在的分布状况和未来流向来决定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向和方式。学生流向了城市,对教育的投入就应该向城市倾斜,而不是盲目在农村去搞一些重复的无用建设。这样就能够为城市制度的设计的公平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缓解了城市制度设计的后顾之忧。教育是如此,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上也应该如此。
 
  无论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公平的制度设计势必影响到城市本地人的利益。这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当地人知道城市的美好的今天外地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要所有的人都树立起“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分享精神,共同开创城市的美好未来。
 
  只向前看是不够的
 
  很多人感觉比起农村来说,城市的人更加冷漠,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疏远。出现这样状况不是因为城市的人比农村人更差,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其中一个根源之一就是因为城市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对比的地方。
 
  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人们越是行色匆匆,同样属于大城市的广州和成都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更别说农村和城市。如果你想在城市立足,你就必须每天都要向前看,要不停的超越自己,超越别人。在这种永无止境的竞争消耗了人的大部分的精力,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哪里有心情去建立、维护良好的伦常关系呢?这种单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竞争不仅让人变得疲惫不堪,还让人变得狭隘、自私。
 
  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成人身上,也表现在孩子身上。城市的小孩总体上来说受到的教育比较好,不愿意和农村的孩子交往,尤其是那些成绩差的。这样学校的学生中就出现分化,成绩好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在一起玩,成绩差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在一起。一些农村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心灵上受到伤害,宁愿把子女送去民工子弟学校也不愿送去公立学校。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用辍学来“保护人心,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
 
  出现这种状况对人本身的片面认识有很大关系。很多人把自己单纯当作一个谋取成功的工具,一个赚钱的工具。人不是机器,他是有很多面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情感和获得尊重等更高层次的需要。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可以达到,按照道理来说我们应该追求感情和尊重等其它需要。但是奇怪的是,很多人永远停留在追求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层次,一味的去赚钱,去买大车大房子,主动放弃作为更高追求的需要。这不是自我贬低有是什么呢?要获得感情和尊重等需要靠竞争是不行的,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去获得。
 
  出现这种状况还和我们对人与人关系的片面理解分不开。首先人类社会不能完全遵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我们和他人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还可能是一种合作的关系,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提携的关系。中华文化历来强调要有追求,强调要立志,要进取。但是这种进取绝对不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进取。中国先贤孔子说要“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教导我们自己要想取得成功也要帮助别人取得成功。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教导我们要同情和关心他人……。先贤教导我们要相互关心和爱护他人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是要先富带动后富,而是要先富的要更富。
 
  要化解城市的冷漠病,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生活观念,一改只知道向“前”看的片面做法,要多向左、向右、向后看。这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健康和谐的需要。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推荐↓↓↓↓
国考
备考策略
国考
问答百科
各部委
职位分析
万人
模考大赛

相关内容推荐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学历要求|大专|本科|研究生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工资待遇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税务系统成绩查询入口|时间|计算方法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海关成绩查询入口|时间|计算方法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海事局成绩查询入口|时间|计算方法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铁路公安成绩查询入口|时间|计算方法

(编辑:admin)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关注我们:后台留言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贴心微博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验证信息:国考
有问题找图图,答疑解惑小帮手

图书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汇总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费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间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科目 国家公务员考试答题须知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规则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 国家公务员考试分数线 国家公务员面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单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 国家公务员考试调剂名单 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 国家公务员面试礼仪 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 国家公务员无领导小组讨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体检考察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