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试题资料 > 首页 > 2013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预测卷答案解析(一

2013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预测卷答案解析(一)(2)

2013-02-06 17:46:31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宏阳股份

  2013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预测试卷(一)

  16. B[解析] “他的诗歌”可以指他创作的诗歌也可以指他收藏的诗歌;“读不完”有数量很多或者不断延续下去之意。故A、C和D三项都是“他的诗歌读不完”这句话所能包含的意思,但是无法推出B项的意思,因为在这句话中并不包含“半途而废”的信息,属于主观扩大化的解读。故答案为B选项。

  17. A[解析] 文段主要讲述了宇宙中物体发出霍金辐射现象比想象中更普遍,所以A项最接近文意。B项表述有误,文段是说“许多物体能发出霍金辐射”,而不是“普遍能发生霍金辐射”。C项也明显错误,在此次发现之前,科学家已经确认了霍金辐射的存在。D项也属于偷换概念,文中只是说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霍金辐射来了解黑洞寿终时刻的情形”,而不是已经“确定了”。只有A项可以从文段中推出。

  18. D[解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实践出真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只有经过大量实践才能获取真知。所以选择D选项。

  19. D[解析] 提问方式中明确指出文段材料是一段新闻,所以把握原文段的导语就把握住了原文的重点。“据悉”之前的内容即这一则新闻的导语。导语的主要内容是道琼斯聘请新华在线为中国独家代理。D项与原文的主要意思保持一致,所以是正确答案。

  20. D[解析] A项认为基因的发现是“相互合作的结果”,原文是“独立进行”,故A项错误。B项说“这些基因能够对癌细胞进行修复”,而原文是说“这些基因可以使人体正常的健康细胞发生癌变”,B项明显错误。C项表述“成功克服了癌症”,表示完成时态,而原文只是说“在战胜癌症的进程中又前进了一大步”,即克服癌症成为可能,C项错误。D项为原文最后一句的同义替换,所以选择D选项。

  21. A[解析] 文段中“对于那些为了这个目标而素食的人来说,确实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关系,而A项将其偷换为必要条件关系,因此A项错误。文段中说“相对于这些,肉食对地球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巨大”,“这些”指的是上文“那些让人们活得更美好的东西”,因此B项正确。从整个文段来看,作者是要反对素食主义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要求别人也素食,所以C项正确。文中谈及人类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活得更美好,而消耗地球资源是实现这一追求不可避免的,所以也是“无可指责”的,D项也正确。故选A。

  22. D[解析] 原文的表述是通过调控,物价上涨的幅度会变小,但是并非不再上涨。所以A项和B项不正确。C项是强加了逻辑关系,原文没有表达消除“上涨惯性”和“CPI”下降之间的关系。所以选择D选项。

  23. C[解析] A项中“异硫酸氰酯能够杀死癌细胞”明显错误,文中说的是“可以优先杀死变异P53基因”,所以A项错误。B项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因此也排除。D项偷换概念,含有“能够阻止癌细胞生长的蛋白质”的不是西兰花,而是P53基因。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24. A[解析] 文段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说“我国传统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第二句话是说“一些新的环境问题不断产生”,第三句话是对上面两种情况的总结。能够概括三句话所包含信息的只有A选项,所以,正确答案为A。

  25. D[解析] 需要抓住文段中的一些关键信息点,如“透视阳光的密闭空间”“缺乏对流等热交换”“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等,抓住关键信息以后,再对照定义作出综合分析。A项虽然包括了一些关键的信息,但是没有指出二氧化碳导致密闭空间“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这一关系,故并非最佳选项。B项偷换概念,二氧化碳并不能影响地表气温,只是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C项包含的信息不全面,没有提及温室气体的存在。只有D项对“温室效应”概念的解释最为准确,当选。

  26. B[解析] 文段是在讲“看不顺眼”这种心理偏好在足球场上对裁判判罚的影响。B项正确。A、D两项显然属于无由推断。C项,文段并没有涉及比赛公平的内容,也就无从讲“看不顺眼”的心理偏好对比赛公平的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7. C[解析] A项可由文段第二句“……也像北极冰川那样,面临融化消失的危险”推出;B项可由文段第三句“至少在2035年以前,这还不是一种真切的威胁”推出;D项可由文段最后一句“到2050年……径流量分别减少8.4%和19.6%,只有黄河可以从气候变暖中暂时受益”推出。C项,文段给出了恒河和印度河源头冰川变化的速度,但并不能由此推出喜马拉雅冰川变化的速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8. C[解析] 文段首句指出专家对“鸟巢”由“民营”改“国营”的看法,第二句说明“鸟巢”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三句指出如何在维护“鸟巢”魅力的同时维持其正常运营是“鸟巢”运营方亟待解决的课题。前两句都是为了引出第三句的内容,旨在说明“鸟巢”运营方所面临的难题。根据文段第一句可以判断A项属于主观推断;B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D项在文段中找不到相关依据,属于主观臆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9. B[解析] 文段主要是在讲新旧文学阵营对“新”和“旧”的看法。A项,文段并没有讲新旧两大文学阵营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它们对“新”和“旧”的阐释不同,就认为它们是相互对立的关系。A项错误。B项,新文学阵营认为“新”代表着先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文学阵营则认为“新”不过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新文学阵营认为“旧”是落后和腐朽的,而旧文学阵营则认为“旧”是精华。因此可以说新旧文学阵营对“新”和“旧”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B项正确。C、D两项过于绝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0. C[解析] 文段对文言文另类翻译持肯定态度。A项显然与文段对另类翻译的肯定态度相反,A项错误。B项,文段认为另类翻译提起了人们的兴趣,是件好事,但也没有推崇另类翻译,B项错误。C项正确。D项,文段是说“某些”语文课把文言文弄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才是真正的伤害,并不是指所有的语文课,而且文段是说“某些语文课”的教学方式对文言文是一种伤害,而不是语文课中的文言文是对文化经典的伤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1. A[解析] A项由“谁在乎这是局限性非常大的偏门艺术”可以推出。B、C两项说“方言喜剧艺术是汉语的福音,是城市文化原创的符号”是有前提的,即“城市笑匠能够以这种方言喜剧艺术风靡这种方言所覆盖的城市”。故B、C两项不符合文意。D项属于过度推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2. B[解析] 根据选项,首先可以判断句子①和⑤必定会放在一起。句子⑤中提到“在后台秘密执行恶意行为”,而句子①中的“隐藏”“取而代之”都是在讲该木马程序如何秘密执行恶意程序,因此句子⑤必定在①之前,由此可以排除A、D两项。句子③显然是一个概括句,根据文段首句的“恶意点击器”可以判断,句子③就是对“恶意点击器”这一恶意程序的描述,故句子③应该紧跟其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3. A[解析] 这是一段描写海上黎明即将到来的文字。首句为句子⑥,这样可以与文段最后一句相呼应。由此即可判断本题正确答案为A。

  34. D[解析] 文段开始讲述国人对于世界的观察的两种状态,接着指出国人在“俯视”和“仰视”之间摇摆的一种矛盾状态,最后一句则指出这两种态度都不能进行自我肯定。整个文段意在说明国人观察世界的态度并不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态度。A、B两项都是对文段部分内容的陈述,不符合题目要求;C项,文段是说“对它的仰视而失掉了自我”,而没有说在“俯视”中失去了自我,在“俯视”中是一种自我膨胀。故C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35. D[解析] A项,文中并未提及,B项,故事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博弈”,故排除A、B两项。文段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培养谦让品德”。故事主要告诉人们当道德规范不起作用时,一个好的制度往往能够解决问题。故正确选项为D。

  36. A[解析] 根据第一自然段,“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严重污染,对昆虫不分敌我,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等问题日渐突出”可知,B污染环境,危害动物生命、 C不分益虫害虫,一律通杀、D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均属于化学合成杀虫剂自身缺点均正确。唯独A项,研制成本高昂,原文中没有提到。

  37. A[解析] 观察DDT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可知,DDT属于20世纪40年代杀虫剂的代表。不属于“多年来,科学家为了杀灭害虫,做了不少探索,并不断有所创新”的结果。

  38. C[解析]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方法也做了不少改进”后,紧接着对“使用方法也做了不少改进”进行了说明,即“针对解毒酶的这种解毒功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抗解毒酶的增效剂。增效剂本身无毒,但能使解毒酶解体,抑制解毒酶的作用。因此,将增效剂与杀虫剂混用后显著提高杀虫剂的杀毒能力,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有效途径。”可知,所谓“使用方法也做了不少改进”是指将增效剂与杀虫剂混合使用,从而提高杀虫剂的杀毒能力。

  39. B[解析] 根据“科学家发现昆虫的抗药性与其体内的生物催化剂--酶有关……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各自的‘魔法’:或像刀子一样将杀虫剂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或是将杀虫剂的‘外衣’剥离掉,使其分解,失去原有的化学结构,导致毒性降低或消失”可知,“害虫之所以能够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与其体内具有一些能解毒的酶有关,但不同类型的解毒酶,其具体的解毒方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常见解题误区] 根据“生物体中有1300多种酶,其中有一大类被称为‘解毒酶’,如酯酶、酰胺酶、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等”可知,生物体内具有解毒作用的酶,并不是1300多种酶,而只是其中的一大类。根据“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各自的‘魔法’:或像刀子一样将杀虫剂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或是将杀虫剂的‘外衣’剥离掉,……”可知,“害虫对农药‘解毒’都是通过体内的‘解毒酶’破坏杀虫剂分子结构的‘外衣’来实现的”这一说法并不正确。根据“或是将杀虫剂的‘外衣’剥离掉,使其分解,失去原有的化学结构,导致毒性降低或消失”可知,害虫体内的“解毒酶”并不一定能够使农药的毒性完全消失。

  40. A[解析] 根据“为了克服害虫的抗药性和探索新的杀虫方法,科学家深入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前沿科学领域,对杀虫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不断有了创新,研究出不少新型剂,使用方法也做了不少改进”“将增效剂与杀虫剂混用后显著提高杀虫剂的杀毒能力,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有效途径”可知,“由于使用了新剂型的农药,改进了使用方法,化学杀虫剂的杀毒能力和药效有显著提高”。

  [常见解题误区] 至于通过对“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所制的“增效剂”和通过对“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所制的“乙酰胆碱酯酶”,是否会“污染环境”“消除了它对人类的伤害”文中则没有提到。

  相关推荐:

  2013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高分过关课程

  2013年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专项全能课程全新升级

  2013年事业单位招录考试VIP高端定制课程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