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试题资料 > 首页 > 2011济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15)

2011济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15)

2013-01-24 16:33:18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网

  八、材料作文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沿用、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基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形成并扩大。民俗为民族的文化生活服务,是民族文化贯彻社会生活的一种机制,是民族文化存在的现实表征和传承延续的方式,是激发民族艺术的人文生存空间,是历代相沿积久形成的风尚、习惯和利益。民俗文化战略的主旨是捍卫民族的文化存在,这是任何一个民族所必须努力的。民俗不仅是文化的现实表现,还是抵抗外来文化、霸权统治的文化手段。

  可如今让人担忧的是民俗的不断遗失。从我国戏剧的近代演变可以看出,1949年有360种地方戏种,1982年减少为317种,到了2004年大陆地区现存戏剧品种仅为260种左右。短短55年的时间损失了传统民族剧种近100种之多,占戏剧种类的35%。再如传统舞蹈,20年前普查的列入山西、云南等19省《舞蹈集成卷》的共有2211个舞蹈类遗产,目前仅保留下1389个,而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传承的高达853项,20年间消失了37%。

  丽江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很早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是我国古代人类活动地区之一,是纳西族的家园。丽江市西北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同时还居住着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丽江文化以开放、大气、兼容为重要的表征,另外丽江还具有东巴文化等众多的历史遗迹,还有雪山、湖泊等自然景观。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城,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关注,成为时下一个很热门的景点。上世纪90年代,人们到丽江旅游看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老人坐在门前长谈,小孩在街道上嬉戏,水道里有妇女洗衣的欢笑声,有船夫的吆喝声,和谐甜美。但现在已找不到当年的感觉,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

  古城带来了商机,大批外来的商人进入丽江租房开店,占据了本地人原来的生活区域,将其变成了商贸旅游区。古城原有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气息消失了,到处充斥着一种很强的商业气息,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风味。

  一些传统的民间风俗也日趋商业化,原来有些节日是每年到一定时期才会庆祝,但现在为了迎合旅游者好奇的心态,无论什么时间地点都会被搬上舞台,因而传统的习俗也一点点被遗忘,失去了其真正的文化价值。云南之所以被称为“秘境”,主要是因为其风景秀丽,形态多样,层次丰富,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风情。有很多游客到北京看的是建筑、赏的是古迹,而来到云南看的是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不仅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旖旎静谧,更因当地古老原始的社会形态和至今保留着全球唯一、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种种奇风异俗而著称于世。世居湖畔的数万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里'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生活,这在外部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具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资源,但商人们的商业行为已经对民俗文化进行了错误的解释,民俗文化已经被扭曲。当民族文化的个性被“汉化”后,七彩的“秘境”将会不复存在:当原有的奇异被抚平之后,“中国最后一块神秘的土地”将会消失。

  在丽江,有些现象是无奈的,“因为现在是靠资本来说话,而不是靠民俗说话”,一个丽江的游客这样说。然而纳西族小伙子杨某对此却显得非常释然。他说丽江的商业气虽然在逐步加重,但他认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商业古域,如果现在抵制商贸行为,把它变成一个博物馆,那丽江就完了,丽江就不再是丽江了。

  丽江也有很多人支持商业化活动。相比城市人能够喝着咖啡,住着洋房,用着电脑,有什么权利指责丽江人的商业化呢?这是在丽江生活了十八年的湖北人牟某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总不能要丽江人永远点着酥油灯过日子吧?总不能要年轻人一直穿着纳西族的服装被当成佛一样围观吧?丽江要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民族文化,我们现在就要用商业模式保护民俗,这样才有生命力,才是进步。

  3.江西婺源的乡村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位著名的作家曾对婺源赞不绝口:“色彩太漂亮了!青砖、灰瓦、白墙、翠绿的竹林、金色的菜花、蓝色的山野、红色的霞光,简直像一幅画。”婺源县政府根据实际。隋况,确定了不同的保护模式,如景区保护模式、原生态保护模式等。然而在当下,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传统乡村的城镇化和空心化愈演愈烈,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民居、山体、农田与植被的改造已严重影响到古村落的整体环境,各级政府的急功近利和开发商的推波助澜,更使古村落的生存难以维系。

  “对外人来说,这些古村落当然是越破旧越原始越好,但哪个老百姓不想自己生活得舒服一点、现代化一点?”婺源县西冲村党支部书记胡志祥道出了古村落保护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如何处理好古村落保护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婺源县委、县政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措施。“为了对境内古村落进行全面保护,县政府组织县建筑设计院的专家,按照徽派建筑传统设计了3份图样,作为村民在重修或新建房屋时的选择,在整体上保证徽派建筑的统一性。”婺源县委副书记张新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婺源县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保护管理体制,出台了《婺源县主要公路沿线、历史文化名村建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还积极引导村民成立古村落保护协会等民间组织,配合村委会对古村落保护进行监督、管理。

  围绕生产生活的自然形态开展遗产保护活动、引导和整理工作,再现独特的民间艺术、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的地域节日活动,并修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在抢救和保护古村过程中,。简单不简陋,民俗不粗俗”这一主线贯穿始终。在修复保护过程中,力求展现其简单而精巧的逵筑、悠久的古村风俗、厚重的传统民风,使“田园风光、淳朴民风、古村风貌”跃然而出。

  综合写作:

  结合给定材料,围绕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问题,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30分)

  要求:1.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字数在800字以上。

  【参考例文】

  走经济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的统一协调之路

  是要经济发展,还是要民俗文化保护?在当前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引起公众越来越多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旅游资源的热涨式开发,一些地区的原生态民俗文化遭受着愈来愈浓重的商业氛围侵袭。旅游收入上去了,但民俗文化资源却因为过度迎合商业模式,而变得面目全非。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具有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地区多属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从而改善其生存生活环境。

  这两种观点都有着偏颇之处。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对于拥有独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而经济落后的地区而言,发展经济要与民俗文化保护统一协调起来。没有经济的发展,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只能处于单一、不自觉、闭塞以及缺乏创新力的阶段,无法完成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如果没有对民俗文化的特殊保护和长远的规划发展,只看眼前利益,就等于自掘坟墓,断了旅游业的发展根基。

  经济发展是民俗文化保护的根本动力:保护民俗文化,并不意味着只满足具有经济优势的旅游者的审美情趣,而置当地居民艰辛、落后的生存现状于不顾。每一个公民都有公平的生存权,帮助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是国家的职责和义务。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帮助当地居民走出落后、闭塞以及对自己生活环境价值无认识的盲目、不自觉状态。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不仅给外界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满足审美心理需求的机会,同样也为当地居民开通了认识外面世界的渠道以及接触现代文明的机会。借助环保的旅游业,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新鲜血液,去除不文明的、无意识的生活模式,汲取现代文明的优

  秀成果,从而增强原生态民俗文化的更新、创新以及传承能力。没有经济的发展,优秀的民俗文化会像一潭死水,只有表面的安静和谐,但毫无变化的可能。最终,也无法成为活水,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风景。

  民俗文化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一些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只重商业利益而忽略文化氛围,大量的民俗文化遭到恶性破坏。这是引发保护旅游文化资源热议的直接原因,周庄、丽江都是实例。文化旅游的精髓,在于感受其内在的文化独特性;不适宜的商业行为会破坏和阻碍旅游者体会文化独特性的过程,势必引来反感和情绪不适。而且不适宜的商业行为,通常又是以破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代价的。以丽江为例,大批外来的商人进入丽江租房开店,占据了本地人原来的生活区域,并将其变成了商贸旅游区,古城原有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气息消失了,到处充斥着一种很强的商业气息,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因此,旅游者的抱怨也越来越多。由此可知,没有民俗文化保护的经济开发,是无根之木,必不能长久。

  走经济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的统一和谐之路,需要当地政府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定出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维护文化原貌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只有达成像江西婺源县古村落保护与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并行不悖那样的效果,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保护才算是实现了互惠共赢。

  热点推荐

  2013年国家公务员面试专项专训辅导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公告汇总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名单汇总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专项专训辅导课程

  2013国家公务员面试21天起飞套餐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