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试题资料 > 申论真题 >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申论)(3)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申论)(3)

2012-11-14 15:18:29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2.“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

  (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三)“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一)答案提示

  1.“给定资料2—6” 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经济领域的欺诈、制假贩假现象严重。一些企业罔顾道德诚信,为牟取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非法现象呈现常态化趋势。

  二是个人交往中的互不信任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陌生人社会”现象凸显,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

  三是一些媒体的失实言论和恶意炒作误导社会公众,对社会诚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四是医德、师德、官德等职业道德严重缺失,以牺牲患者、学生、公众的正当权益来换取自身利益的现象频发。

  2.编者按: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道德力量,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在我们的国家从来不缺少这样的力量:无论是包工头孙先生为了及时给民工发放工钱惨遇车祸,其弟随之继续帮助其完成遗愿的信守承诺,还是身患重病的希望小学老师徐先生依然坚守工作岗位的无私奉献,抑或是“最美妈妈”吴女士不顾自身安危勇救坠楼儿童的大爱无疆,无一不使我们切实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人性的光辉。

  (二)答案提示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快的冲击下,的确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信仰缺失的现象,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社会上仍然不乏拥有诚信精神、志愿精神、感恩精神、奉献精神的道德楷模。事实上,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根源,未免有失公允。

  当下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道德滑坡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未被很好地继承。一些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观念和规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遗弃,这也使得许多人逐渐失去了理想和信仰。二是舆论不张,一些媒体宣扬的价值观误导公众。许多媒体为吸人眼球往往追求出位而罔顾媒体公德,更有职业网络推手的“缺德炒作”等种种媒体乱象使得公众价值观被误导。三是监管乏力、惩罚过轻导致道德失范的成本过低,加上实际管理过程中“好事人人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一些不道德的、违法的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

  (三)答案提示

  第一,会同工商、质监、农委、公安等多家单位进行商讨,确定各部门处理这一事件的职责,并安排专人负责具体事项。

  第二,依法查封、关闭这一地下黑加工点,派专人调查该地下黑加工点生产的产品的流出方向,将还没有流向群众餐桌的产品予以销毁,并对生产商和销售商进行严厉处罚。

  第三,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将这一事件进行曝光,引起群众的足够重视和警觉,并对其他的不法商人起到警示作用,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第四,以此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违法食品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查处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生产厂家、地下黑加工点。

  第五,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制定并完善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将食品安全管理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中。

  第六,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使群众能够辨识 “有毒”食品。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行业的监管力度,并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食品添加剂知识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认识到添加剂的危害性,从而强化其行业自律性。

  (四)参考范文

  德不孤,必有邻

  ——浅议道德世界的重构一段时间以来,无良商家制假售假牟取暴利、功利媒体“缺德炒作”误导公众、医生不讲医德“开单提成”、干部利欲熏心损害民生……道德失范的沙尘暴横行肆虐,大有遮天蔽日之势,诚信缺位、舆论不张、管理乏力似乎为这个社会涂上了一层昏黄的底色,有人甚至喟叹:道德已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知善念并未走远:普通农妇刘女士热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回家,不料路遇车祸致李老太太身亡,但在刘女士主动提出赔偿后,李老太太的家属却四次坚决拒绝,家属坚持:绝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一方主动做好事,发生不幸后勇敢担责,另一方却用善良宽容的态度温暖着对方。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以德报德的力量,让我们看到善良者并非独行。在稍感欣慰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导致种种乱象,使社会道德成为了“双面人”?我们又当如何才能坚守最后的道德底线,重构一个道德的世界?

  究其根源,行善成本过高、道德失范成本却又太低是道德出现问题的重要症结。在“彭宇案”、“李凯强案”的现实背景下,“救人有风险,救前须谨慎”成为必然。我们常说“人性本善”,但如果因为一次善行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作恶却可以获利颇丰,人们必然放弃再行善事,甚至会有弃善从恶的极端案例出现。因此,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成本,提高不道德行为的代价是解决道德两面性难题的有利途径。这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我国历来有德刑并举、礼法并用的传统,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方面。相对于道德而言,法律是刚性的,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保证好人做好事得好报,至少不会得恶报。除了完善法律法规之外,健全相关制度也很重要。约束机制、监督机制能够保证法律法规更好地实施,同时良好的激励机制则能够把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很好地统一起来。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相关制度说到底只是道德问题的外因,而注重教育在德化中的作用,使人知荣辱、明法度,则是重构道德世界的内因所在。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都存在功利化的倾向,为升学、为就业等目的性,使德育成了弃之一旁的敝履。同时,德育观念的松弛使得全社会无法形成完善的道德体系之外,更使得法律法规等“他律”的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加强教育在德化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德化教育使公众的人道主义情感、正义感等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人们能够以德报德,建立起良好的公德共识。

  但丁认为,人如果没有道德则与走兽无异。而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社会,则注定是一个全盘皆输的社会,重构道德是社会自救的必由之路。虽然就目前而言,这条道路还比较曲折和漫长,但只要全社会都一起努力,那么真正实现“德不孤,必有邻”的道德世界的重建则指日可待。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