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试题资料 > 首页 > 2013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预测卷答案解析(二

2013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预测卷答案解析(二)(2)

2013-02-06 17:54:55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宏阳股份

  2013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预测卷(二)

  21. B[解析] 材料中把“网络民主”和“传统民主”相比较,指出“网络民主”具有优越性的同时,也具有有限性和破坏性,但并不能说明“传统民主”也具有有限性和破坏性。故B选项不合文意,答案选B。C选项是本题的迷惑项,然而C选项只是说网络民主“可能”成为民主的正式形式,再结合材料,可知C项符合文意,不选C。

  22. B[解析] B项属于无中生有,材料只是说明修养极高的人(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的政治领袖,并未指出其中原因。

  23. 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关键词的把握。材料中的“同时”反映出了其前后的两个部分是独立和并列的,即“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和“儿童自我结构的日趋稳定”是独立的两个部分,不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故C项不合文意,答案选C。

  24. A[解析] 从材料首句可知,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生物群体,还包括这些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这一系列的总称。选项A只指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属于以偏概全,故A项不合文意,答案选A。

  25. B[解析] 选项B在材料中并未提及,并且根据材料对生态农业的描述,B项并不属于生态农业的特点。

  26. C[解析] “它”后面的内容“广泛共识”和“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都是精神的成果,因此,“它”是指“狭义环境文化”。本题只要看文段的后半段就可以知道,因为后面所论述的都是狭义的环境文化。

  27. B[解析] 考生可就近寻找代词指代的内容,位于“这”附近的语句是第二句话。第二句话内部含有转折关系,强调的是转折关系词“但是”之后的内容,即科技手段超越自然赋予的力量。所以选择B选项。

  28. C[解析] 由该段文字可得:AB效果是构成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现象,这就是即便在没有电磁场存在的地方,也存在着某种作用于电子的力。A项是统一场论的对象之一,B项是对统一场论的描述,D项是AB效果的名称由来,故只有C项正确。

  29. C[解析] 作者对“价值”概念的理解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方面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故A项错。B项“效用”与“利益”指的是经济学方面的“价值”,不是作者所认为的“价值”。D选项并非“仅仅”,说法太绝对,除此之外还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30. B[解析] “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中“碰撞”指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融合”指的是“相互吸收”,所以B项正确。A项未谈及“文化交往”,C项未体现出“碰撞”,D项也只体现出了“融合”的一面,故本题选B。

  31. B[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原文中的悖论是: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学习的内容。而最后一句话提到“破解这个悖论”,所以,填入横线处的语句应该是与悖论的两个内容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不知道学习的内容”,当然要去尝试知道,要“知其然”;“已经知道学习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内容的原因,要“知其所以然”。除了B选项,其他选项都不能与原文有效地对接。所以选择B选项。

  32. C[解析] 横线前的几句话中有三个代词“它”,均指代句首的“科学精神”这一概念,“科学精神”是整个句群的陈述主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3. C[解析] 文段充分说明了知识与道德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专业知识一旦和道德脱节,离开了道德的指引,就会变成一种专为个人谋利益的工具甚至会变成危害社会的手段。故本题选C。A项是对文段字面意思的概括,B项表述不明确,D项偏离了文段主旨。

  34. C[解析] 张先生用1元挣到40元,200元,3万元,100万元,这说明他在不停地转动他的脑子,快速地灵活运用,用一年的时间将1元变成了100万元,是一个不断“动”的过程。所以C项最合题意。

  35. B[解析] “能装下别人或自己的缺点,才能装下整个世界的风雨。”这句话明显地表达了宽容的实质就是一种博大。所以选B。

  36. B[解析] “漫延”一般指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之意,而“蔓延”指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这里病变应该是向四周扩展,故甲处用“蔓延”合适;

  乙处在介绍流感流行时实际借用了战斗术语,将流感的进攻,比喻为军队行动,考虑到这一点,用“隐蔽”更好一些;

  “爆发”与“暴发”都有突然发作之意,前者往往用于战争、革命等的发生,而后者往往用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本处用“战争”作比喻,优先选择“爆发”。

  由于本题没有最优选项组合,综合考虑,本题选B比较适合。

  37. B[解析] 流感病毒的“复制”不是指原有病毒死亡后重生,更不是指促使人体的细胞生长,而是生成了更多的同种病毒,是病毒的繁殖。因此A、C两项错误,B项正确。D项可以感染更多上皮细胞是病毒复制后的结果,而不是复制行为本身,因此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8. C[解析] 文章第一段讲到“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两周后受感染区域的上皮细胞重新出现或修复”,但并没有表明流感出现好转,因此A项错误。

  “胃肠型流感的致病病毒生命力很强”在文中也没有出现,B项错误。

  文章倒数第二段提到“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并没有揭示并发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因此D项表述也不正确。

  1918-1919年的流感属于第二种流感,第二种流感的特点之一就是引起了肺炎,所以C项判断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39. A[解析] 文章第三段提到:“流感流行……与我们……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对付流感病毒也有关”“每次流感流行都与……没有做好隔离有关”“流感流行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往往突然暴发,迅速传播开……”由此可知,B、C、D三项均为流感病毒的流行原因,只有A项没有被提及,故选A。

  40. D[解析] 肺脏充血在第一段提及,它是病毒偶然侵入下呼吸道引发肺炎导致的结果,跟病毒变异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

  流感病毒本身有良好的复制能力,但与变异是否有关,文章没有提及,B项错误。

  根据最后一段“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似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知C项偷换概念。故C项错误。

 

  相关推荐:

  2013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高分过关课程

  2013年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专项全能课程全新升级

  2013年事业单位招录考试VIP高端定制课程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